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浸色汽蒸法上染艾德莱斯的工艺探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20:32
【摘要】:本文针对艾德莱斯在传统扎经染色时产生严重的水浪费与塑料污染的主要问题,以及工艺流程繁琐、生产效率低等其他问题,研究出一种新型艾德莱斯染经工艺,我们称之为“浸色汽蒸法”。即,将按纹样设计的需段染某种颜色的纱线浸入高浓度染液色中浸染,利用高压汽蒸对浸染纱线进行固色。新工艺无需水浴煮染和大量的塑料薄膜扎经,减少用水量和塑料用量,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和塑料污染,并且操作方式便捷,生产效率高,可应用于艾德莱斯的实际染色生产。通过进行单因素和优化试验得出浸色汽蒸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使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活性染料上染黏胶的最优参数为:在同一固色温度为100℃,固色时间为30min条件下,活性染料黄、活性染料红、活性染料黑,三种颜色染料染色所需小苏打浓度均为20g/L;染料浓度分别需要25 g/L,20g/L,20g/L;元明粉浓度均需50g/L;尿素浓度均需20g/L。使用活性染料上染蚕丝最优参数为:在同一固色温度为100℃,固色时间为30min条件下,三种颜色染料染色所需小苏打浓度均为15g/L;染料浓度分别需要30 g/L,25g/L,25g/L;元明粉浓度分别需要60g/L,60g/L,50g/L;尿素浓度均需30g/L。使用单因素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优化试验得出三种颜色的酸性染料上染蚕丝最优参数为:在同一固色温度为100℃,固色时间为30min,醋酸铵2%的条件下,酸性染料黄、酸性染料红和酸性染料黑,三种颜色染料染色蚕丝所需要的pH值均为4.5;染料浓度分别需要30g/L,29g/L,29g/L;尿素浓度分别需要24g/L,23g/L,23g/L。DW系列的活性基酸性染料上染蚕丝三种颜色最优参数为:在同一固色温度为100℃,固色时间为30min,醋酸钠1.2g/L的条件下,活性基酸性染料黄、活性基酸性染红和活性基酸性染料黑,三种颜色染料染色蚕丝所需要的pH值均为4.5;染料浓度分别需要25g/L,24g/L,23g/L;尿素浓度均需要23g/L。最后,按照传统扎经染色最优工艺与浸色汽蒸法最优工艺上染相同纱线,对染色用水量、染色用塑料量、染色效果及染色工艺流程做出对比,结果显示:浸色汽蒸法相比传统扎经染色,染液用水量降低90%以上,染后水洗用水量降低30-50%,塑料污染降低50-80%,在节约染料10%-20%和节约助剂90%以上的基础上,浸色汽蒸法染色纱线的K/S值、水洗牢度以及摩擦牢度依然优于传统扎经染色,染色2g蚕丝试验小样的工艺流程可节约用时60min,并且由此推算,浸色汽蒸法应用到艾德莱斯的实际染色生产可节约用时3-7天。因此,浸色汽蒸法在保持传统工艺特点、审美特性的基础上,可以降低污染浪费、提高染色效果、简化操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可替代传统扎经染色进行艾德莱斯的染色生产。
【图文】:
用美工刷蘸取配置好染液涂染到处理过后的织物上,反复涂染 2-3 次,保证织物匀染性,突然过后放入高压锅中高压蒸色,固色 30min,取出,后处理,测 K/S 值。图3-1 小苏打用量对染色黏胶织物效果的影响从图 3-1 可以看出,,无论是活性染料红、活性染料黄,还是活性染料黑,K/S 值的整体趋势都是随着加入碱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小苏打浓度 20g/L 条件下达到极值,随后 K/S 值开始迅速下降。原因是刚开始加入碱的量过少,染液的 pH 值较低,黏胶纤维上的羟基的亲核能力不是很强,与活性染料的反应性较为低。随着碱量的增大,染液pH 值开始逐渐增大,此时,黏胶织物上的羟基的亲核能力变强,活性染料与之反应的程度开始增大
美工刷蘸取配置好染液涂染到处理过后的织物上,反复涂染 2-3 次,保证织物匀染性,突然过后放入高压锅中高压蒸色,固色 30min,取出,后处理,测 K/S 值。图3-2 染料对染色黏胶织物效果的影响由图 3-2 可以看出红、黄、黑三色的 K/S 值均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但是活性染料红和活性染料黄用量达到 40g/L,活性染料黄用量达到 50g/L 时,K/S 值趋于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染料的用量的增加,染料迅速吸附在纤维表面,由于汽蒸作用,再扩散到纤维内部,但是,当染料到达一定浓度之后,纤维对染料的吸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当染料浓度到达某一极点时,染色后的 K/S 值趋于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193.51
本文编号:2663897
【图文】:
用美工刷蘸取配置好染液涂染到处理过后的织物上,反复涂染 2-3 次,保证织物匀染性,突然过后放入高压锅中高压蒸色,固色 30min,取出,后处理,测 K/S 值。图3-1 小苏打用量对染色黏胶织物效果的影响从图 3-1 可以看出,,无论是活性染料红、活性染料黄,还是活性染料黑,K/S 值的整体趋势都是随着加入碱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小苏打浓度 20g/L 条件下达到极值,随后 K/S 值开始迅速下降。原因是刚开始加入碱的量过少,染液的 pH 值较低,黏胶纤维上的羟基的亲核能力不是很强,与活性染料的反应性较为低。随着碱量的增大,染液pH 值开始逐渐增大,此时,黏胶织物上的羟基的亲核能力变强,活性染料与之反应的程度开始增大
美工刷蘸取配置好染液涂染到处理过后的织物上,反复涂染 2-3 次,保证织物匀染性,突然过后放入高压锅中高压蒸色,固色 30min,取出,后处理,测 K/S 值。图3-2 染料对染色黏胶织物效果的影响由图 3-2 可以看出红、黄、黑三色的 K/S 值均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但是活性染料红和活性染料黄用量达到 40g/L,活性染料黄用量达到 50g/L 时,K/S 值趋于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染料的用量的增加,染料迅速吸附在纤维表面,由于汽蒸作用,再扩散到纤维内部,但是,当染料到达一定浓度之后,纤维对染料的吸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当染料浓度到达某一极点时,染色后的 K/S 值趋于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19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红;杨璐萍;;艾德莱斯绸纹样设计工艺探讨[J];丝绸;2015年09期
2 贾艳梅;;真丝绸的黄连轧染工艺[J];印染;2015年15期
3 唐昱;;多色纱段染进展[J];印染;2015年15期
4 汪南方;翦育林;易兵;陈建军;;纯棉毛巾织物的超细涂料印花工艺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5 徐燕;邵志京;;毛精纺产品开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纺织导报;2014年05期
6 项伟;杨宏林;刘今强;;真丝织物低尿素活性染料喷墨印花工艺研究[J];丝绸;2014年04期
7 项伟;杨宏林;陈光杰;;超柔软涂料印花工艺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3年10期
8 王德虎;赵涛;;易洗涤活性染料轧染染色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2年05期
9 姜志新;宋金龙;唐三湘;;涤纶织带涂料轧染染色工艺[J];染料与染色;2011年05期
10 尚红燕;;装饰织物涂料印花工艺的探讨[J];染整技术;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2663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6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