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米发糕加工及品质改良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5:35
【摘要】:米发糕是一种以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发酵蒸制糕点,传统生产多依赖于经验,缺乏理论指导。本课题采用6个单品种大米结合其多梯度复配进行综合分析,对米发糕制作工艺、原料大米量化要求、发酵对米粉性质影响、改良剂对产品性质及储藏稳定性影响等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在工艺优化系列实验中,以制粉方式、米糊水分含量、蔗糖添加量、猪油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和醒发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米发糕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作为评价对象,通过6组不同品种大米平行单因素实验确定米发糕制作最优工艺如下:原料粉采用湿磨粉和80目干磨粉以1:1比例复配,调节米糊最终含水量为48%,蔗糖添加量为20%,猪油添加量为6%,酵母添加量为0.5%,醒发条件为温度34℃,相对湿度70%,时间3 h,在最优工艺下,产品品质良好且稳定。在研究原料大米量化要求系列实验中,首先利用6种不同大米分别以最优工艺制作产品,测定其质构特性并进行感官评定,进而分析产品品质与其基本成分含量和糊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品回复性及其感官品质均与原料大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发现,产品回复性与其感官品质保持高度一致性,因此本系列后续实验中以产品回复性作为产品品质衡量标准;然后通过复配基本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两极原料,分别控制其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样地,利用各组复配原料以最优工艺制作产品并测定其糊化特性,与其回复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相关性实验所得结论;最后通过设置系列复配梯度,尝试对比探究出原料大米具体量化要求,结果表明,以产品回复性0.260为标准,原料大米应满足以下要求:蛋白质含量高于7.2%且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0%,此外,峰值粘度低于2500 cP,崩解值低于1000 cP可作为辅助参考标准。在研究发酵对米粉性质影响的系列实验中,发现适度发酵对米粉基本成分含量、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地,可以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而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糊化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和崩解值有较显著下降;米粉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均下降,且发酵后曲线更为平缓,凝胶稳定性增强。在研究合适改良剂系列实验中,选取谷朊粉和NaCl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改良效果、最适添加量及作用机理。首先,设置梯度添加实验,通过对比各组产品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合适范围内二者均有一定改良效果并确定最适添加量分别为谷朊粉4%,NaCl 0.6%;进而研究米粉在添加各梯度改良剂后,其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变化,对比分析发现,所研究两种改良剂均可有效降低米粉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和崩解值,并提高其凝胶稳定性。在储藏实验中,对比采用不同制粉工艺、添加不同改良剂下的产品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的老化速度及品质劣变速度。考察发现,各组产品老化与品质劣变趋势类似,均在储藏前期变化显著,后趋于平稳,且干磨组干磨/湿磨复配组湿磨组,4%谷朊粉组0.6%NaCl组空白组,-20℃组4℃组;不同的是,可能由于水分流失、风味物质挥发、微生物增殖等负面因素影响,产品品质在储藏后期表现出较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明4%谷朊粉和0.6%NaCl均有一定的抗老化效果,且4%谷朊粉稍优;-20℃更适合于米发糕储藏,且温度较低时微生物繁殖较慢,产品保质期可有效延长。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1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阳;张洪程;蒋达;戴其根;霍中洋;许轲;;不同纬度和播期对苏麦6号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年S1期

2 乔玉强;马传喜;黄正来;司红起;蔡华;夏云祥;;小麦糊化特性参数稳定性分析及其与其它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3 雷玲;孙辉;姜薇莉;田晓红;杨中建;;稻谷在储藏中糊化特性变化的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7年05期

4 张勇,何中虎,张爱民;应用GGE双标图分析我国春小麦的淀粉峰值粘度[J];作物学报;2003年02期

5 杨丽英;张新华;张庆滢;周海;张海英;李俊;;竹芋产量、淀粉含量和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6 孟宪刚,尚勋武,张改生;兰州拉面对淀粉糊化特性的要求[J];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02期

7 高新楼;史芹;;温麦6号小麦制面品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8 易翠平,倪凌燕,姚惠源;大米淀粉的纯化及性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5年03期

9 张学林,郭天财,朱云集,李志强,王晨阳,马冬云,彭羽;河南省不同纬度生态环境对三种筋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10 董颖超;秦玉昌;李军国;李俊;牛力斌;;小米粉RVA糊化特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凌家煜;;在粮食品质研究中应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的情况简介[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2002年

2 王婵;张斌;罗发兴;扶雄;黄强;;玉米淀粉的热力学性质与消化性的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冯攀屹;张波;魏益民;严军辉;刘超;王晓曦;;籽粒热处理对燕麦面粉挤压特性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辉;姜薇莉;凌家煜;;电离辐射对小麦粉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济麦20[N];农资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玉强;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勇;CIMMYT和中国春小麦在中国和墨西哥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刘红梅;杂交稻米质与生理生化特性的遗传及相互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陈建省;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品质性状的QTL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德灵;米发糕加工及品质改良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2 李莎莎;水氮运筹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继丰;糯玉米淀粉粘度差异及栽培措施调控效应[D];扬州大学;2006年

4 高文明;籼米蛋白质对其糊化特性的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5 未文良;安徽省主要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铃钊;碎米制作米豆腐工艺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新红;青稞品质特性评价及加工适宜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8 刘璐;糙米绿色储藏实验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9 蒋甜燕;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保侠;普通玉米籽粒淀粉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D];青岛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9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09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