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CP和SSH技术的不同性别尼罗罗非鱼遗传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17 17:57
罗非鱼是世界性的重要水产养殖对象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广的优良养殖鱼类,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尼罗罗非鱼养殖最为广泛。尼罗罗非鱼体型、生长速度等性状方面在雌雄不同性别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雄鱼的生长速度约比雌鱼快40-50%,而到性成熟时雄鱼个体明显大于雌鱼,严重影响商品鱼的整体出池,降低了尼罗罗非鱼产量和质量。另外由于繁殖快、成熟早,尼罗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极易出现繁殖过剩、密度过大、群体生长受阻、营养不良、个体过小等不利情况,从而直接影响罗非鱼的上市规格。开展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行全雄罗非鱼的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性别尼罗罗非鱼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全雄罗非鱼的育种效率 利用退火控制引物技术(annealing control primer)对尼罗罗非鱼不同性别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选择20对ACP随机引物分别对从同等条件下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群体中的雌、雄鱼各5尾组成cDNA池进行差异显示PCR扩增,获得8个差异表达的ESTs。除3个为未知基因外,其余5个分别为60S核糖体蛋白(RL3)、肌型肌酸激酶M2-CK、小白蛋白p样蛋白、转录因子S...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尼罗罗非鱼的生物学特征
2 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特异标记研究
2.1 鱼类性别和性染色体类型
2.1.1 鱼类性别
2.1.2 鱼类的性染色体类型
2.2 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特异标记的研究进展
2.2.1 鱼类性别决定基因研究概况
2.2.1.1 Sox基因
2.2.1.2 DMY/DMRT1Y基因
2.2.2 鱼类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概况
2.2.2.1 RAPD及其在鱼类性别决定研究中应用现状
2.2.2.2 SSR技术及其在鱼类性别决定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2.2.3 AFLP及其在鱼类性别鉴定研究现状
2.2.2.4 ACP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2.2.2.6 SSH技术的原理及其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尼罗罗非鱼雌雄鱼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实验用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本实验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2.2 总RNA提取及检测
1.2.3 感受态的制备
1.2.4 尼罗罗非鱼雌雄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2.4.1 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
1.2.4.2 20对ACP随机引物筛选雌雄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1.2.4.3 PCR产物分离与纯化
1.2.4.4 纯化产物连接
1.2.4.5 连接产物转化
1.2.4.6 转化产物测序
1.2.4.7 测序结果分析
1.2.5 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1.2.5.1 半定量PCR
1.2.5.2 实时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CP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雌雄差异表达基因
2.1.1 总RNA提取的结果
2.1.2 ACP方法获得的尼罗罗非鱼性别差异基因
2.1.3 差异表达序列的比对结果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分析
2.2.1 半定量PCR结果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2.1 ACP3-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2 ACP5-Y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3 ACP6-Y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4 ACP12-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5 ACP14-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6 ACP15-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7 ACP18-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8 ACP19-X的定量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ACP技术的可行性
3.2 差异基因的筛选结果分析
第三章 、尼罗罗非鱼雌鱼基因组差异基因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实验用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本实验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1.2.2.1 基因组DNA的抽提
1.2.2.2 DNA纯度检测
1.2.3 尼罗罗非鱼雌鱼(XX)消减文库的构建
1.2.3.0 链DNA RsaⅠ酶切
1.2.3.1 Tester DNA接头连接
1.2.3.2 第一轮杂交
1.2.3.3 第二轮杂交
1.2.3.4 第一轮PCR
1.2.3.5 第二轮PCR
1.2.3.6 PCR产物纯化
1.2.3.7 连接pMD18-T载体
1.2.3.8 连接产物转化
1.2.3.9 库容量及插入片段大小检测
1.2.4 序列测定和分析
1.2.4.1 序列测定
1.2.4.2 序列分析
