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75.4
【图文】:
图 2-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图Fig 2-1 Standard graph of gallic acid子酸浓度为横坐标,765nm 下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作回归分析
芦丁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戊利,毋福海,陈志澄;溪黄草袋泡茶和其茶水中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年01期
2 赖小平,陈建南,陈林姣,黄红中;中药溪黄草类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黄晓敏;柯野;林良佳;陈春营;王晓;李洁;黄卓星;;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11期
4 张利民;;溪黄草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4期
5 吴兹武;陈元柱;金人铃;程培元;;溪黄草甲素的晶体和分子结构[J];化学学报;1986年11期
6 ;溪黄草等结合西药治疗“乙脑”14例小结[J];新医学;1972年08期
7 罗莹;廖长秀;贺珊;赖术;黎为能;;溪黄草对肝癌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年06期
8 潘雪峰;张慧晔;林建云;徐小飞;李明;邓乔华;;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溪黄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21期
9 戴向东;RP-HPLC测定复方溪黄草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3年12期
10 陈林姣,缪颖,赖小平;中药溪黄草及其药用近缘种的花粉形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莫小路;黄珊珊;蔡岳文;陈瑜珍;严振;;应用RAPD技术对溪黄草药材及基源植物的分类鉴定[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桦;金石昆;邹和群;;溪黄草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一例报告[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吴剑峰;刘斌;祝晨;赖小平;;不同施肥区域溪黄草中2α—羟基熊果酸含量的研究[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巩育军;薛元英;;溪黄草浸取液在双水相体系中分离富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邓乔华;王德勤;徐友阳;黄勇;郭福源;张为亮;;溪黄草资源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的策略[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何春兰;林红英;张继东;;溪黄草抗菌成分分析[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邓乔华;王德勤;黄勇;张慧晔;张为亮;;溪黄草资源的调查与研究[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药材天地网;广东清远:玉竹溪黄草品质优良[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范南虹;规范滋补养生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N];中国医药报;2018年
3 吴剑峰;刘斌;祝晨蘸;溪黄草最佳采收期确定[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徐铮奎;丙肝药市场三军把阵[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传平;溪黄草水溶性总黄酮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抑制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桂蜀华;溪黄草提取物抗免疫肝损伤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林恋竹;溪黄草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旭;溪黄草黄酮对肝纤维化及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飞;溪黄草红茶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吴冲;南药“溪黄草”二萜类成分及其质量评价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唐海明;溪黄草水溶性成分分离纯化、质量控制及抗HepG2活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陈德金;溪黄草化学成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张艳;溪黄草提取物的免疫活性筛选及其有效单体成分的免疫抑制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
6 段敏敏;溪黄草上适宜除草剂的筛选及在溪黄草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黄剑明;两种传统中药新型抗肿瘤活性组分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1年
8 谢瑞杰;冬凌草和溪黄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2年
9 刘彭玮;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溪黄草多组分分析与药动学特征及冬凌草指纹图谱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斤秀;1. 商陆化学成分与质量分析研究 2. 溪黄草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714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1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