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抗WSSV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与中国明对虾抗WSSV性状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0 12:04
本实验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对象,采用单尾、定量的方法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口饲感染,对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壬海1号”体重性状和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以及两者的遗传相关进行评估,并从WSSV侵染后相同温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存活率以及感染后不同时间对虾体内病毒载量等多个角度,进一步比较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WSSV的敏感性差异;以期阐明不同对虾种类对WSSV抗病性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抗病良种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凡纳滨对虾体重和抗WSSV性状遗传参数评估为评估4月龄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体重性状和抗WSSV性状的遗传参数,对101个家系的3000尾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15 d的抗WSSV性能测试。利用动物模型估计其体重和抗WSSV性状遗传力以及两者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104±0.276,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凡纳滨对虾概述
2.中国明对虾概述
3.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研究概况
3.1 WSSV的形态结构
3.2 WSSV宿主及传播途径
3.3 对虾感染WSSV的病理变化
4.环境因子对对虾感染WSSV的影响
4.1 理化因子
4.2 生物因子
5.数量性状遗传研究
5.1 数量性状概述
5.2 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6.水产动物抗病选育研究进展
7.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体重和抗WSSV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分组及管理
1.3 毒饵制备
1.4 人工饲喂感染
1.5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性状表型值统计结果
2.2 各性状的方差组分、遗传力和共同环境系数
2.3 性状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凡纳滨对虾体重与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的遗传力
3.2 凡纳滨对虾体重与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的遗传相关性
第三章 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条件
1.2 健康对虾来源
1.3 WSSV毒饵的制备
1.4 人工饲喂感染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
1.6 WSSV载量检测方法
1.7 数据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 WSSV感染后对虾存活时间差异的比较
2.2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各时间段死亡情况
2.3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累积死亡率的比较
2.4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体内病毒载量的变化
3.讨论
3.1 对虾自身特点
3.2 抗病选育效果
3.3 免疫机制
第四章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WSSV毒饵的制备
1.3 分组及管理
1.4 人工饲喂感染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
1.6 WSSV载量检测方法
1.7 数据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
2.2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到达不同死亡率时的时间
2.3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不同时间段死亡尾数
2.4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累计死亡率
2.5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肌肉组织内病毒载量
3.讨论
3.1 对虾自身特点
3.2 选育效果
3.3 不同温度环境对对虾抗病性的影响
3.4 体型规格对对虾抗病性的影响
3.5 对虾的争胜行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1081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凡纳滨对虾概述
2.中国明对虾概述
3.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研究概况
3.1 WSSV的形态结构
3.2 WSSV宿主及传播途径
3.3 对虾感染WSSV的病理变化
4.环境因子对对虾感染WSSV的影响
4.1 理化因子
4.2 生物因子
5.数量性状遗传研究
5.1 数量性状概述
5.2 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6.水产动物抗病选育研究进展
7.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体重和抗WSSV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分组及管理
1.3 毒饵制备
1.4 人工饲喂感染
1.5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性状表型值统计结果
2.2 各性状的方差组分、遗传力和共同环境系数
2.3 性状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凡纳滨对虾体重与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的遗传力
3.2 凡纳滨对虾体重与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的遗传相关性
第三章 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条件
1.2 健康对虾来源
1.3 WSSV毒饵的制备
1.4 人工饲喂感染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
1.6 WSSV载量检测方法
1.7 数据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 WSSV感染后对虾存活时间差异的比较
2.2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各时间段死亡情况
2.3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累积死亡率的比较
2.4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体内病毒载量的变化
3.讨论
3.1 对虾自身特点
3.2 抗病选育效果
3.3 免疫机制
第四章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WSSV毒饵的制备
1.3 分组及管理
1.4 人工饲喂感染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
1.6 WSSV载量检测方法
1.7 数据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
2.2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到达不同死亡率时的时间
2.3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不同时间段死亡尾数
2.4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累计死亡率
2.5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肌肉组织内病毒载量
3.讨论
3.1 对虾自身特点
3.2 选育效果
3.3 不同温度环境对对虾抗病性的影响
3.4 体型规格对对虾抗病性的影响
3.5 对虾的争胜行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1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82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