1.2.5 差异DNA片段的PCR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罗罗非鱼雌鱼消减文库构建
2.1.1 RsaⅠ酶切结果
2.1.2 PCR扩增结果
2.1.3 文库的质量分析
2.2 序列测定和分析
2.2.1 序列的测定与比对
2.2.2 GO功能分析
2.2.3 KEGG分析
2.3 PCR验证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尼罗罗非鱼超雄鱼基因组差异基因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罗罗非鱼雌鱼消减文库构建
2.1.1 RsaⅠ酶切结果
2.1.2 PCR扩增结果
2.1.3 文库的质量分析
2.2 序列测定和分析
2.2.1 序列的测定与比对
2.2.2 GO功能分析
2.2.3 KEGG分析
2.3 PCR验证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本文编号:3975925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尼罗罗非鱼的生物学特征
2 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特异标记研究
2.1 鱼类性别和性染色体类型
2.1.1 鱼类性别
2.1.2 鱼类的性染色体类型
2.2 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特异标记的研究进展
2.2.1 鱼类性别决定基因研究概况
2.2.1.1 Sox基因
2.2.1.2 DMY/DMRT1Y基因
2.2.2 鱼类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概况
2.2.2.1 RAPD及其在鱼类性别决定研究中应用现状
2.2.2.2 SSR技术及其在鱼类性别决定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2.2.3 AFLP及其在鱼类性别鉴定研究现状
2.2.2.4 ACP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2.2.2.6 SSH技术的原理及其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尼罗罗非鱼雌雄鱼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实验用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本实验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2.2 总RNA提取及检测
1.2.3 感受态的制备
1.2.4 尼罗罗非鱼雌雄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2.4.1 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
1.2.4.2 20对ACP随机引物筛选雌雄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1.2.4.3 PCR产物分离与纯化
1.2.4.4 纯化产物连接
1.2.4.5 连接产物转化
1.2.4.6 转化产物测序
1.2.4.7 测序结果分析
1.2.5 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1.2.5.1 半定量PCR
1.2.5.2 实时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CP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雌雄差异表达基因
2.1.1 总RNA提取的结果
2.1.2 ACP方法获得的尼罗罗非鱼性别差异基因
2.1.3 差异表达序列的比对结果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分析
2.2.1 半定量PCR结果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2.1 ACP3-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2 ACP5-Y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3 ACP6-Y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4 ACP12-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5 ACP14-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6 ACP15-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7 ACP18-X的定量表达分析
2.2.2.8 ACP19-X的定量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ACP技术的可行性
3.2 差异基因的筛选结果分析
第三章 、尼罗罗非鱼雌鱼基因组差异基因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实验用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本实验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1.2.2.1 基因组DNA的抽提
1.2.2.2 DNA纯度检测
1.2.3 尼罗罗非鱼雌鱼(XX)消减文库的构建
1.2.3.0 链DNA RsaⅠ酶切
1.2.3.1 Tester DNA接头连接
1.2.3.2 第一轮杂交
1.2.3.3 第二轮杂交
1.2.3.4 第一轮PCR
1.2.3.5 第二轮PCR
1.2.3.6 PCR产物纯化
1.2.3.7 连接pMD18-T载体
1.2.3.8 连接产物转化
1.2.3.9 库容量及插入片段大小检测
1.2.4 序列测定和分析
1.2.4.1 序列测定
1.2.4.2 序列分析
1.2.5 差异DNA片段的PCR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罗罗非鱼雌鱼消减文库构建
2.1.1 RsaⅠ酶切结果
2.1.2 PCR扩增结果
2.1.3 文库的质量分析
2.2 序列测定和分析
2.2.1 序列的测定与比对
2.2.2 GO功能分析
2.2.3 KEGG分析
2.3 PCR验证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尼罗罗非鱼超雄鱼基因组差异基因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罗罗非鱼雌鱼消减文库构建
2.1.1 RsaⅠ酶切结果
2.1.2 PCR扩增结果
2.1.3 文库的质量分析
2.2 序列测定和分析
2.2.1 序列的测定与比对
2.2.2 GO功能分析
2.2.3 KEGG分析
2.3 PCR验证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本文编号:3975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97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