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青弋江水系光唇鱼群体遗传变异
发布时间:2021-08-07 05:24
为探讨长江支流青弋江水系光唇鱼的群体遗传变异,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其5个采样点共105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光唇鱼5个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250~8.3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580~4.4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18~0.67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69~0.77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9~0.699、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359~1.566。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0.116~0.322)较小,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一致表明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秧溪河和浦溪河群体、麻川河和泾县群体分别聚为一支,最后与旌德群体聚在一起。这是由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其栖息地之间距离远近显著相关。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47(03)CSCD
【文章页数】:6 页
【图文】:
青弋江光唇鱼采样示意图
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3)显示: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250~8.375,其中旌德(JD)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最少,秧溪河(YX)群体最多;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580~4.415,其中旌德(JD)群体最少,泾县(JX)群体最多;平均观测杂合度0.650~0.677,其中麻川河(MC)群体最低,浦溪河(PX)群体最高;平均期望杂合度0.669~0.774,其中秧溪河(YX)群体最低,泾县(JX)群体最高。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29~0.699,各群体相差不大且都大于0.5。各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359~1.566,大小依次为JX>MC>PX>YX>JD,与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大小一致。2.3 群体遗传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J]. 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李家乐.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5)
[2]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黄唇鱼遗传多样性研究[J].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南方水产科学. 2019(04)
[3]基于线粒体COⅡ基因和D-loop区序列对江西安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位置分析[J]. 薛艳洁,潘娜,李明云. 生物学杂志. 2019(01)
[4]广西本地鲢和长丰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叶香尘,韦玲静,梁克,张盛,滕忠作,吕业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1)
[5]黄山北麓青弋江发育研究[J]. 胡春生,刘邵晨,胡晨琦,曹乐,周迎秋. 地理学报. 2018(01)
[6]黄山回溪河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 凌俊,江河,段国庆,胡玉婷,周华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0)
[7]金草鱼与中国4个草鱼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比较分析[J]. 朱冰,樊佳佳,白俊杰,姜鹏. 南方水产科学. 2017(02)
[8]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云南抚仙湖黄颡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J]. 刘红艳,陈校辉,熊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9]投喂激素催产光唇鱼试验[J]. 林衍峰,严云志. 河北渔业. 2016(01)
[10]浙江新昌光唇鱼(Acrossocheilus)CO Ⅱ和D-loop基因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J]. 潘娜,苗亮,李明云,郭晓飞,赵亮,陈炯,张玉明,吕益龙. 海洋与湖沼. 2015(02)
本文编号:3327168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47(03)CSCD
【文章页数】:6 页
【图文】:
青弋江光唇鱼采样示意图
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3)显示: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250~8.375,其中旌德(JD)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最少,秧溪河(YX)群体最多;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580~4.415,其中旌德(JD)群体最少,泾县(JX)群体最多;平均观测杂合度0.650~0.677,其中麻川河(MC)群体最低,浦溪河(PX)群体最高;平均期望杂合度0.669~0.774,其中秧溪河(YX)群体最低,泾县(JX)群体最高。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29~0.699,各群体相差不大且都大于0.5。各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359~1.566,大小依次为JX>MC>PX>YX>JD,与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大小一致。2.3 群体遗传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J]. 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李家乐.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5)
[2]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黄唇鱼遗传多样性研究[J].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南方水产科学. 2019(04)
[3]基于线粒体COⅡ基因和D-loop区序列对江西安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位置分析[J]. 薛艳洁,潘娜,李明云. 生物学杂志. 2019(01)
[4]广西本地鲢和长丰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叶香尘,韦玲静,梁克,张盛,滕忠作,吕业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1)
[5]黄山北麓青弋江发育研究[J]. 胡春生,刘邵晨,胡晨琦,曹乐,周迎秋. 地理学报. 2018(01)
[6]黄山回溪河养殖光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 凌俊,江河,段国庆,胡玉婷,周华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0)
[7]金草鱼与中国4个草鱼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比较分析[J]. 朱冰,樊佳佳,白俊杰,姜鹏. 南方水产科学. 2017(02)
[8]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云南抚仙湖黄颡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J]. 刘红艳,陈校辉,熊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9]投喂激素催产光唇鱼试验[J]. 林衍峰,严云志. 河北渔业. 2016(01)
[10]浙江新昌光唇鱼(Acrossocheilus)CO Ⅱ和D-loop基因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J]. 潘娜,苗亮,李明云,郭晓飞,赵亮,陈炯,张玉明,吕益龙. 海洋与湖沼. 2015(02)
本文编号:3327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2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