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煤热转化反应性研究
【图文】:
高钠煤原煤在不同的热解条件下制焦,对所得焦样在不同的气化条件下气化,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热解、气化条件对高钠煤煤焦 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2.1 实验方案2.1.1 煤样的选取本文选取新疆准东一带的高钠煤为研究对象,将其经过研磨、筛分制成粒径为 120~200 目的煤样。其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灰成分分析见表 2-1。表 2-1 高钠煤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灰成分分析煤种工业分析 /% 元素分析 /%高钠煤 7.31 10.29 30.27 52.13 75.19 3.69 15.62 0.61 2.15灰成分分析 /%SiO2Al2O3Fe2O3CaO MgO TiO2K2O Na2O SO322.85 17.72 7.85 25.20 3.20 2.12 0.33 3.67 16.75
从图2-2 我们可以看到,在气化初期大约有 10%左右的失重,这可能是由于经热解制得的焦样中含有少量水分和少量挥发分的缘故。随着气化反应的进行,煤焦质量逐渐减少,在 40min 到 50min 这个时间段内,煤焦质量减少的最为剧烈,随后不在变化。这是由于当气化温度达到一定值后,煤焦会与 CO2发生反应,产生的一系列气态产物会逸出,而最终剩余不参加反应的灰分,,其质量不在改变。DTG 曲线描述的是煤焦质量对时间的微分,也就是气化过程中气态产物逸出的剧烈程度。从图 2-2 中可以看出,气化初期,DTG 曲线有个小小的峰值,其对应的是 TG 曲线刚开始的失重。随着反应的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5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新颜,李淑芬,柳作良;加压下煤焦与水蒸汽气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煤气与热力;1990年06期
2 徐秀峰,顾永达,陈诵英;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J];煤炭转化;1996年02期
3 崔平,杨敏;煤在焦炭气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4年05期
4 周志军;林妙;匡建平;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制焦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6年03期
5 张晓;吴诗勇;顾菁;吴幼青;高晋生;;神经网络预测煤焦高温气化反应速率研究[J];煤炭转化;2007年02期
6 张殿伟;郭培民;赵沛;;低温下碳气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钢铁;2007年06期
7 邓一英;;煤焦在加压条件下的气化反应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8期
8 谷小虎;曹敏;王兰甫;田亚鹏;;煤灰对气化反应性的影响[J];煤化工;2009年02期
9 许令奇;;利用气化特性的研究来评价影响气化反应的因素[J];中氮肥;2009年05期
10 吕洁;宗志敏;谢瑞伦;姚子硕;魏晴;郄丽曼;芦海云;魏贤勇;;淮南煤焦结构及其高温气化反应性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加奇;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气化反应活性与煤种之间的通用关系[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冰;张建良;左海滨;郑常乐;贾建军;;兰炭气化反应行为研究[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4年
3 冀春俊;陈曦;张英姿;;入口角对等离子体煤气化反应率的影响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忠锁;汪琦;邹宗树;谭广雷;;非等温热重法研究碳气化反应动力学[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5 胡军印;徐龙;曹彬;何涛;刘艳;牟卫强;马晓迅;;超声萃余煤的CO_2气化反应性热重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6 李朋;于庆波;;煤焦-CO_2高温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Ⅰ)——等温热重法[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朋;于庆波;;煤焦-CO_2高温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Ⅱ)——程序升温法[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段红宇;陈路;刘鑫;周志杰;;两种中国典型烟煤的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戎妍;张建良;左海滨;吴小兵;高冰;;焦炭气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全荣;木质生物燃料与CO_(2)和H_(2)O的反应特性[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2 全荣;高炉模拟条件下大量氢和微量硫对混合焦炭填充层反应行为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许慎启;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诗勇;不同煤焦的理化性质及高温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
3 鞠付栋;煤的气化反应行为及气化为基础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齐学军;矿物质及Fe化合物对低阶煤气化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白永辉;CO_2作为气化剂对煤焦-H_2O气化反应的影响机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庞先勇;等离子体炬辅助煤气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许凯;K-/Ca-/Fe-化合物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黎阳;煤和铁矿石两段式气化制备高品位燃气和铁矿石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光璧;添加生物质炭对煤气化反应特性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梁丰盈;高钠煤热转化反应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谷小虎;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加奇;高温下渣/灰熔融与矿物质行为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路;滴管炉内煤和石油焦的快速热解及气化反应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望舒;制焦条件对煤焦的结构及其本征气化反应性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7 刘庆旺;助熔剂对煤灰渣流动性及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世磊;高灰熔点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晋权;熔融盐催化煤气化反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10 平雅敏;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6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2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