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配子兼容性及合子育性
发布时间:2021-11-04 12:42
为了评估长牡蛎(GG)和近江牡蛎(AA)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本实验探究了盐度(16、20、24、28和32)、温度(18、21、24、27和30°C)和精子浓度(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对受精率、胚胎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盐度的增加,G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逐渐上升,而AA组和A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上升后下降;GA组和AG组分别在盐度28和24时具有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7.45%±5.05%、2.00%±0.90%、63.60%±9.88%和14.26%±9.26%、1.74%±0.93%、66.16%±9.43%。随温度上升,AA、GA和G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升高后下降,而畸形率先下降后上升;GA组和AG组均在27°C时表现出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此时GA组和AG组的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7.95%±4.04%、1.79%±1.04%、57.11%±9.95%和14.70%±7.27%、1.66%±0.85%、67.25%±15.19%。随精子浓度的增加,GG组的受精率逐渐上升,孵化率逐渐下降,...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20,44(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牡蛎和岩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及合子育性分析[J]. 徐洪强,李琪,张景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2)
[2]长牡蛎‘海大1号’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J]. 张景晓,李琪,徐成勋.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5)
[3]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种间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分析[J]. 苏家齐,王昭萍,张跃环,喻子牛,李琼珍,闫喜武. 水产学报. 2015(03)
[4]养殖牡蛎种间杂交的研究概况与最新进展[J]. 张跃环,王昭萍,喻子牛,闫喜武. 水产学报. 2014(04)
[5]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比较[J]. 霍忠明,王昭萍,梁健,刘振,沈建平,张跃环,姚托,苏家齐,于瑞海. 水产学报. 2013(08)
[6]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J].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霍忠明,姚托,苏家齐. 生态学报. 2013(10)
[7]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J].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姚托,虞志飞,霍忠明,于瑞海,李晓喻,李雅林,郭希明. 水产学报. 2012(08)
[8]香港巨牡蛎和长牡蛎幼虫及稚贝的表型性状[J].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虞志飞,霍忠明,姚托,刘晓赫,于瑞海. 生态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长牡蛎、葡萄牙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研究[D]. 姚托.中国海洋大学 2014
[2]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与长牡蛎C.gigas种间杂交效应及遗传改良研究[D]. 张跃环.中国海洋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D]. 纪大伟.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5750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20,44(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牡蛎和岩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及合子育性分析[J]. 徐洪强,李琪,张景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2)
[2]长牡蛎‘海大1号’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J]. 张景晓,李琪,徐成勋.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5)
[3]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种间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分析[J]. 苏家齐,王昭萍,张跃环,喻子牛,李琼珍,闫喜武. 水产学报. 2015(03)
[4]养殖牡蛎种间杂交的研究概况与最新进展[J]. 张跃环,王昭萍,喻子牛,闫喜武. 水产学报. 2014(04)
[5]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比较[J]. 霍忠明,王昭萍,梁健,刘振,沈建平,张跃环,姚托,苏家齐,于瑞海. 水产学报. 2013(08)
[6]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J].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霍忠明,姚托,苏家齐. 生态学报. 2013(10)
[7]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J].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姚托,虞志飞,霍忠明,于瑞海,李晓喻,李雅林,郭希明. 水产学报. 2012(08)
[8]香港巨牡蛎和长牡蛎幼虫及稚贝的表型性状[J].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虞志飞,霍忠明,姚托,刘晓赫,于瑞海. 生态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长牡蛎、葡萄牙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研究[D]. 姚托.中国海洋大学 2014
[2]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与长牡蛎C.gigas种间杂交效应及遗传改良研究[D]. 张跃环.中国海洋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D]. 纪大伟.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5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47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