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广西凌云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4:51
【摘要】:随着经济的繁荣,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文化旅游为特质的茶文化旅游也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等予以指导。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茶文化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高效、快捷的都市生活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外出旅游成为了众多上班族排解压力和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茶文化旅游可以为游客营造轻松恬静的旅游体验,通过亲身体验茶山的自然景观,了解茶史茶事,学习茶俗茶礼,品鉴茶具茶制品等,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近年来,有主题的文化旅游成为了旅游的主力军,茶文化旅游在也在近年得到了大力发展。人们通过鉴赏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特色文化活动来达到旅游的目的。调查显示,一些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凌云县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凌云更是以茶显其大,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凌云白毫更是驰名内外。2016年全年产干茶5203吨,实现产值3.8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1.85亿元),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型作用。然而,凌云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政府作为有待提高、企业管理或有不当、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从业人员存在不足等。文章立足凌云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在分析宏观趋势和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导游个人的全方位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凌云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了凌云茶文化旅游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梳理了茶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第三章先是分析了凌云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而以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为依据对凌云茶文化旅游进行了 SWOT分析,最后还对当前发展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全方位探讨了凌云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政府方面的措施、企业方面的措施、凌云茶文化旅游协会方面的措施以及个人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第五章对凌云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问题加以总结,同时展望了凌云茶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本研究主要体现了一些特点:第一,研究视角的具体化。相对针对一些比较著名的茶文化旅游的研究,本研究立足于凌云县这一更为具体的视角,旨在探讨凌云县现有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如何更好的开发和发展。第二,解决思路的创新性。本研究引入社会治理的概念,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个人四个方面探讨相应的行动路径,以期形成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的解决措施。本文理论上既反对绝对的市场主导,也反对绝对的政府主导,这有助于让各主体明确自己在茶文化旅游上的责任,对于研究问题、探析措施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怎样整合政府、企业、导游协会、导游个人等各方面的资源并形成具有可复制性的长效机制;研究茶文化旅游市场规范以及茶文化旅游协会职责等等。
【图文】:

县官,行政区划,交通条件,来源


图3凌云县行政区划(简图,来源:凌云县官网)逡逑(三)交通条件逡逑

茶文化旅游,旅游者,动机,情况


同年,凌云把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作为加快旅游,精心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加强浩坤湖景区、国际养生度假社区、古城再如,2015年凌云县开始着手打造“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到了邋2016旅游扶贫新模式,修编了《凌云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编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凌云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逡逑,休闲旅游市场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期。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城市的生阶层,,尤其是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达70%,其中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半数疾病与心理有关。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很好的休息和疗养,因此休闲旅游市场将会云茶文化旅游,不仅在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消费水平和旅游内涵的需求,还迎合了工薪阶层对体验文化的向往。可见,休闲旅游市场文化旅游发展带了新的机遇。为此,我们涉及了专门的问题进行调查(图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TS9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浪平;发展杭州茶文化旅游(续)[J];中国茶叶;2005年05期

2 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年06期

3 乔秋敏;袁林;;江西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学理论;2010年24期

4 庞敏娇;;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启示[J];茶世界;2012年06期

5 陈学林;黄阳;;江苏省茶文化旅游产品完整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4期

6 本刊记者;;聚焦中国茶文化旅游[J];茶博览;2012年11期

7 徐南眉;浅谈安溪的茶文化旅游[J];中国茶叶;2001年02期

8 赵浪平;发展杭州茶文化旅游[J];中国茶叶;2005年04期

9 文南薰;;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发展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6期

10 万红燕;;利用江西茶业资源 开发江西茶文化旅游[J];农业考古;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耀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2 包进康;;茶文化旅游与茶叶产地的生态保护[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3 郭雅玲;冯会;;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思考[A];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4 林朝赐;;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蒙建华;;2011年凌云茶文化旅游节活动档案收集进馆[A];广西档案2011年第4期(总第107期)[C];2011年

6 蔡敏华;;丽水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7 胡付照;张光生;;“茶乡石台”养生茶文化旅游商品的设计初探[A];饮食文化研究(2009年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师程(作者系省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发挥茶资源优势 开展茶文化旅游[N];云南日报;2005年

2 夏平容;茶文化旅游 今年要打造10家茶家乐[N];雅安日报;2008年

3 记者 洪和胜;临海第二届茶文化旅游节注入新内涵[N];台州日报;2011年

4 鲁娜;中国茶文化游在尴尬中前行[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王家东 胡庆仁;海南首个茶文化旅游品牌项目落户金江农场[N];海南农垦报;2011年

6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新昌渐成茶文化旅游目的地[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记者 殷元元;黄山茶叶精彩亮相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N];黄山日报;2014年

8 王凡凡 ;福建推出茶文化旅游线路[N];经济参考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鲁娜;茶文化游:尴尬中前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特约通讯员 戴金杉;苔茶文化旅游节引进外资40亿[N];铜仁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李达娜;安溪县虎邱镇乡村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杨铃;武夷山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谢艳;石门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权;石门禅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徐程;个性化旅游需求背景下特色旅游路线的开发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7 黄韵儒;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瑶;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茯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9 雷兴国;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杭州市茶文化旅游推广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10 戴雯雯;中华茶文化旅游体验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9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09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