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21:18
本论文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THK株),研究了其对我国北方池塘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探讨有毒藻类对养殖对虾疾病的诱发机制。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对虾毒性的初步研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藻株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AOAC)所推荐的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 MBA)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培养温度下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毒性;采用浸浴方式研究了藻株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采用HE染色的方法,分别对在浸浴(1.0×104cells/mL组)和注射(6.63×104cells/mL组)后96h的中国对虾的鳃和肝胰腺石蜡切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藻株属中温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C,此温度下...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甲壳动物免疫模式
注射6.63×104cells/mL 藻毒素粗提液 4 天后中国对虾的鳃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图2-6D)。对虾的肝胰腺为复管状腺,由多级分支的小管组成,肝小管是其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外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其上皮细胞按功能分为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各肝胰腺小管之间有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包裹与分隔,并伴有血管分布,管腔呈五角或四角星形。正常对虾的肝胰腺小管结构完整,基底膜完整,边界清晰,管腔呈星形(图 2-6E, 图 2-6G)。暴露在 1.0×104cells/mL 塔玛亚历山大藻培养液中 4 天后,通过对肝胰腺组织的显微结构观察显示未见肝胰腺明显病变(图 2-6F)。注射 ATHK 6.63×104cells/mL 藻毒素粗提液 4 天后, 肝小管排列比较整齐,边界比较清晰,但肝小管官腔扩大,不规则,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出现空泡化,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的细胞核、残余的组织散落在肝小管间隙(图 2-6H)。
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0图3-10 塔玛亚历山大藻暴露96 h后中国对虾肝胰腺TUNEL分析注:A)TUNEL阴性对照;B)TUNEL阳性对照;C)对照组;D)10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组;E)2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组。箭头标识的为凋亡细胞(棕色),照片放大倍数40×Fig 3-10 Microscopic images of TUNEL assay of hepatopancreas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after exposure to Alexandrium tamarens for 96 hrs. A) Negative control; B) positive control,indicating DNA cleavage; C) control group; D) 1000 cells/mL A. tamarense treatment; and E) 200cells/mL A. tamarense treatmen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温对藻类生长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J]. 徐良,冯平,孙冬梅,李发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05)
[2]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及鳃SOD、GST和MDA的影响[J]. 梁忠秀,李健,谭志军,李吉涛,梁俊平,葛红星. 水产学报. 2013(08)
[3]黄渤海贝毒机理及产毒藻类的研究现状[J]. 宋伦,宋广军,王年斌,刘世才. 水产科学. 2013(07)
[4]对虾Toll受体及其在虾类营养免疫评价中的应用[J]. 黄旭雄,罗词兴,郭腾飞,华雪铭,温文,周洪琪. 水产学报. 2012(06)
[5]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ECOD、APND和GST活性的影响[J]. 张喆,李健,陈萍,王芸,何玉英,梁俊平.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3)
[6]pH胁迫对中国明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 王芸,李健,李吉涛,何玉英,常志强,刘德月. 中国水产科学. 2011(03)
[7]铅对背角无齿蚌抗超氧阴离子与抑制羟自由基的影响以及可溶性蛋白分析[J]. 文春根,代功园,谢彦海,胡宝庆,陈绍萍,王芳.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9(04)
[8]中国明对虾Rel/NF-κB家族基因在弧菌刺激下的表达[J]. 阎慧,李富花,王兵,张继泉,马洪明,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2008(06)
[9]温度对麻痹性贝毒含量的小鼠生物测定法的影响[J]. 付金花,沈和定,何培民,陈桃英,冉福,吴杨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10)
[10]溶藻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J]. 刘文珍,邱德全.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麻痹性贝毒的累积、转化、排出过程及预警诊断指标研究[D]. 田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DSP等赤潮藻毒素对哺乳类细胞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D]. 陈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3]中国明对虾免疫系统中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张庆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4]亚历山大藻对海产贝类胚胎和蒙古裸腹溞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D]. 陈桃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中国明对虾核转录因子NF-κB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阎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几种渔业生物早期发育的影响[D]. 梁忠秀.中国海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3627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甲壳动物免疫模式
注射6.63×104cells/mL 藻毒素粗提液 4 天后中国对虾的鳃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图2-6D)。对虾的肝胰腺为复管状腺,由多级分支的小管组成,肝小管是其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外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其上皮细胞按功能分为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各肝胰腺小管之间有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包裹与分隔,并伴有血管分布,管腔呈五角或四角星形。正常对虾的肝胰腺小管结构完整,基底膜完整,边界清晰,管腔呈星形(图 2-6E, 图 2-6G)。暴露在 1.0×104cells/mL 塔玛亚历山大藻培养液中 4 天后,通过对肝胰腺组织的显微结构观察显示未见肝胰腺明显病变(图 2-6F)。注射 ATHK 6.63×104cells/mL 藻毒素粗提液 4 天后, 肝小管排列比较整齐,边界比较清晰,但肝小管官腔扩大,不规则,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出现空泡化,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的细胞核、残余的组织散落在肝小管间隙(图 2-6H)。
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0图3-10 塔玛亚历山大藻暴露96 h后中国对虾肝胰腺TUNEL分析注:A)TUNEL阴性对照;B)TUNEL阳性对照;C)对照组;D)10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组;E)2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组。箭头标识的为凋亡细胞(棕色),照片放大倍数40×Fig 3-10 Microscopic images of TUNEL assay of hepatopancreas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after exposure to Alexandrium tamarens for 96 hrs. A) Negative control; B) positive control,indicating DNA cleavage; C) control group; D) 1000 cells/mL A. tamarense treatment; and E) 200cells/mL A. tamarense treatmen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温对藻类生长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J]. 徐良,冯平,孙冬梅,李发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05)
[2]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及鳃SOD、GST和MDA的影响[J]. 梁忠秀,李健,谭志军,李吉涛,梁俊平,葛红星. 水产学报. 2013(08)
[3]黄渤海贝毒机理及产毒藻类的研究现状[J]. 宋伦,宋广军,王年斌,刘世才. 水产科学. 2013(07)
[4]对虾Toll受体及其在虾类营养免疫评价中的应用[J]. 黄旭雄,罗词兴,郭腾飞,华雪铭,温文,周洪琪. 水产学报. 2012(06)
[5]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ECOD、APND和GST活性的影响[J]. 张喆,李健,陈萍,王芸,何玉英,梁俊平.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3)
[6]pH胁迫对中国明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 王芸,李健,李吉涛,何玉英,常志强,刘德月. 中国水产科学. 2011(03)
[7]铅对背角无齿蚌抗超氧阴离子与抑制羟自由基的影响以及可溶性蛋白分析[J]. 文春根,代功园,谢彦海,胡宝庆,陈绍萍,王芳.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9(04)
[8]中国明对虾Rel/NF-κB家族基因在弧菌刺激下的表达[J]. 阎慧,李富花,王兵,张继泉,马洪明,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2008(06)
[9]温度对麻痹性贝毒含量的小鼠生物测定法的影响[J]. 付金花,沈和定,何培民,陈桃英,冉福,吴杨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10)
[10]溶藻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J]. 刘文珍,邱德全.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麻痹性贝毒的累积、转化、排出过程及预警诊断指标研究[D]. 田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DSP等赤潮藻毒素对哺乳类细胞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D]. 陈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3]中国明对虾免疫系统中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张庆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4]亚历山大藻对海产贝类胚胎和蒙古裸腹溞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D]. 陈桃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中国明对虾核转录因子NF-κB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阎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几种渔业生物早期发育的影响[D]. 梁忠秀.中国海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3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0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