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魔芋甘露聚糖稳定姜黄素纳米乳状液及其缓释消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21:24
【摘要】:姜黄素是一种脂溶性的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然而姜黄素对pH、温度、光照等敏感、生物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纳米运载系统可以保护、运载和释放姜黄素,并且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率,水包油乳状液是纳米运载系统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魔芋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是一种来源于魔芋的多糖,且具有辅助降血脂等功能。以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乳化剂,玉米油为载体油,制作运载姜黄素的纳米乳状液,加入KGM来达到稳定乳状液并且控制姜黄素的释放的目的。添加KGM的WPI姜黄素乳状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为WPI浓度1%(w/w),KGM添加量0.3%(w/w),此时乳状液粒径更小且黏度明显增加。加入KGM后的乳状液热稳定性显著增加,热处理90 min后,添加KGM的WPI姜黄素乳状液中姜黄素含量较未添加KGM的WPI姜黄素乳状液高20%。使用包含胃-肠阶段的体外消化模型研究了两种乳状液消化行为,在胃消化阶段KGM的加入抑制了乳状液中蛋白质的水解,β-乳球蛋白水解率减少20%。KGM的加入会显著降低消化后期乳状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这是由于乳状液消化产物会包裹在KGM骨架上形成聚团产生空间位阻,阻碍脂肪酶的进入,减缓游离脂肪酸的释放。消化2 h后添加KGM的WPI姜黄素乳状液中姜黄素生物利用率为30%,未添加KGM的WPI姜黄素乳状液为41.2%。表明KGM能使WPI稳定的姜黄素乳状液中的姜黄素缓慢持续的释放。乳状液在胃肠道中能够有效的保护姜黄素,只有20%的姜黄素在消化过程中发生分解。KGM的加入可以显著提升姜黄素的热稳定性,减小乳状液粒径,有效的控制乳状液的脂肪水解速率,使姜黄素缓慢持续的释放。
【图文】:

姜黄素,相关疾病,靶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子靶标产生作用来抑制或者预防疾病,例如通过抑制癌细胞的信号途止肿瘤的发展[29]。姜黄素影响的靶标分子以及各种疾病的信号途径如示。姜黄素可以影响许多疾病发展中涉及到的细胞因子、酶、激酶等构上来说,姜黄素甲氧基化水平高而氢化水平低,,这两者都增加其自能力,姜黄素产生的功能部分是由于其结构[29]。

运载体,纳米,姜黄素


质体由磷脂双分子层外壳与可包埋其他成分的内腔组成。在一个脂黄素的动物实验中,小鼠口服后其生物利用率是姜黄素粉末的 4.96 倍实验中,将姜黄素包裹在亲水性载体中并添加纤维素衍生物和抗氧化口服后的生物利用率达到了姜黄素粉末的 45.9 倍[39]。乳状液运载体系研究现状大量的对人体有益的亲脂性活性物质如姜黄素、胡萝卜素、脂溶性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极大的局限性[40]。因为它们普遍具有低生物利用以将它们混入食物当中(低溶解度以及高熔点)的特点[11]。大量研纳米运载体系携带活性物质可以极大的改善上述问题。目前已经开用于运载生物活性物质的纳米体系,包括纳米胶囊、水凝胶颗粒、乳体脂质颗粒、脂质体[41]。状液由于其种类多样、生物相容性好已经被广泛研究用于食品应用[4包油型乳状液更容易制作,大量研究基于水包油乳液包埋和运载亲性化合物[43],具体分类如图 1-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翠翠;赵玉娟;高磊;牛春华;李盛钰;;乳清蛋白絮凝和超滤浓缩工艺优化[J];农产品加工;2017年02期

2 张久龙;肖洪亮;韩光毅;王占东;;乳清蛋白研究进展与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年03期

