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19:21
【摘要】:目的:溪黄草作为药食同源品种,既是广式凉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肝胆疾病的药物。英德红茶口感优良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将同属广东清远地区的两种优势产品进行复配并研究开发出一款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使其兼具优良的口感,还能发挥保健功能的效果,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溪黄草红茶二者联合开发的产品,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方法:1溪黄草红茶提取工艺的优化。溪黄草、红茶的提取采用水提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溪黄草和红茶原料配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加水倍数对指标总酚得率、总黄酮得率、感官评价的影响,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工艺进行验证。2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的干燥方式选用的是喷雾干燥,采用均匀优化设计的方法研究物料的浓度(X_1)、麦芽糊精添加量(X_2)、β-环糊精添加量(X_3)、可溶性淀粉添加量(X_4)对集粉率(Y)的影响,利用DPS软件设计试验表并分析得出集粉率期望值最高时各因素组合。响应面优化法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以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集粉率为指标,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空气流量为试验因素,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因素水平进行响应面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 8.0.6.1软件设计试验,并利用软件分析得出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3对喷雾干燥工艺生产的固体饮料进行流动性、含水量、溶解性、灰分等指标检测和感官评价,并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生产的固体饮料进行对比,综合判断喷雾干燥生产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的可行性。结果:1.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各试验组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正交试验结果和方差分析表明提取温度、原料配比、提取时间对指标综合影响较大,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原料配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加水倍数,获得最佳提取结果的参数为溪黄草与英德红茶质量配比为1:5,加入18倍水在100℃下提取45min。此时总酚得率为11.25%、总黄酮得率为0.915%、感官评分为84.22。2.在对喷雾干燥前物料的浓度及助干剂添加比例的优选试验中,采用DP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集粉率与各因素的回归方程为:Y=52.2490+1.4535X_3-2.4218X_4-0.1460X_3*X_3,回归方程显著并且观测值与拟合值的拟合误差非常小。利用软件程序优化处理得最高期望时各个因素组合为X_1=14.2154、X_2=40.2342、X_3=5.2302、X_4=1.0000,此时Y的期望值为Y=53.4355。对优化条件实测得集粉率为53.4500%,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优化条件可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喷雾干燥参数进行相应面优化,得集粉率对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为Y=56.76+0.65A-1.26B+0.39C+0.60AB-0.08BC-0.74A~2-2.62B~2-1.07C~2(R~2=0.9471)该回归模型与喷雾干燥集粉率的实际拟合程度高,可用该模型及回归方程代替试验真实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响应面分析结果得最佳喷雾干燥参数进风温度173.55℃、进样速度为14.39ml/min、压缩空气流量为718.95L/h,经验证试验的集粉率为57.29%,与预测值较接近。3.对喷雾干燥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各指标结果和感官评价与真空冷冻干燥固体饮料比较发现,在指标分析方面喷雾干燥工艺生产的固体饮料的流动性和干燥度都要高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生产的固体饮料,溶解性上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要优于喷雾干燥。在感官评价方面,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固体饮料的色泽和香气保留上占有优势,但喷雾干燥工艺生产的固体饮料组织形态较好并且口感上与真空冷冻工艺无明显差异。考虑到真空冷冻干燥所得固体饮料吸湿性较强,不利于存放,并且真空冷冻干燥过程耗时长、能耗高、设备昂贵。喷雾干燥工艺所得固体饮料在指标和感官评价上都较好,从产品质量和经济成本上考虑,喷雾干燥方式更具有优势。结论:喷雾干燥工艺生产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可行有效,生产出的固体饮料兼具良好的口感和指标性能。研究优化的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各部分工艺具有一定的生产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75.4
【图文】: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图,酸浓度,下吸


图 2-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图Fig 2-1 Standard graph of gallic acid子酸浓度为横坐标,765nm 下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作回归分析

下吸,回归分析,纵坐标,横坐标


芦丁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戊利,毋福海,陈志澄;溪黄草袋泡茶和其茶水中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年01期

2 赖小平,陈建南,陈林姣,黄红中;中药溪黄草类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黄晓敏;柯野;林良佳;陈春营;王晓;李洁;黄卓星;;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11期

4 张利民;;溪黄草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4期

5 吴兹武;陈元柱;金人铃;程培元;;溪黄草甲素的晶体和分子结构[J];化学学报;1986年11期

6 ;溪黄草等结合西药治疗“乙脑”14例小结[J];新医学;1972年08期

7 罗莹;廖长秀;贺珊;赖术;黎为能;;溪黄草对肝癌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年06期

8 潘雪峰;张慧晔;林建云;徐小飞;李明;邓乔华;;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溪黄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21期

9 戴向东;RP-HPLC测定复方溪黄草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3年12期

10 陈林姣,缪颖,赖小平;中药溪黄草及其药用近缘种的花粉形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莫小路;黄珊珊;蔡岳文;陈瑜珍;严振;;应用RAPD技术对溪黄草药材及基源植物的分类鉴定[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桦;金石昆;邹和群;;溪黄草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一例报告[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吴剑峰;刘斌;祝晨;赖小平;;不同施肥区域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含量的研究[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巩育军;薛元英;;溪黄草浸取液在双水相体系中分离富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邓乔华;王德勤;徐友阳;黄勇;郭福源;张为亮;;溪黄草资源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的策略[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何春兰;林红英;张继东;;溪黄草抗菌成分分析[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邓乔华;王德勤;黄勇;张慧晔;张为亮;;溪黄草资源的调查与研究[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药材天地网;广东清远:玉竹溪黄草品质优良[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范南虹;规范滋补养生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N];中国医药报;2018年

3 吴剑峰;刘斌;祝晨蘸;溪黄草最佳采收期确定[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徐铮奎;丙肝药市场三军把阵[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传平;溪黄草水溶性总黄酮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抑制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桂蜀华;溪黄草提取物抗免疫肝损伤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林恋竹;溪黄草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旭;溪黄草黄酮对肝纤维化及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飞;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吴冲;南药“溪黄草”二萜类成分及其质量评价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唐海明;溪黄草水溶性成分分离纯化、质量控制及抗HepG2活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陈德金;溪黄草化学成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张艳;溪黄草提取物的免疫活性筛选及其有效单体成分的免疫抑制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

6 段敏敏;溪黄草上适宜除草剂的筛选及在溪黄草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黄剑明;两种传统中药新型抗肿瘤活性组分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1年

8 谢瑞杰;冬凌草和溪黄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2年

9 刘彭玮;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溪黄草多组分分析与药动学特征及冬凌草指纹图谱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斤秀;1. 商陆化学成分与质量分析研究 2. 溪黄草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714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14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