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优秀人文精神对餐具设计的影响
【图文】: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挥其浪漫的情调与文化,西餐馆里的安静与中餐馆中的热闹却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喧If的都市中人们往往更追求静溢的角落,这一个角落中也许只有你我,有烛光,,有刀叉,有晶莹副透的高脚杯,迷人的红酒。耳边回荡着轻柔和美的钢琴曲,在梦幻与现实的交界,一种叫“浪漫”的东西在慢慢升腾一美器美酒美景。
图片来源:http://innage.baidu.com/i?tn=baiduimage&ipn玻璃餐具:玻璃餐具(如图3-4所示)有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表面光滑易洁、环保等特点,清洁卫生,不含有毒物质。但是由于其材质硬而脆,所以容易碎,所以使用时需要更加细心,清洗时用碱性洗漆剂能够减少微生物的滋生。图3-4玻璃餐具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ipn金属餐具:金属餐具(如图3-5所示)美观大方,质感突出,有些特殊的金属还具有杀菌,补充微量元素,调节人免疫能力等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小麻烦,比如铁质的金属餐具易生锈,金属餐具还具有导热好,散热快等特点,不易保温,容易资手等特点。26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S97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克成,李康;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吴小平;冶金院校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4期
3 王星敏,傅敏;人文精神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4 吴承笃;人文精神的生态视野[J];东疆学刊;2005年02期
5 陈大雄;;培育人文精神是职教语文的基本任务[J];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03期
6 孙学绘;;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的途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7 曾钊新,胡粥成,曾];人文精神:高科技人才必识的大智慧[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03期
8 刘子建;陶、设计与人文精神[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包国庆;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10 王冀生;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雯丽;;浅谈人文精神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常江;;写作需要承载与发展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黔辉;;写作:人文精神的接力棒[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袁修银;;人文精神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毛鸿琦;;图书馆呼唤人文精神[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丽琴;;浅探衡水的人文精神[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王恒;;科学普及应体现人文精神[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游雷宇;;培育师生人文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陈志尚;;生态文明、人文精神与振兴中华[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邦凡(作者系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提炼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原则[N];重庆日报;2006年
2 苟欣文 郭诏彬;培育当代重庆人文精神 提升重庆发展精神动力[N];重庆日报;2006年
3 赵建国;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之培育[N];河北日报;2007年
4 顾赞良;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学术研讨会举行[N];河北日报;2007年
5 张全民邋牛华宁 王森林;强化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支撑作用[N];河北日报;2007年
6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剑涛;岭南人文精神与广东改革高度契合[N];南方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雅洁邋实习生 王瑾;弘扬人文精神 打造魅力衡水[N];衡水日报;2008年
8 衡水学院 王金刚;关于培育衡水人文精神的思考[N];衡水日报;2008年
9 程子勤;也谈弘扬邯郸人文精神[N];邯郸日报;2009年
10 佘斌义;贵在践行邯郸人文精神[N];邯郸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桂芳;数字化技术时代中国人文精神解读[D];东北大学;2008年
4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7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丽娜;论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协调发展[D];长安大学;2010年
2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凤;试论网络人文精神及其建构的实践基础[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沙丹丹;人文精神的哲学本质与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构建[D];苏州大学;2008年
5 欧卜东;论人文精神与科技进步[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居亚敏;论高职院校环境中的人文精神培育[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筱娜;物理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许爱花;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汝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何卉艳;论艺术语言的人文精神[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0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7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