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浮游生物指数及其敏感理化因子的三种养殖类型大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发布时间:2021-12-28 10:29
岩滩水库是红水河现有9座梯级电站中水质较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水库,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开发规模日渐扩大,该水库网箱养殖密集区水体富营养化压力不断升高。本研究通过两周年的定点调查监测,研究岩滩水库网箱养殖密集区(A区江栋)、网箱养殖次密集区(B区巴龙岛)和围栏养殖区(C区上音屯)3种不同养殖类型水域浮游生物和主要理化因子,分析各水域浮游生物和主要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其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分析P-IBI值与理化因子的关联性,揭示影响3种类型水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如下:1.3种类型水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1)浮游生物群落结构3种水域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1属76种,其中,绿藻门属数最多,占28属,硅藻门次之,黄藻门最少,仅1属。浮游植物种类数为C点>A点>B点。优势种群为蓝藻、硅藻和绿藻,优势种为直链藻和盘星藻。共检出浮游动物4类59属,其中轮虫24属,占46.68%,原生动物16属,占27.12%,枝角类16属,占27.12%,桡足类3属,占5.08%。浮游动物种类数亦为C点>...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岩滩水厍监测点分布情况??Fig.2-1?Sampling?sites?in?the?YanTan?reservoir??
图2-2岩滩水库各监测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Fig.2-2?Community?structure?of?different?sampling?sites?in?YanTan?reservoir??岩滩水库3种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季节上差异(详见图2-3),主要优??势门类是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绿藻门??占8次、硅藻门占3次、蓝藻门占2次。3种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水平上??差异(详见表2-2-4)。A点监测水域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硅藻门??占7次、绿藻门占4次、蓝藻门占4次;B点监测水域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硅藻门占8次、绿藻门占4次、蓝藻门占3次;C点监测水域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绿藻门占6次、硅藻门占5次、蓝藻门占2次。??J??18??
图2-9岩滩水库3种水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时空变化趋势??Fig.?2-9?Seasonal?variations?of?phytoplankton?biomass?in?three?types?of?waters?of?YanTan??reservoir??2_3.2物理因子时空变化??岩滩水库3种水域主要物理因子(透明度、水温和PH)季节性变化特点:??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糊分析的胶州湾水质综合评价[J]. 李草青青,张燕. 海洋信息. 2013(04)
[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水质评价[J]. 尚佰晓,吕子楠,李杰年,李铁庆.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5)
[3]泾河陕西段水体污染特征分析[J]. 于芳,宋进喜,殷旭旺,武玮,陈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4]东苕溪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河流健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黄亮亮,吴志强,蒋科,佐藤辰郎,鹿野雄一,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7)
[5]不同类型养殖大水域主要理化因子动态变化分析[J]. 左婷,姬永杰,陈福艳,程光平,桑明远,邓荣志. 南方农业学报. 2012(12)
[6]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J]. 陈琴,程光平,李文红,姬永杰,桑明远,左婷,赵天龙. 海洋与湖沼. 2013(01)
[7]应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J]. 廖静秋,黄艺.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1)
[8]邕江上游网箱养殖密集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分析[J]. 姬永杰,程光平,李文红,桑明远,许明珠.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4)
[9]基于硅藻完整性指数的辽河上游水质生物学评价[J]. 李国忱,汪星,刘录三,李法云,李黎,李霞.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8)
[10]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J]. 渠晓东,刘志刚,张远. 生态学报. 2012(15)
博士论文
[1]基于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化建立水环境生态学基准值[D]. 段梦.南开大学 2012
[2]呼兰河口保护区及周边水域水生动物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D]. 刘曼红.东北林业大学 2012
[3]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研究[D]. 张文鸽.西安理工大学 2008
[4]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D]. 周晓蔚.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硕士论文
[1]江苏吴江市长漾湖富营养化与渔业利用研究[D]. 常毅.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扎龙湿地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 赵菲.东北林业大学 2013
[3]养殖斑点叉尾鮰残饵和粪便对水质的影响[D]. 石广福.西南大学 2009
[4]网箱养鱼对红光水库和百丈水库水质影响的研究[D]. 范林君.西南大学 2006
[5]辽河流域河流水质生物评价研究[D]. 徐成斌.辽宁大学 2006
[6]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变化规律研究[D]. 宋丽娟.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53898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岩滩水厍监测点分布情况??Fig.2-1?Sampling?sites?in?the?YanTan?reservoir??
图2-2岩滩水库各监测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Fig.2-2?Community?structure?of?different?sampling?sites?in?YanTan?reservoir??岩滩水库3种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季节上差异(详见图2-3),主要优??势门类是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绿藻门??占8次、硅藻门占3次、蓝藻门占2次。3种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水平上??差异(详见表2-2-4)。A点监测水域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硅藻门??占7次、绿藻门占4次、蓝藻门占4次;B点监测水域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硅藻门占8次、绿藻门占4次、蓝藻门占3次;C点监测水域在12??次监测中种属类最多的门类,绿藻门占6次、硅藻门占5次、蓝藻门占2次。??J??18??
图2-9岩滩水库3种水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时空变化趋势??Fig.?2-9?Seasonal?variations?of?phytoplankton?biomass?in?three?types?of?waters?of?YanTan??reservoir??2_3.2物理因子时空变化??岩滩水库3种水域主要物理因子(透明度、水温和PH)季节性变化特点:??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糊分析的胶州湾水质综合评价[J]. 李草青青,张燕. 海洋信息. 2013(04)
[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水质评价[J]. 尚佰晓,吕子楠,李杰年,李铁庆.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5)
[3]泾河陕西段水体污染特征分析[J]. 于芳,宋进喜,殷旭旺,武玮,陈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4]东苕溪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河流健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黄亮亮,吴志强,蒋科,佐藤辰郎,鹿野雄一,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7)
[5]不同类型养殖大水域主要理化因子动态变化分析[J]. 左婷,姬永杰,陈福艳,程光平,桑明远,邓荣志. 南方农业学报. 2012(12)
[6]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J]. 陈琴,程光平,李文红,姬永杰,桑明远,左婷,赵天龙. 海洋与湖沼. 2013(01)
[7]应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J]. 廖静秋,黄艺.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1)
[8]邕江上游网箱养殖密集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分析[J]. 姬永杰,程光平,李文红,桑明远,许明珠.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4)
[9]基于硅藻完整性指数的辽河上游水质生物学评价[J]. 李国忱,汪星,刘录三,李法云,李黎,李霞.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8)
[10]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J]. 渠晓东,刘志刚,张远. 生态学报. 2012(15)
博士论文
[1]基于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化建立水环境生态学基准值[D]. 段梦.南开大学 2012
[2]呼兰河口保护区及周边水域水生动物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D]. 刘曼红.东北林业大学 2012
[3]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研究[D]. 张文鸽.西安理工大学 2008
[4]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D]. 周晓蔚.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硕士论文
[1]江苏吴江市长漾湖富营养化与渔业利用研究[D]. 常毅.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扎龙湿地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 赵菲.东北林业大学 2013
[3]养殖斑点叉尾鮰残饵和粪便对水质的影响[D]. 石广福.西南大学 2009
[4]网箱养鱼对红光水库和百丈水库水质影响的研究[D]. 范林君.西南大学 2006
[5]辽河流域河流水质生物评价研究[D]. 徐成斌.辽宁大学 2006
[6]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变化规律研究[D]. 宋丽娟.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53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5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