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放养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发布时间:2021-08-24 16:33
研究比较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底播和悬挂2种放养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2种放养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富营养水体中的总氮(TN)、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Cr)和叶绿素a(Chla),但是对总磷(TP)的净化效果不显著;2种放养方式之间的净化效果差异不显著。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3)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水体TN的浓度变化
在0~12 d,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2个处理的水体TP浓度一直降低,在16 d时TP浓度有所升高(图2)。在试验12 d,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处理的水样T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去除率分别为75.45%和63.84%。2.3 TSS的去除效果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2个处理的水体TSS浓度都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它们两者之间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时,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方式对水体T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16%和58.59%。贝类可以通过滤食悬浮颗粒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光照条件[10]。在本研究中,贝类显著降低了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但是2种放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2.4 CODCr的去除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背角无齿蚌对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J]. 魏小飞,关保华,刘正文. 生态科学. 2016(01)
[2]三角帆蚌对北京富营养化河湖水体的滤水效率和放养方式研究[J]. 廖日红,胡秀琳,吴晓辉,赵立新,许志兰,李垒.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5)
[3]利用三角帆蚌控制水华的初步研究[J]. 张绍浩,邬红娟,崔博,卢媛媛. 水生生物学报. 2007(05)
[4]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程丽巍,许海,陈铭达,刘兆普,陈巍,华静霞,霍珊珊. 环境保护科学. 2007(01)
[5]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影响因子研究现状[J]. 包永波,尤仲杰. 海洋水产研究. 2006(01)
[6]软体动物在水体环境调控中的作用[J]. 童晓辉,陈文祥,彭建华. 内陆水产. 2005(06)
[7]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 吴桂汉,陈品健,江瑞胜. 台湾海峡. 2001(04)
[8]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理生态的影响[J]. 董波,薛钦昭,李军. 海洋与湖沼. 2000(06)
[9]网湖绢丝丽蚌食性的研究[J]. 龚世园,朱子义,杨学芬,张训蒲,王明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7(06)
硕士论文
[1]河蚌挂养与植物浮床集成技术在苏州重污染河道中净化模式的探讨[D]. 杨婷婷.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0338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3)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水体TN的浓度变化
在0~12 d,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2个处理的水体TP浓度一直降低,在16 d时TP浓度有所升高(图2)。在试验12 d,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处理的水样T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去除率分别为75.45%和63.84%。2.3 TSS的去除效果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2个处理的水体TSS浓度都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它们两者之间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时,底播和悬挂放养三角帆蚌方式对水体T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16%和58.59%。贝类可以通过滤食悬浮颗粒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光照条件[10]。在本研究中,贝类显著降低了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但是2种放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2.4 CODCr的去除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背角无齿蚌对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J]. 魏小飞,关保华,刘正文. 生态科学. 2016(01)
[2]三角帆蚌对北京富营养化河湖水体的滤水效率和放养方式研究[J]. 廖日红,胡秀琳,吴晓辉,赵立新,许志兰,李垒.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5)
[3]利用三角帆蚌控制水华的初步研究[J]. 张绍浩,邬红娟,崔博,卢媛媛. 水生生物学报. 2007(05)
[4]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程丽巍,许海,陈铭达,刘兆普,陈巍,华静霞,霍珊珊. 环境保护科学. 2007(01)
[5]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影响因子研究现状[J]. 包永波,尤仲杰. 海洋水产研究. 2006(01)
[6]软体动物在水体环境调控中的作用[J]. 童晓辉,陈文祥,彭建华. 内陆水产. 2005(06)
[7]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 吴桂汉,陈品健,江瑞胜. 台湾海峡. 2001(04)
[8]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理生态的影响[J]. 董波,薛钦昭,李军. 海洋与湖沼. 2000(06)
[9]网湖绢丝丽蚌食性的研究[J]. 龚世园,朱子义,杨学芬,张训蒲,王明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7(06)
硕士论文
[1]河蚌挂养与植物浮床集成技术在苏州重污染河道中净化模式的探讨[D]. 杨婷婷.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0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6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