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6 10:43
当前,水资源缺乏和水体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家,正面临着养殖水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局面。水产养殖的污水处理与回用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其有机地结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实现对污水中的营养盐成分和污染物质进行降低或去除的目的。人工湿地系统因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氮磷去除率高、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及反冲容量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依据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设计建设了池塘-人工湿地的水体循环自然净化系统。通过蓄水池(21.8亩)—养殖池塘(48.5亩)—人工湿地(7140 m2)—蓄水池((21.8亩)的水流循环路径,完成养殖水体的净化和回用。从2012年6月到9月对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的4次监测表明,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看,除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外,NH4+-N、NO-2-N、NO-3-N、PO43--P、TN和TP等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变化范围为:73.68%-88.64%、66....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概况
1.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现状
1.1.2 我国池塘养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池塘养殖环境的污染
1.2 池塘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
1.2.1 池塘水体原位修复
1.2.2 池塘水体异位修复
1.3 湿地及人工湿地
1.3.1 江苏省人工湿地及其资源现状
1.3.2 人工湿地
1.3.3 人工湿地应用及进展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意义和目标
第二章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的构建
2.1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的构建方案
2.1.1 系统建设地选址及背景
2.1.2 系统建设原理与技术路线
2.2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的建成与运行
2.3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三章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系统水质理化参数的变化及水质的净化
3.2.2 利用弹性填料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膜对蓄水池水质净化的强化
3.2.3 利用浮床植物系统净化养殖池塘水质
3.3 小结
3.3.1 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3.3.2 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的处理效果
3.3.3 生态浮床系统的处理效果
第四章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养殖系统对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态效益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池塘-人工湿地节水型养殖系统概况
4.1.2 样品采集
4.1.3 仪器与试剂
4.1.4 浮游植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优势种
4.2.2 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的污水生物系统分析及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
4.2.3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
4.3 小结
4.3.1 藻类群落结构
4.3.2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
4.3.3 池塘-人工湿地节水型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益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 吴伟,范立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02)
[2]侧孢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胁迫的研究[J]. 王琼,吴伟,季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2)
[3]脱氮副球菌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变化及对养殖水体中无机氮素的转化[J]. 吴伟,刘道玉,瞿建宏,范立民,王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6)
[4]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黄锦楼,陈琴,许连煌. 环境科学. 2013(01)
[5]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展[J]. 叶斌. 环境. 2012(S1)
[6]人工湿地研究进展综述[J]. 李忠民. 绿色科技. 2012(06)
[7]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细菌多样性研究[J]. 姚延丹,李谷,陶玲,李晓莉,张世羊,赵巧玲,林玉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7)
[8]生态工业园区的人工湿地设计——以东莞生态产业园的中心湿地为例[J]. 黄传章.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1(06)
[9]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J]. 孙文杰,佘宗莲,关艳艳,周艳丽.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1(01)
[10]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研究进展[J]. 黄健,杜少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硕士论文
[1]白洋淀人工芦苇湿地污水净化试验研究[D]. 沈冰.河北农业大学 2011
[2]两种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比较[D]. 孙亮.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4466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概况
1.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现状
1.1.2 我国池塘养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池塘养殖环境的污染
1.2 池塘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
1.2.1 池塘水体原位修复
1.2.2 池塘水体异位修复
1.3 湿地及人工湿地
1.3.1 江苏省人工湿地及其资源现状
1.3.2 人工湿地
1.3.3 人工湿地应用及进展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意义和目标
第二章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的构建
2.1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的构建方案
2.1.1 系统建设地选址及背景
2.1.2 系统建设原理与技术路线
2.2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的建成与运行
2.3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节水型养殖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三章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系统水质理化参数的变化及水质的净化
3.2.2 利用弹性填料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膜对蓄水池水质净化的强化
3.2.3 利用浮床植物系统净化养殖池塘水质
3.3 小结
3.3.1 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3.3.2 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的处理效果
3.3.3 生态浮床系统的处理效果
第四章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养殖系统对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态效益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池塘-人工湿地节水型养殖系统概况
4.1.2 样品采集
4.1.3 仪器与试剂
4.1.4 浮游植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优势种
4.2.2 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的污水生物系统分析及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
4.2.3 池塘-人工湿地循环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估
4.3 小结
4.3.1 藻类群落结构
4.3.2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
4.3.3 池塘-人工湿地节水型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益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 吴伟,范立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02)
[2]侧孢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胁迫的研究[J]. 王琼,吴伟,季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2)
[3]脱氮副球菌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变化及对养殖水体中无机氮素的转化[J]. 吴伟,刘道玉,瞿建宏,范立民,王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6)
[4]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黄锦楼,陈琴,许连煌. 环境科学. 2013(01)
[5]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展[J]. 叶斌. 环境. 2012(S1)
[6]人工湿地研究进展综述[J]. 李忠民. 绿色科技. 2012(06)
[7]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细菌多样性研究[J]. 姚延丹,李谷,陶玲,李晓莉,张世羊,赵巧玲,林玉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7)
[8]生态工业园区的人工湿地设计——以东莞生态产业园的中心湿地为例[J]. 黄传章.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1(06)
[9]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J]. 孙文杰,佘宗莲,关艳艳,周艳丽.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1(01)
[10]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研究进展[J]. 黄健,杜少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硕士论文
[1]白洋淀人工芦苇湿地污水净化试验研究[D]. 沈冰.河北农业大学 2011
[2]两种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比较[D]. 孙亮.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4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64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