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归芪参草功能酵素的制备与抗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16:15
  本文以当归、黄芪、党参、甘草为原料,添加多种酶发酵制备中草药功能酵素。对酶的种类、添加量及配比进行研究。以蛋白酶活力、总黄酮含量、总糖含量为检测指标,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并加入红参、橄榄苦苷和蜂胶对其复配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功能酵素复配前后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脂质过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功能酵素中的部分有效活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按原料重量的百分比称取比例为1:3:1纤维素酶、淀粉酶和糖化酶,并在37℃温度和60r/min振荡速度下发酵48h为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酶活力1.7288u/m L,总黄酮0.1140mg/m L,总糖2.7833mg/m L。归芪参草功能酵素复配后酶活力2.3810u/m L,总黄酮0.2069mg/m L,总糖3.6200mg/m L。复配后较复配前归芪参草功能酵素的酶活力增加了0.6250u/m L,总黄酮含量提高了两倍,总糖含量提高0.8400mg/m L。2、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功能酵素复配前后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脂质过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归芪参草功能酵素的制备与抗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发酵制备功能酵素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酵素,复配,工艺流程图


从表 2.8 可知,纤维素酶:淀粉酶:糖化酶配比为 1:3:1 时功能酵素有效活物质含量最高。酶活力 1.7288u/mL,总黄酮 0.1140mg/mL,总糖 2.7833mg/mL相比两种组合酶淀粉酶:糖化酶=2:1 发酵功能酵素,纤维素酶:淀粉酶:糖化配比为 1:3:1 时酶活力增加 2 倍,总糖和总黄酮略有增加。2.5 功能酵素复配工艺的研究2.5.1 功能酵素复配的工艺流程图为了提高归芪参草功能酵素有效活性物质的含量,添加功能活性物质对功酵素进行复配。归芪参草功能酵素复配品是由发酵液添加橄榄苦苷、红参、蜂水浴提取制得。根据橄榄苦苷在 10%乙醇的溶解度,橄榄苦苷添加 0.5g;红参偏热性,忌超量,红参添加 1g;蜂胶气味浓郁,蜂胶添加 10g 不仅可以提高功酵素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减少蜂胶对功能酵素食用性的影响。当归、黄芪、1:1: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党参入药的启示[J]. 程超寰.  家庭中医药. 2017(01)
[2]HPLC法同时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6种成分的含量[J]. 舒娟,杨胜斌.  中国药房. 2016(30)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党参中党参多糖、党参炔苷的含量[J]. 张丽芬,戴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28)
[4]甘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祁增,郑炳真,刘金平,李平亚.  特产研究. 2016(02)
[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固体发酵产物三种人参皂苷含量[J]. 王睿,邱智东,石薇,赵红迪,董雪莲.  医药导报. 2016(03)
[6]补气强体看黄芪[J]. 陈旸.  养生大世界. 2016(01)
[7]HPLC同时测定靓靓胶囊中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阿魏酸的含量[J]. 李红娟,柏伟荣,徐振秋,毕宇安.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5(06)
[8]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孙政华,邵晶,郭玫.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3)
[9]微生物酵素食品研究进展[J]. 刘加友,王振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1)
[10]微生物酵素的研究进展[J]. 王子丹.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08)

博士论文
[1]内源性阿片肽内吗啡肽与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苯乙酯的药理学活性研究[D]. 毋维敏.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富含γ-氨基丁酸葛根酵素发酵及其解酒功能的研究[D]. 刘加友.江苏大学 2016
[2]油橄榄叶中三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及橄榄苦苷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D]. 吴遵秋.四川农业大学 2015
[3]人参术苓酵素的制备及改善肠胃功能研究[D]. 蔡爽.吉林大学 2013
[4]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杨帅.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毛细管电泳及电化学方法在环境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李平.华东师范大学 2012
[6]基于微流控芯片细胞中非稳态物质超氧自由基的分析检测[D]. 刘新.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传统植物性发酵食品致突变性研究[D]. 陈静.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5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585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5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