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两种梭菌的丁醇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2:02
【摘要】:丁醇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内能与热值,能与汽油以较高比例进行混合的能源。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丁醇既有助于促进能源多样化,帮助我们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对环境的压力。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目标产物对于产溶菌株的毒性作用大、发酵产品难分离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探究丙酮丁醇梭菌与拜氏梭菌菌种吸附剂制备工艺条件,并通过丁醇在有机相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油醇、正辛醇、油酸乙酯、油酸和醋酸丁酯5种有机溶剂中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用作萃取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在菌种吸附剂制备中,当海藻酸钠量为0.55 g,分散剂与菌种溶液比为1.05,氯化钙浓度为8.24 g/L时,包埋丙酮丁醇梭菌和拜氏梭菌的海藻酸钙吸附剂具备最大吸附性能;在5种有机溶剂中,由于正辛醇对丁醇分配系数最高且对乙醇和丙酮的分配系数低,因此选择正辛醇作为萃取剂,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相与有机相5:1的比例为最佳比例。其次,优化发酵工艺,通过考察热激对梭菌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比例的初始酵母抽提物浓度(0.0 g/L,0.01 g/L,0.05 g/L,0.1 g/L,0.15 g/L),不同比例的葡萄糖浓度(40g/L,50g/L,60g/L,70g/L)、不同pH(3.5,4.0,4.5,5.0,5.5,6.0,6.5)的情况下梭菌发酵结果。结果表明,当种子液经过热激后,初始酵母抽提物浓度0.1 g/L,葡萄糖浓度60 g/L,丙酮丁醇梭菌和拜氏梭菌发酵液初始pH分别为5.5和5.0时,发酵效果最好。优化后的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中,待稳定后,折合发酵层总丁醇浓度基本稳定在12 g/L左右。最后,本文针对丙酮丁醇梭菌与拜氏梭菌的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结果,结合Logistics方程建立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以发酵产物丁醇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使用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以葡萄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基质平衡原理建立梭菌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对以上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型值匹配较好,利用该模型可预测丙酮丁醇梭菌与拜氏梭菌在固定化耦合萃取连续发酵产丁醇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规律。
【图文】:

效果图,萃取剂,效果,正辛醇


2.4.3.1萃取剂的选择逡逑选取油醇、正辛醇、油酸乙酯、油酸和醋酸丁酯5种萃取剂对丙酮、丁醇与逡逑乙醇的混合溶液进行萃取,,3邋h后取样分析,根据气相分析得结果如图2-8所示。逡逑4.0邋F逦■■丁醇逡逑?逦_丙酮逡逑3邋5邋-逦M乙醇逡逑I邋I逡逑|2-°;|邋I邋|邋I逡逑油醇正辛醇油酸乙酯油酸醋酸丁酯逡逑图2-8不同萃取剂分配效果逡逑Fig.2-8邋The邋effects邋of邋different邋extractants逡逑根据图2-8结果可得,正辛醇与醋酸丁酯对正丁醇的分配系数相对较高,都逡逑高于油醇的分配系数。在丁醇、丙酮、乙醇同时存在的模拟发酵状态下,正辛醇逡逑29逡逑

效果图,水相,有机相,丁醇


酵液同时取样,进行色谱分析。为了更清晰直观的展示吸附剂耦合萃取发酵的丁逡逑醇产量结果,这里采用杨立荣[73]的处理方案,即将油相丁醇浓度与水相丁醇浓度逡逑折合成水相总丁醇浓度。所得结果如图2-10所示。逡逑3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超;;羊梭菌病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7年05期

2 张成;;羊梭菌病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动物保健;2017年06期

3 刘又嘉;贺璐;郭艳芳;谭周进;;肠道梭菌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年22期

4 罗智;;梭菌病在羊养殖中的预防和治疗[J];今日畜牧兽医;2017年10期

5 古丽加义娜;;羊梭菌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5年09期

6 周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年19期

7 韩泉;;关于梅花鹿梭菌病的报告[J];特产研究;1988年04期

8 潘祖福,徐大师,李朝美,明琼,任斌,斯达;绵羊梭菌病的诊断[J];畜牧与兽医;1989年05期

9 俞乃胜;韦剑珊;李荫绿;李庆春;昂志霖;;奶山羊梭菌性腹泻症的病因学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10 刘志芳;;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雄彪;崔云龙;;酪酸梭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许玲;刘小娟;;难辨梭菌性腹泻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亚男;刘丽;于秀华;成焕吉;;口服柔嫩梭菌对小鼠体内Treg的诱导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4 李亚男;于秀华;成焕吉;;口服柔嫩梭菌对小鼠体内Treg的诱导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李雄彪;崔云龙;;酪酸梭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胜坤;潘康成;吴敏峰;张世新;;双酶梭菌制剂对家兔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杜灵广;刘来亭;田鹏飞;李俊霞;张建云;;酪酸梭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小肠绒毛长度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8 邹玖明;张爱平;杨燕;李智山;;第三芽胞梭菌致颅内感染的检测与分析[A];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9 刘磊;田亚男;卿小丹;王鹤松;倪学勤;潘康成;;酪酸梭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0 晁宜林;;羊黑疫的诊断和防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春祥;难辨梭菌感染的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张艳红 史夏云;鹿梭菌病的防治[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3 周畅;识别羊梭菌类疾病方法[N];新疆科技报(汉);2017年

4 王克强;羊梭菌病的防治法[N];吉林农村报;2009年

5 ;水患后咋防羊梭菌病[N];吉林农村报;2006年

6 王金宝;水患后防羊梭菌疾病[N];农民日报;2006年

7 ;兔梭菌性腹泻怎么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8 记者 尚静;防羊梭菌病接种疫苗最有效[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9 ;秋季防羊的梭菌病[N];湖北科技报;2009年

10 江平源;秋季小心羊得梭菌病[N];农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闻志强;以碱处理玉米棒芯为原料直接生产丁醇的厌氧梭菌混菌发酵过程及代谢工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郑明利;苜蓿青贮中梭菌多样性及其诱发梭菌发酵的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3 戴宗杰;丙酮丁醇梭菌辅因子代谢扰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白雪;丙酮丁醇梭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文;两种梭菌的丁醇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 赵然;基于CRISPR/Cas12a的食气扬氏梭菌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建立与应用[D];河南大学;2019年

3 骆芝婷;氮源调控丙酮丁醇梭菌合成丁醇的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4 李玉东;热纤梭菌的纤维小体酶活性及遗传改造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言显婷;溶组织梭菌胶原酶基因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徐晶晶;酪酸梭菌保留灌肠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春宇;Cphy3367基因重组丙丁梭菌发酵纤维素产丁醇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柳欣源;应用T-RFLP技术分析人肠道中柔嫩梭菌类群组成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娟;酪酸梭菌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防治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10 刘莎莎;热纤梭菌与热厌氧热解糖杆菌之间的新型寄生关系[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22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22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4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