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ND2基因序列的华南地区斑鳢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4 20:16
斑鳢(Channa maculata)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包括海南岛及台湾岛等。斑鳢的生长速度快,并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佳肴。但近些年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水域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人工养殖等影响,导致野生斑鳢的数量越来越少,种质资源严重退化。 本研究测定了珠江、漠阳江、南流江、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6个水系14个地点132尾斑鳢的线粒体ND2基因序列,分析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水平及种群历史动态等,客观评价中国野生斑鳢的遗传背景,为种质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1、线粒体ND2序列特征。斑鳢ND2基因全序列1044bp中,其中保守位点975个,变异位点66个,单碱基变异位点44个,简约信息位点22个。A、T、G、C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27.1%、23.8%、12.2%、36.9%。A+T的含量为50.9%,G+C的含量为49.1%,A+T的含量明显高于G+C的含量,与大多数鱼类碱基组成相似。 2、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32个ND2序列中共检测到36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有15个...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斑鳢的研究概述
1.1.1 斑鳢的形态特征
1.1.2 斑鳢的习性和食性
1.1.3 斑鳢的应用价值
1.1.4 斑鳢的人工养殖及疾病防治
1.1.5 斑鳢的研究现状
1.2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2.1 遗传多样性的介绍
1.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3 线粒体 DNA 分子标记
1.3.1 线粒体 DNA 标记的遗传特征
1.3.2 线粒体分子标记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1.4 所涉及的水系概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来源与处理
2.1.1 实验材料来源
2.1.2 样品处理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试剂的配制
2.3.2 DNA 的提取
2.3.3 DNA 的检测
2.3.4 PCR 扩增
2.3.5 PCR 产物检测与测序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斑鳢线粒体 ND2 基因的序列特征
3.2 斑鳢的系统发育
3.2.1 斑鳢单倍型的分布
3.2.2 斑鳢的系统发育树
3.2.3 斑鳢单倍型间的 TCS 网络图
3.3 斑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3.1 6 个水系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珠江水系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3.3.3 海南岛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3.4 斑鳢的遗传分化
3.4.1 6 个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
3.4.2 珠江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及分子变异
3.4.3 海南岛 3 个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及遗传变异
3.4.4 珠江与南渡江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及遗传变异
3.5 种群动态
3.5.1 中性检验
3.5.2 斑鳢群体岐点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4.1.1 6 个水系斑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1.2 珠江水系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4.1.3 海南岛 3 个水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1.4 南渡江水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2 斑鳢的遗传变异
4.2.1 6 个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
4.2.2 珠江水系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4.2.3 海南岛 3 个水系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4.2.4 珠江水系与南渡江水系之间的遗传分化
4.3 斑鳢的种群动态分析
4.4 斑鳢的保护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38930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斑鳢的研究概述
1.1.1 斑鳢的形态特征
1.1.2 斑鳢的习性和食性
1.1.3 斑鳢的应用价值
1.1.4 斑鳢的人工养殖及疾病防治
1.1.5 斑鳢的研究现状
1.2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2.1 遗传多样性的介绍
1.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3 线粒体 DNA 分子标记
1.3.1 线粒体 DNA 标记的遗传特征
1.3.2 线粒体分子标记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1.4 所涉及的水系概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来源与处理
2.1.1 实验材料来源
2.1.2 样品处理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试剂的配制
2.3.2 DNA 的提取
2.3.3 DNA 的检测
2.3.4 PCR 扩增
2.3.5 PCR 产物检测与测序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斑鳢线粒体 ND2 基因的序列特征
3.2 斑鳢的系统发育
3.2.1 斑鳢单倍型的分布
3.2.2 斑鳢的系统发育树
3.2.3 斑鳢单倍型间的 TCS 网络图
3.3 斑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3.1 6 个水系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珠江水系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3.3.3 海南岛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3.4 斑鳢的遗传分化
3.4.1 6 个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
3.4.2 珠江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及分子变异
3.4.3 海南岛 3 个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及遗传变异
3.4.4 珠江与南渡江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及遗传变异
3.5 种群动态
3.5.1 中性检验
3.5.2 斑鳢群体岐点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斑鳢遗传多样性分析
4.1.1 6 个水系斑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1.2 珠江水系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4.1.3 海南岛 3 个水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1.4 南渡江水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2 斑鳢的遗传变异
4.2.1 6 个水系的斑鳢群体间遗传分化
4.2.2 珠江水系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4.2.3 海南岛 3 个水系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4.2.4 珠江水系与南渡江水系之间的遗传分化
4.3 斑鳢的种群动态分析
4.4 斑鳢的保护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38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83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