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水平对循环海水养殖道氏虹鳟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11:33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殖最为广泛的冷水性经济鱼类之一,属三文鱼的一种,目前我国仍需大量进口,市场前景广阔。虹鳟养殖模式主要有流水、网箱以及循环水,前两种模式下营养与饲料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其营养需求特点的变化尚未探明,且在该模式下存在一些特有的脂肪代谢问题。本试验研究,首次探寻了饲粮脂肪水平对工业化循环海水养殖优良虹鳟品系——道氏虹鳟生长性能、相关生理代谢及脂肪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效应,为该模式养殖虹鳟的脂肪营养调控、腹脏脂肪沉积消减、及其生理代谢和分子营养机制探寻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试验研究综合运用动物营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营养学等理论和方法,利用营养调控和机制查寻手段,探究如何解决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虹鳟腹脏脂肪沉积过多问题。动物试验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模式下进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即试验饲粮在蛋白质、蛋白原料等营养素和营养源基本一致条件下,由4个脂肪水平组成——12%、15%、18%、21%(以L12、L15、L18、L21组表示),共形成4个试验处理组,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2...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虹鳟的生物学特性
1.1.1 分类和分布
1.1.2 生活和摄食习性
1.1.3 鱼产品营养价值
1.1.4 道氏虹鳟的特性
1.2 虹鳟主要营养素需求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营养需求
1.2.2 氨基酸营养需求
1.2.3 脂肪营养需求
1.2.4 脂肪酸营养需求
1.3 虹鳟脂肪生理代谢研究进展
1.3.1 脂肪消化生理
1.3.2 脂肪主要代谢途径
1.4 虹鳟养殖模式的种类和趋势
1.4.1 网箱与池塘养殖
1.4.2 设施流水养殖
1.4.3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1.5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创新点等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5.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4 创新点
第二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效应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饲粮配制、饲养管理
2.2.2 样品采集
2.2.3 指标测定方法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试验结果
2.3.1 生长性能结果
2.3.2 形体指标结果
2.4 分析与讨论
2.4.1 脂肪水平对生长性能的效应
2.4.2 脂肪水平对形体指标的效应
2.5 小结
第三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消化吸收和水环境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动物试验
3.2.2 样品采集
3.2.3 指标测定方法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消化吸收酶测定结果
3.3.2 水环境指标测定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4.1 饲粮脂肪水平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3.4.2 饲粮脂肪水平对水环境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血浆和肝脏脂肪代谢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动物试验
4.2.2 样品采集
4.2.3 指标测定方法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血浆脂肪代谢结果
4.3.2 肝脏脂肪代谢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4.4.1 脂肪水平对血浆脂肪代谢的影响
4.4.2 脂肪水平对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抗氧化和免疫的效应特征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动物试验
5.2.2 样品采集
5.2.3 指标测定方法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试验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肝脏脂肪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动物试验
6.2.2 样品采集
6.2.3 指标测定方法
6.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试验结果
6.4 分析与讨论
6.4.1 饲粮脂肪水平对肝脏和肌肉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6.4.2 饲粮脂肪水平对肝脏和肌肉LPL基因表达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蛋白质和脂肪对工业培育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生理因子的影响[J]. 赵宁宁,徐世宏,李勇,马骏,张静,董建军. 水产学报. 2017(02)
[2]鱼类脂肪与脂肪酸的转运及调控研究进展[J]. 艾庆辉,严晶,麦康森.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4)
[3]虹鳟鱼骨营养成分分析[J]. 赵楠,李学科,张春晖,金凤,唐春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01)
[4]主要营养素源组合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消化吸收和水环境的效应[J]. 王晓晨,李勇,张静,赵宁宁,秦巍仑,秦桂祥,高婷婷. 海洋科学. 2015(12)
[5]三倍体虹鳟室内工厂化半咸水养殖技术[J]. 常杰,牛化欣. 科学养鱼. 2015(08)
[6]虹鳟鱼养殖发展研究概况[J]. 王金娜,邰定敏,安苗. 河北渔业. 2015(03)
[7]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J]. 孙瑞健,徐玮,米海峰,周慧慧,张彦娇,张文兵,麦康森. 水产学报. 2015(03)
[8]冷水性鱼幼鱼脂肪酸营养生理及其代谢机制[J]. 常杰,牛化欣,李树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3)
[9]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宋理平,冒树泉,马国红,张延华,许鹏. 水产学报. 2014(11)
