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病害的调查及幼苗绿烂的病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6 13:42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经济海藻栽培的主要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随着海带栽培业的发展,由于环境污染、种质退化、管理不善等原因,病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与国外科学工作者对海带病害的关注度相比,国内对海带病害的研究并不多,且大多集中于病原分离与鉴定的研究。本文调查了海带育苗期与栽培期发生的几种病害,并以绿烂病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病因,以期为研究海带病原的确定、检测、病理和防治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栽培风险,提升海带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首先对海带育苗期和栽培期发生的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孢子体畸形病、幼苗绿烂、烂孔病、黄泡病、黑斑病,并对栽培水体进行水质因子检测;分离鉴定了各患病藻体上的可培养细菌;对苗期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进一步分析其胞外褐藻酸降解酶、酪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结合水质因子测定数据及胞外酶活性分析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探究了环境因子、微生物与海带苗绿烂的关系,并检测海带苗绿烂过程中免疫防御酶的变化。本论文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带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为有效监控和预防海带苗绿烂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海带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活史
1.2 海带的价值
1.3 海带的新品种培育
1.4 海带栽培产业
1.5 海带病害
1.5.1 生理性病害
1.5.1.1 白尖病
1.5.1.2 白烂病
1.5.1.3 点状白烂病
1.5.1.4 黑斑病
1.5.2 细菌性病害
1.5.2.1 海带配子体阶段的畸形及死亡
1.5.2.2 幼孢子体畸形
1.5.2.3 绿烂病
1.5.2.4 脱苗、烂苗病
1.5.2.5 柄粗叶卷病
1.5.3 真菌和卵菌性病害
1.5.4 虫害
1.5.5 附生藻类
1.6 海带病害的防治
1.7 海带在逆境下的免疫防御反应
1.8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海带病害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海带病症观察
2.1.3 水质因子检测
2.2 实验结果
2.2.1 育苗期病害调查及水质因子检测
2.2.1.1 孢子体畸形病调查
2.2.1.2 绿烂病调查
2.2.2 海上栽培期病害调查及水质因子检测
2.2.2.1 烂孔病调查
2.2.2.2 黄泡病调查
2.2.2.3 黑斑病调查
2.3 讨论
第三章 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酶活性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培养基及试剂
3.1.2 样品采集
3.1.3 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3.1.4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1.5 可培养细菌的胞外酶活性检测
3.2 实验结果
3.2.1 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3.2.1.1 孢子体畸形病
3.2.1.2 绿烂病
3.2.1.3 烂孔病
3.2.1.4 黄泡病
3.2.1.5 黑斑病
3.2.2 可培养细菌的胞外酶活性检测
3.2.2.1 孢子体畸形病
3.2.2.2 绿烂病
3.3 讨论
第四章 海带苗绿烂的病因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海带苗和实验室培育条件
4.1.2 光照和营养盐模拟实验对绿烂病发生的影响
4.1.3 细菌回感实验
4.1.3.1 制备菌悬液
4.1.3.2 海带感染实验
4.1.3.3 菌株Yangia在不同温度、光照和营养盐条件下的正交实验
4.1.3.4 海带苗绿烂过程中免疫防御酶的变化
4.2 实验结果
4.2.1 光照和营养盐模拟实验对绿烂病的影响
4.2.2 细菌回接感染实验
4.2.3 Yangi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正交实验
4.2.4 海带苗绿烂过程中免疫防御酶的变化
4.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36105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海带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活史
1.2 海带的价值
1.3 海带的新品种培育
1.4 海带栽培产业
1.5 海带病害
1.5.1 生理性病害
1.5.1.1 白尖病
1.5.1.2 白烂病
1.5.1.3 点状白烂病
1.5.1.4 黑斑病
1.5.2 细菌性病害
1.5.2.1 海带配子体阶段的畸形及死亡
1.5.2.2 幼孢子体畸形
1.5.2.3 绿烂病
1.5.2.4 脱苗、烂苗病
1.5.2.5 柄粗叶卷病
1.5.3 真菌和卵菌性病害
1.5.4 虫害
1.5.5 附生藻类
1.6 海带病害的防治
1.7 海带在逆境下的免疫防御反应
1.8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海带病害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海带病症观察
2.1.3 水质因子检测
2.2 实验结果
2.2.1 育苗期病害调查及水质因子检测
2.2.1.1 孢子体畸形病调查
2.2.1.2 绿烂病调查
2.2.2 海上栽培期病害调查及水质因子检测
2.2.2.1 烂孔病调查
2.2.2.2 黄泡病调查
2.2.2.3 黑斑病调查
2.3 讨论
第三章 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酶活性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培养基及试剂
3.1.2 样品采集
3.1.3 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3.1.4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1.5 可培养细菌的胞外酶活性检测
3.2 实验结果
3.2.1 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3.2.1.1 孢子体畸形病
3.2.1.2 绿烂病
3.2.1.3 烂孔病
3.2.1.4 黄泡病
3.2.1.5 黑斑病
3.2.2 可培养细菌的胞外酶活性检测
3.2.2.1 孢子体畸形病
3.2.2.2 绿烂病
3.3 讨论
第四章 海带苗绿烂的病因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海带苗和实验室培育条件
4.1.2 光照和营养盐模拟实验对绿烂病发生的影响
4.1.3 细菌回感实验
4.1.3.1 制备菌悬液
4.1.3.2 海带感染实验
4.1.3.3 菌株Yangia在不同温度、光照和营养盐条件下的正交实验
4.1.3.4 海带苗绿烂过程中免疫防御酶的变化
4.2 实验结果
4.2.1 光照和营养盐模拟实验对绿烂病的影响
4.2.2 细菌回接感染实验
4.2.3 Yangi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正交实验
4.2.4 海带苗绿烂过程中免疫防御酶的变化
4.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36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3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