3 李翔宇;余道政;肖敏;汪志明;李博玲;汪峰;;影响乳清蛋白乳化体系热稳定性的因素[J];食品安全导刊;2015年31期

4 范志红;;制作酸奶的奇葩问题[J];今日中国;2016年11期

5 韩雅菘;;7种食物睡前吃可减肥或美容[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23期

6 钟凯;;为何海淘奶粉乳清蛋白不合格?[J];百科知识;2017年06期

7 ;乳清蛋白可抗癌[J];益寿宝典;2017年29期

8 原秀玲;王玉华;蔡丹;郑明珠;修琳;刘景圣;;乳清蛋白可食膜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4年08期

9 顾晓梅;;凝聚和储存对80%浓缩乳清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风味稳定性的影响[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文琼;包怡红;陈颖;;改性乳清蛋白体外抗氧化特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长勇;赵法O ;常翠青;;乳清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A];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新进展研讨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谷俊男;毛学英;任发政;南庆贤;;不同因素对酶诱导乳清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2009年

3 顾佳升;;关于国家乳品安全标准中“乳清蛋白”的讨论[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汪少芸;黄顺丽;赵立娜;饶平凡;;基于乳清蛋白源的钙-螯合肽的制备、作用机理及其生物利用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何莲君;任艳;董文明;和劲松;;乳清蛋白凝胶缓释特性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李良;王香生;孙风华;;饮料中添加乳清蛋白对运动后补液的影响[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7 王莹;刘晶晶;钱方;;乳清蛋白成膜条件和特性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8 王耀松;李伟伟;;碱性氨基酸修饰乳清蛋白基质凝胶功能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孔亚;邓鑫;高燕翔;李天琪;朱丹平;;3种不同类型的乳清蛋白对纠正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比较[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C];2019年

10 ;美国乳清蛋白 天然 纯净 健康 营养[A];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新进展研讨班资料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迪;全球乳清蛋白:新市场新需求[N];医药经济报;2016年

2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 常翠青;适当吃点含乳清蛋白零食[N];健康报;2012年

3 卢晓明 王静波 任发政 陈尚武;乳清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4 赵永国;乳清蛋白市场现状[N];中国食品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马晓毅;“蛋白之王”乳清蛋白:一个全新的概念[N];光明日报;2009年

6 ;乳清蛋白产品的发展趋势[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7 据央视国际;为宝宝选奶粉 你知道怎么做吗?[N];华夏时报;2004年

8 陈玉芳;人体乳清蛋白不能断[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唐夏;乳清蛋白成保健食品新宠[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赵法O ;教你认识乳清蛋白[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枫;牦牛乳清蛋白热变性机制及乳蛋白的热凝聚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王文琼;蛋白聚合酶催化耦联超滤回收乳清蛋白及膜污染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杨晶;乳清蛋白对高血压前期及1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的作用效果[D];苏州大学;2017年

4 童星;乳清蛋白对肥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王睦;聚合乳清蛋白基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6 沈雪;乳清蛋白的超声改性及其包埋体系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王翠娜;聚合乳清蛋白与多糖相互作用对其凝胶特性影响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8 刘迪茹;磷酸化聚合乳清蛋白脂肪替代物的制备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9 孙常雁;乳清蛋白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明;基于乳清蛋白运载和乳化作用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成;魔芋甘露聚糖稳定姜黄素纳米乳状液及其缓释消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雪飞;热诱导聚合乳清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王萌;多模式超声对乳清蛋白功能及其消化产物抗氧化性质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9年

4 王佳琦;乳清蛋白—菊粉干/湿糖基化复合物理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孙静丽;不同热处理对乳蛋白理化性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晓曼;乳清蛋白的肽谱和蛋白质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韩萌;低磷乳清蛋白的肠内营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8 曹传爱;乳清蛋白/果胶相分离产物结合乳状液制备水凝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9 刘龙;牦牛乳清蛋白泡沫分离及功能特性改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8年

10 储小军;水解乳清蛋白制备及其应用于婴儿配方乳粉的活性功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2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02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