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溪流司氏(魚央)(Liobagrus styani)生物学初步研究及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发布时间:2023-05-13 03:09
司氏(魚央)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现有研究表明司氏(魚央)分布范围小,基础生物学特性和栖息地等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对于司氏(魚央)的资源保护和利用较为困难。因此,本研究首次在江苏水域发现司氏(魚央),对司氏(魚央)的年龄、生长、繁殖、食性和栖息地适宜度开展了研究,初步掌握司氏(魚央)的基础生物学特性、不同食物源对司氏(魚央)的贡献率和司氏(魚央)在溪流中的营养层级,并对司氏(魚央)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评估,从而为司氏(魚央)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同时,结合溪流鱼类种群现状以及非生物因子特点,提出了加强溪流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1)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苏南溪流水域采集221尾司氏(魚央)样本,将活力较强的105尾司氏(魚央)就地放归,其余116尾带回实验室。以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初步研究了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司氏(魚央)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32.09-104.02mm,优势组60-90mm。司氏(魚央)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5龄,其中2-3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71.85%。司氏(魚央)种群体长与脊椎骨外径关系为L=22.134R+34....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溪流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1.1.2 溪流鱼类生态学
1.1.3 (魚央)属鱼类生物学
1.2 鱼类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鱼类年龄鉴定
1.2.2 鱼类生长分析
1.2.3 鱼类繁殖研究
1.2.4 鱼类食性研究
1.3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苏南溪流司氏(魚央)年龄和生长的初步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
2.2.1 样本采集
2.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样本处理
2.3.2 数据处理
2.4 结果
2.4.1 体长体重分布
2.4.2 年龄材料的特征
2.4.3 年龄结构
2.4.4 生长特性
2.4.5 雌雄比例
2.5 讨论
2.5.1 年龄鉴定材料
2.5.2 司氏(魚央)的生长特性
2.5.3 苏南溪流司氏(魚央)面临的问题和保护建议
第三章 司氏(魚央)的食性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2 样本采集
3.3 实验方法
3.3.1 解剖观察
3.3.2 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
3.3.3 DNA序列分析
3.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摄食强度
3.4.2 肠、胃含物结果分析
3.4.3 摄食策略
3.4.4 饵料生物对司氏(魚央)食物组成的贡献率
3.4.5 司氏(魚央)的营养级
3.4.6 DNA分子技术结果
3.5 讨论
3.5.1 食物组成与摄食策略
3.5.2 不同技术手段测定食性的对比
第四章 司氏(魚央)栖息地适宜度初步评价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2 样本采集
4.3 实验方法
4.3.1 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参数
4.3.2 栖息地适宜度曲线
4.3.3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4.4 结果
4.4.1 渔获物和指示物种调查结果
4.4.2 栖息地评价因子的选取
4.4.3 栖息地适宜度曲线构建
4.4.4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的计算
4.5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本文编号:3815176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溪流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1.1.2 溪流鱼类生态学
1.1.3 (魚央)属鱼类生物学
1.2 鱼类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鱼类年龄鉴定
1.2.2 鱼类生长分析
1.2.3 鱼类繁殖研究
1.2.4 鱼类食性研究
1.3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苏南溪流司氏(魚央)年龄和生长的初步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
2.2.1 样本采集
2.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样本处理
2.3.2 数据处理
2.4 结果
2.4.1 体长体重分布
2.4.2 年龄材料的特征
2.4.3 年龄结构
2.4.4 生长特性
2.4.5 雌雄比例
2.5 讨论
2.5.1 年龄鉴定材料
2.5.2 司氏(魚央)的生长特性
2.5.3 苏南溪流司氏(魚央)面临的问题和保护建议
第三章 司氏(魚央)的食性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2 样本采集
3.3 实验方法
3.3.1 解剖观察
3.3.2 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
3.3.3 DNA序列分析
3.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摄食强度
3.4.2 肠、胃含物结果分析
3.4.3 摄食策略
3.4.4 饵料生物对司氏(魚央)食物组成的贡献率
3.4.5 司氏(魚央)的营养级
3.4.6 DNA分子技术结果
3.5 讨论
3.5.1 食物组成与摄食策略
3.5.2 不同技术手段测定食性的对比
第四章 司氏(魚央)栖息地适宜度初步评价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2 样本采集
4.3 实验方法
4.3.1 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参数
4.3.2 栖息地适宜度曲线
4.3.3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4.4 结果
4.4.1 渔获物和指示物种调查结果
4.4.2 栖息地评价因子的选取
4.4.3 栖息地适宜度曲线构建
4.4.4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的计算
4.5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本文编号:3815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81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