[10]养殖鱼类脂肪肝成因及相关思考[J]. 杜震宇. 水产学报. 2014(09)
博士论文
[1]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脂肪代谢调节的研究[D]. 王爱民.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肝脏脂蛋白酯酶LPL的代谢调节功能与机制研究[D]. 徐俊楠.第二军医大学 2013
[2]饲料糖水平对大菱鲆和牙鲆生长、生理状态参数及体组成的影响[D]. 李晓宁.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消化生理的影响[D]. 赵巧娥.华中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7642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虹鳟的生物学特性
1.1.1 分类和分布
1.1.2 生活和摄食习性
1.1.3 鱼产品营养价值
1.1.4 道氏虹鳟的特性
1.2 虹鳟主要营养素需求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营养需求
1.2.2 氨基酸营养需求
1.2.3 脂肪营养需求
1.2.4 脂肪酸营养需求
1.3 虹鳟脂肪生理代谢研究进展
1.3.1 脂肪消化生理
1.3.2 脂肪主要代谢途径
1.4 虹鳟养殖模式的种类和趋势
1.4.1 网箱与池塘养殖
1.4.2 设施流水养殖
1.4.3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1.5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创新点等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5.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4 创新点
第二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效应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饲粮配制、饲养管理
2.2.2 样品采集
2.2.3 指标测定方法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试验结果
2.3.1 生长性能结果
2.3.2 形体指标结果
2.4 分析与讨论
2.4.1 脂肪水平对生长性能的效应
2.4.2 脂肪水平对形体指标的效应
2.5 小结
第三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消化吸收和水环境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动物试验
3.2.2 样品采集
3.2.3 指标测定方法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消化吸收酶测定结果
3.3.2 水环境指标测定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4.1 饲粮脂肪水平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3.4.2 饲粮脂肪水平对水环境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血浆和肝脏脂肪代谢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动物试验
4.2.2 样品采集
4.2.3 指标测定方法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血浆脂肪代谢结果
4.3.2 肝脏脂肪代谢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4.4.1 脂肪水平对血浆脂肪代谢的影响
4.4.2 脂肪水平对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抗氧化和免疫的效应特征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动物试验
5.2.2 样品采集
5.2.3 指标测定方法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试验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脂肪水平对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肝脏脂肪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动物试验
6.2.2 样品采集
6.2.3 指标测定方法
6.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试验结果
6.4 分析与讨论
6.4.1 饲粮脂肪水平对肝脏和肌肉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6.4.2 饲粮脂肪水平对肝脏和肌肉LPL基因表达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蛋白质和脂肪对工业培育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生理因子的影响[J]. 赵宁宁,徐世宏,李勇,马骏,张静,董建军. 水产学报. 2017(02)
[2]鱼类脂肪与脂肪酸的转运及调控研究进展[J]. 艾庆辉,严晶,麦康森.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4)
[3]虹鳟鱼骨营养成分分析[J]. 赵楠,李学科,张春晖,金凤,唐春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01)
[4]主要营养素源组合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消化吸收和水环境的效应[J]. 王晓晨,李勇,张静,赵宁宁,秦巍仑,秦桂祥,高婷婷. 海洋科学. 2015(12)
[5]三倍体虹鳟室内工厂化半咸水养殖技术[J]. 常杰,牛化欣. 科学养鱼. 2015(08)
[6]虹鳟鱼养殖发展研究概况[J]. 王金娜,邰定敏,安苗. 河北渔业. 2015(03)
[7]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J]. 孙瑞健,徐玮,米海峰,周慧慧,张彦娇,张文兵,麦康森. 水产学报. 2015(03)
[8]冷水性鱼幼鱼脂肪酸营养生理及其代谢机制[J]. 常杰,牛化欣,李树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3)
[9]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宋理平,冒树泉,马国红,张延华,许鹏. 水产学报. 2014(11)
[10]养殖鱼类脂肪肝成因及相关思考[J]. 杜震宇. 水产学报. 2014(09)
博士论文
[1]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脂肪代谢调节的研究[D]. 王爱民.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肝脏脂蛋白酯酶LPL的代谢调节功能与机制研究[D]. 徐俊楠.第二军医大学 2013
[2]饲料糖水平对大菱鲆和牙鲆生长、生理状态参数及体组成的影响[D]. 李晓宁.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消化生理的影响[D]. 赵巧娥.华中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7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68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