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熊去氧胆酸的生物制备关键酶的构建及其生物催化

发布时间:2020-07-13 11:00
【摘要】:熊去氧胆酸(英文名:Ursodesoxycholic acid,UDCA),是传统的中药的有效成分,有着非常广泛的临床应用和卓越的药用价值,在治疗胆结石,促进肝移植,胆汁反流性胃炎,酒精肝,胆汁性肝硬化,和药物诱发的肝炎,有非常好的疗效,市场用量很大。目前,制备UDCA主要有活熊取胆汁和人工合成两种方法,天然来源是活熊取胆或熊胆汁,活熊受到动物保护法的保护,提取来源受到限制造成天然熊胆的来源日趋减少。人工合成是指使用能够大量获取的牛、鹅胆汁提取的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化学法合成UDCA,通过氧化还原的方法使7-OH发生构型反转,但是存在着反应过程复杂、低选择性、反应条件苛刻、能耗大、污染大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保护和脱保护过程中需要有毒和危险试剂,严重限制了化学法的工业化应用。目前使用化学法生产的UDCA约占到市场份额的30%,而且制备高纯度较低,约80%左右,还远不能满足市场对UDCA的用量及质量的需求。与化学差向异构化相比,CDCA生物合成UDCA具有高效性和相对环境友好性。微生物转化或生物酶催化主要围绕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7α-HSDH)和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7β-HSDH)展开,利用产7α-HSDH和7β-HSDH的泥渣梭菌、不和谐梭菌、巴氏梭菌和嗜麦芽黄单胞菌,实现了CDCA向UDCA的生物转化。然而,高浓度的CDCA抑制细胞生物量的积累,在产品回收和纯化过程中存在困难。此外,以往的研究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中间体的产量增加,UDCA降低,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近年来,联合应用7α-HSDH和7β-HSDH将CDCA为底物两步法生成UDCA,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经有研究的综合转化率能超过90%,但反应量仅为毫升级别,距离工业化生产还有很大距离。主要的限制性瓶颈为:1)以CDCA为底物两步法中的关键酶7β-HSDH极度不稳定,尽管酶活够高,但在催化反应体系中会快速失活;2)两步法的反应体系能够承载的底物量太低(体积比1%),体系不稳定;3)两步法的两种关键酶工业级应用的大规模来源问题;4)酶蛋白分离纯化的成本过高。本论文针对7β-HSDH极度不稳定,底物浓度太低和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限制性瓶颈,在成功构建和异源表达7α-HSDH和7β-HSDH的基础上,主要从基因工程酶的构建过程和酶催化体系的构建来提高7β-HSDH酶催化性能方面着手,提高体系中酶的稳定性,提高底物承载能力,使其适应酶催化的工业化生产过程;通过发酵培养工艺优化,探索大规模发酵工艺,酶催化过程工业酶的来源问题;最后,公斤级工业化生产和纯化工艺的研究。基因工程酶7β-HSDH的构建过程中标签对实际催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带有6His标签的重组酶7β-HSDH有更高的酶活,但是带有GST标签的重组酶7β-HSDH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更适合实际工业催化过程。经过测酶活和实际催化对比发现,用热稳定性模拟、考察6His和GST两种不同标签的7β-HSDH重组酶在40°C下的失活曲线特性,验证了GST标签的7β-HSDH重组酶较6His标签的重组酶的热稳定性增加12倍。同时,酶催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在体系中添加该复合稳定剂(0.15%EDTA+0.5%氯化钠+0.2%明胶),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体系中酶的稳定性,酶活残留率为97.8%,提高底物承载能力,使重组酶可以持续进行催化反应。对两种重组菌培养及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摸索,并实现50L发酵罐的高密度发酵,重组菌的OD值达到100,7α-HSDH和7β-HSDH酶生物活性分别为13.6 U/mL和7.6 U/mL,解决了两种关键酶的大规模来源问题。最后,构建了一套高效的UDCA酶催化生产工艺,表达两种关键酶的重组菌进行高密度发酵后,发酵液经过破碎和初步过滤,得到的粗酶液即可投入催化反应体系进行催化,降低了酶蛋白纯化成本,提高了底物承载量,实现了在最高50L的催化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底物承载量达到50g/L,催化反应的得率和效率达到工业化应用的要求,最终成功应用于由CDCA到UDCA的公斤级工业化生产,成品收率大于90%。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1;TQ920.1
【图文】:

