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碱度调节对水产生物絮体形成及对处理养殖用水效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23:19
  生物絮体(Biofloc)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以及它们所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结合水体中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微藻和浮游动、植物的集合体,在富含有机质的养殖水体中常与残饵、粪便等有机碎屑粘附在一起而呈絮体状,悬浮于流动水体中。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通过调整水体碳氮比、搅拌强度、溶解氧、温度、碱度、p H、有机物负荷率等,促进养殖系统中残饵、粪便吸收和转化,从而减少水体中无机氮含量,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微生物蛋白供养殖动物摄食,使饵料第二次利用,提升饲料利用率。在生物絮凝养殖系统中无机氮转化为异养细菌的生物量、硝化作用均需要消耗碱度,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调节。本文研究了碱度调节对生物絮体形成的影响,利用生物絮体序批式处理不同碱度循环水养殖废水,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碱度对生物絮体调控、养殖对象、成本和生态效益,取最佳碱度研究了生物絮凝养殖凡纳滨对虾过程中水质及对虾生长性状。试验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1.碱度对水产生物絮体培养过程中氮素转化及絮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异位式生物絮凝反应器中,添加鳗鲡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收集的残饵粪便进行生物絮体培养,研究了碱度为:...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调节碱度的必要性
    2 生物絮体的结构和形成
        2.1 粘液说
        2.2 静电斥力与能量说
        2.3 骨架学说
        2.4 胞外聚合物架桥说
    3 生物絮体微生物组成
        3.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生物絮体中的应用
        3.2 水产生物絮体微生物多样性
            3.2.1 变形菌门
            3.2.2 拟杆菌门
            3.2.3 厚壁菌门
            3.2.4 放线菌门
            3.2.5 蓝藻门
            3.2.6 真核微生物及一些藻类
    4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碱度对水产生物絮体培养过程中氮素转化及絮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 结果
        2.2.1 三组系统碱度的控制及三态氮水质变化
        2.2.2 絮体氮素转化率、营养成分含量
        2.2.3 絮体表观
        2.2.4 絮体胞外聚合物(EPS)含量
        2.2.5 絮体微生物群落
            2.2.5.1 样品序列数目和多样性
            2.2.5.2 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2.3 讨论
        2.3.1 碱度对生物絮体培养水质参数的影响
        2.3.2 碱度对生物絮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3.3 碱度对生物絮体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碱度对序批式生物絮体反应器(SBR)处理养殖废水和絮体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装置
        3.1.2 生物絮体和试验用水
        3.1.3 试验运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碱度进水对出水碱度的影响
        3.2.2 不同碱度进水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3.2.3 鳗鲡粪便和生物絮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变化
        3.2.4 生物絮体微生物群落结构
            3.2.4.1 不同碱度组样品序列数目和多样性
            3.2.4.2 主成分分析(PCA)
            3.2.4.3 微生物群落组成
    3.3 结论
第四章 碱度调控生物絮凝技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标粗期中的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2 系统管理
        4.1.3 参数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TSS组水质情况
        4.2.2 虾片和不同TSS组絮体的营养成分及含量
        4.2.3 养殖性状参数的变化情况
    4.3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条件优化[J]. 吴敬荣,王广军,李志斐,郁二蒙,夏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罗氏沼虾亲虾越冬池中不同基质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 谢芹,江敏,胡成枫,张健龙,王城峰,童晓岚,顾德平,胡伟国,于忠利,戴习林.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2)
[3]不同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优化[J]. 王淑莹,何岳兰,李夕耀,贾方旭,郭思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6(04)
[4]罗非鱼粪便在分解过程中形态和营养成分变化[J]. 陈家捷,谭洪新,于忠利,罗国芝,高锦芳,徐雅倩.  水产科学. 2015(10)
[5]百乐克(BIOLAK)活性污泥宏基因组的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J]. 田美,刘汉湖,申欣,赵方庆,陈帅,姚永佳.  环境科学. 2015(05)
[6]利用循环水养殖固体废弃物进行卤虫幼体营养强化的效果研究[J]. 罗国芝,姚妙兰,鲁璐,姜瑞,吴万浩,谭洪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3)
[7]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J]. 孙盛明,朱健,戈贤平,江晓浚.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3)
[8]16SrDNA克隆文库解析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池中生物絮团的细菌群落结构[J]. 任利华,李斌,孙国华,张秀珍,杨建敏,姜芳,刘丽娟,刘兆存.  海洋与湖沼. 2015(01)
[9]曝气方式对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生物絮凝体的活性与营养组分的影响[J]. 李莉,谭洪新,张楠,成小婷,陈家捷,檀晨曦.  广东农业科学. 2014(12)
[10]碱度调节对凡纳滨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J]. 王大鹏,何安尤,韩耀全,施军,陈晓汉.  中国水产科学. 2014(02)

博士论文
[1]生物絮团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D]. 赵培.上海海洋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产絮团微生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D]. 孙振.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添加不同碳源对生物絮团组分和凡纳滨对虾生理健康、生长的影响[D]. 赵大虎.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生物絮团用芽孢杆菌的检测、标记及其活菌高通量计数方法的建立[D]. 董萍萍.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生物絮团技术在鲫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D]. 罗文.上海海洋大学 2013
[5]序批式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的初步研究[D]. 唐华钟.上海海洋大学 2012
[6]不同养殖系统生物絮团调控模式研究[D]. 邓应能.上海海洋大学 2011
[7]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生化成分及养殖水质的影响[D]. 姬红臣.厦门大学 2005
[8]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吸附再生和生物絮凝影响研究[D]. 苗利利.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1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91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