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试验以烟台蓬莱产区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为试材,研究果际微气候调控、不同砧木嫁接对其果实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对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不同时期铺膜和摘叶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其中花期铺膜+摘叶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比CK高出42.03%。2、不同处理对果实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动态累积的影响:不同时期铺膜和摘叶没有改变果实中糖、酸和酚类物质的总体累积趋势。还原糖含量持续增加,其中2017年在采收前积累最快,2018年在9月份增长较减缓;总酸含量不断降低,2018年9月份降的最快并在采收前趋于稳定,而2017年在10月份下降最快;总酚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的趋势,2017年总花色苷不断增加并在10月份趋于稳定,而2018年的变化趋势和总酚相同;单宁含量两年中均呈波动型增加。3、不同处理对成熟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各时期铺膜和摘叶表现均优于仅铺膜和仅摘叶。铺膜+摘叶表现了明显的叠加效应,且处理越早表现越好。其中花期铺膜+摘叶处理的糖度、总酚、总花色苷、单宁含量分别比CK高出8.32%、40.40%、15.94%和13.81%,酸度比CK降低了7.83%。果实中共检测到了39种香气成分,其中花期铺膜+摘叶的单体数量最多,而转色期铺膜+摘叶的香气总量最高,为101836.58μg·L~(-1)。酯类最高占香气总量的57.36%~81.54%,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乙酸乙酯。苯甲醇和2-甲基-1-丁醇是含量相对较高的醇类,而转色期铺膜+摘叶中苯乙醇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处理,为10609.26μg·L~(-1)。醛类均占香气总量的7.23%以下,含量最高是反式-2-辛烯醛,而在CK中未检测到。仅检测到了α-金合欢烯一种萜烯类物质,CK中未检测到酮类。4、不同处理对果实中花色苷单体种类和含量的影响:2017年转色前铺膜+摘叶单体数量16种,比CK多4种;2018年花期铺膜+摘叶单体数量最多,为15种。以酰化程度来说,不同年份不同时期处理对酰化程度影响均不同。2017年转色前处理降低了酰化程度,其多以未酰化的形态存在,占总量的41.81%;而转色后处理和CK相似,香豆酰化程度最高,占48.43%。与2017年相反,2018年花期处理增加了酰化程度,其中多以香豆酰化存在,占44.30%,早期处理花色苷酰化程度变高。5、不同处理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酒的PH值范围在3.40~3.97,其中铺膜+摘叶处理的显著性差异大,表现最明显的是2017年转色前铺膜+摘叶,比CK高0.18。不同处理酒精度均达到了9.50%(V/V)以上,其中2017年转色前铺膜+摘叶为最高值14.20%(V/V),呈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会提高酒体的色度、降低色调,其中转色前铺膜+摘叶的色度值差别最大,是CK的2.66倍。不同处理提高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其中花期铺膜+摘叶的总酚、总花色苷和单宁的含量最高,分别比CK高出0.56g·L~(-1)、0.08g·L~(-1)和0.62g·L~(-1)。处理对葡萄酒中香气数量影响不大,对香气的含量及比例影响较大,其中醇类和酯类的占比最高,香气总量最高的花期铺膜+摘叶,为10443.36mg·L~(-1)。6、不同砧木对果实品质和葡萄酒的影响:贝达/马瑟兰虽增加了单果重,(比自根高0.12g),但显著降低了果实含糖量,比自根低5.53mg·L~(-1);101-14/马瑟兰显著提高果实中单宁含量,比自根高0.63mg·L-1;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最高的是3309C/马瑟兰,分别比自根高0.78mg·L~(-1)和0.73mg·L~(-1);砧木对葡萄酒香气含量主要影响体现在含量的变化,其中3309/马瑟兰葡萄酒中醇类物质增加最为明显,比自根高出25.18%。7、不同酿造条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度、总花色苷、单宁、总酚的含量均逐渐增加。花色苷的种类和占比均发生改变,并且花色苷的含量逐渐增加,并且在前期积累速度较快。不同酵母发酵的‘马瑟兰’葡萄酒的品质也有所不同,其中酒精度含量最高的是NSD,达14.5%(V/V);酒中的花色苷为NSDVICADTCECA;单宁及总酚为NSDVICCECAADT;花色苷含量为NSDCECAVICADT;不同酵母对葡萄酒香气种类无影响,而对香气含量有影响,总量为NSDVICADTCECA。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663.1;TS2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洲;;灌溉水平和时期对霞多丽葡萄生理性质、产量、果实成分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中国果业信息;2017年01期
2 曹祥华;;花青素在鉴定葡萄酒品质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6年01期
3 韦建忠;;葡萄酒品质影响因素及发酵工艺[J];食品界;2019年04期
4 杨华峰;杨勇;俞凡;董勤;刘加强;杨明挚;;基于光谱分析的葡萄酒品质鉴别技术初探[J];中国酿造;2013年03期
5 康文怀,李华,江涛,严升杰,杨雪峰,段雪荣;微氧对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年04期
6 齐凡,沈晓春,郭伟强;气相色谱法确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S1期
7 王旭英;酵母菌株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菏泽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8 严帆;马春林;;浅谈软木塞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5年04期
9 周洲;;早期控水肥限制高产酿酒红葡萄产量并提高葡萄酒品质[J];中国果业信息;2012年10期
10 Hannes Weninger,German Haselbeck,毛攀锋;酶制剂纯度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段长青;贺普超;周存田;;中国葡萄属野生资源葡萄酒品质研究[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2 黄利华;刘欣;张业辉;赵力超;;葡萄酒酿酒酵母菌种改良探讨[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彦 杨志勇 常静;葡萄酒品质与气象[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毛惠;国产葡萄酒品质日益强化[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于波;产地生态唤起葡萄酒品质回归[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崔巍;谈莫高葡萄酒品质规范倡议[N];经理日报;2003年
5 北京商报记者 孙竹青;急于求成将令葡萄酒品质下降[N];北京商报;2014年
6 记者 陈小平 实习生 宁荣;卡斯特葡萄酒品质遭质疑[N];民营经济报;2006年
7 采访人 王敏;上帝创造的葡萄酒品质[N];中国商报;2013年
8 葡萄酒大师 Liz Thach;从优质产区到知名产区有多远[N];华夏酒报;2016年
9 曹伟;提升葡酒品质 瓶塞不容小觑[N];中国食品报;2011年
10 王闻;由微量氧气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谈葡萄酒包装[N];中国包装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静;高抗氧化活性酒酒球菌的筛选及提升葡萄酒品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栾丽英;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对酿酒葡萄花色苷调控及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妮;不同栽培及酿造措施对‘马瑟兰’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9年
2 梁世弦;产期调控对‘桂葡3号’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3 张浩彬;数据挖掘方法在葡萄酒品质鉴定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4年
4 张晓;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葡萄酒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段金婷;优良酒类酒球菌的诱变筛选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2年
6 王染霖;天山北麓酿酒葡萄产区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王贞强;瑞引酿酒葡萄Granoir果实与葡萄酒品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高玉洁;赤霞珠发酵不同阶段去籽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7年
9 冷慧娟;催陈处理对赤霞珠葡萄酒品质的影响[D];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李素岳;蛇龙珠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浸渍工艺对其葡萄酒品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672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7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