熊去氧胆酸,醇羟基,羧基,酰化反应


图 1 熊去氧胆酸结构式中含一个羧基和两个醇羟基,因此能够参与反应。去氧胆酸分子中的羧基可以和各类醇发生酯,例如浓硫酸、浓盐酸、发烟硫酸、HCl 气用量也有所差异。例如:如果催化剂用的是如果用的是浓盐酸,那么反应的配料比一般10:0.1。此类酯化反应大多采用溶剂回流的温度约 15 分钟,酯的收率可以达到 80-90%甚至用,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反应。例如35℃的条件下制备熊去氧胆酸与各类醇反应%。

熊去氧胆酸,羟基,酰化反应,酰氯


图 2 熊去氧胆酸的酯化反应(2)酰化反应:熊去氧胆酸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和酸酐、酰氯等酰化试剂化反应,如图 3,因为酰化后产物比较容易结晶提纯,所以这个反应常用来保氧胆酸的羟基或纯化熊去氧胆酸。例如:熊去氧胆酸甲酯在醋酸酐-吡啶的反中回流 2 小时,可以生成二乙酰基衍生物;在醋酸酐-苯的反应体系中回流,到 C3 位羟基被酰化、C7 位羟基不被酰化的酰基化衍生物,反应的方程式如示。这说明熊去氧胆酸上 C3 位羟基的活泼性大于 C7 位羟基。而被酰化后的胆酸甲酯,在 NaOH 的甲醇溶液中回流约 15 小时,即可完全水解。

熊去氧胆酸,羟基,酰化反应,甾核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 2 熊去氧胆酸的酯化反应(2)酰化反应:熊去氧胆酸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和酸酐、酰氯等酰化试剂发生酰反应,如图 3,因为酰化后产物比较容易结晶提纯,所以这个反应常用来保护熊去胆酸的羟基或纯化熊去氧胆酸。例如:熊去氧胆酸甲酯在醋酸酐-吡啶的反应体系回流 2 小时,可以生成二乙酰基衍生物;在醋酸酐-苯的反应体系中回流,可以得 C3 位羟基被酰化、C7 位羟基不被酰化的酰基化衍生物,反应的方程式如图 3 所。这说明熊去氧胆酸上 C3 位羟基的活泼性大于 C7 位羟基。而被酰化后的熊去氧酸甲酯,在 NaOH 的甲醇溶液中回流约 15 小时,即可完全水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玲;;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88期

2 王军;胡翠兰;王哲;赵鹏;;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年05期

3 王尧;王中峰;;对熊去氧胆酸不完全应答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可改善预后[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年05期

4 赵彬;孙岩;娄洋;;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年05期

5 邱晓梅;;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临床观察[J];科学中国人;2017年24期

6 戴永文;;熊去氧胆酸片与消炎利胆片治疗胆石症复发临床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年11期

7 于艳;于世杰;修丽丽;孙科峰;;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瘀清胰颗粒中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3期

8 刘平;;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3期

9 杨家留;;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5期

10 张燕;佟爱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去氧胆酸片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光东;唐海鸿;陈英杰;周大桥;贺劲松;周小舟;郑颖俊;;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春文;周观林;王利勤;黄云秀;曾敬科;梁斌;罗颖敏;杨沛华;蔡志诚;陈怡文;;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残留黄疸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高峰;贾继东;张福奎;王宝恩;;国产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随访(摘要)[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高峰;贾继东;张福奎;;国产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随访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郭西萍;;长期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延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情进展临床评价[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唐海鸿;童光东;陈英杰;周大桥;贺劲松;周小舟;郑颖俊;;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沛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残留黄疸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卢华君;赵忠艳;李云芳;闫秀梅;黄开宇;胡伟国;;熊去氧胆酸治疗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宁;宫Z

本文编号:2753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53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c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