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汉服复兴运动的审美与实践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1:55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正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汉服复兴运动是自21世纪起以汉服为载体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之一。复兴者以“着我汉家霓裳,兴我礼仪之邦”的口号,期待通过复兴在历史中间断的传统汉族服饰——汉服,以达到在当代推广礼乐文化、重塑道德框架的目的。自复兴运动伊始,就不断伴随各方面的争议和质疑,如服饰本身形式是否适宜当代、复兴的走向是复古还是创新,以及作为实践运动背后的民族主义问题等等。本文选取汉服复兴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正文研究了汉服复兴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瓶颈,探讨了作为审美现象的汉服复兴运动的审美与实践问题。首先,对于汉服复兴运动的起源问题:分别讨论了汉服的概念和体系、汉服成为民族文化复兴载体的理由以及汉服复兴运动形成的原因;其次,探究了汉服复兴运动发展中三个阶段呈现出的主要特点,这几个阶段分别是:网络虚拟公共空间的萌芽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多重维度转变的发展阶段,消费社会语境中的商业化推广阶段。再次,本文批判了当前汉服复兴运动的瓶颈:分别探讨汉服复兴者各派之间审美意识形态的争端、运动实践中主导权的变更、群体的分化、生产消费的乱象等现实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揭示汉服复兴运动本身审美与实践内核上的矛盾——以服饰为载体能否真正带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此外,本文在绪论篇章对研究涉及到的汉服复兴运动的背景进行了概括和说明,在结语部分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在当代诸多的文化复兴中,汉服复兴更像是一块“探路石”。研究汉服复兴运动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能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经验与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941.12
【图文】:

体系,服饰,礼服,场合


根据当今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现代汉服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是逡逑从单件款式方面划分,分为:内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饰、首服、足衣,以逡逑此方式划分,意在解决汉服复兴运动初期阶段名称混淆的问题,使各种形制的汉逡逑服各有其名。第二种是从功用、场合方面划分,分为:礼服(大礼服、小礼服)、逡逑常服、弓武服饰、僧道服饰、表演服饰、衍生服饰(影视、漫画、游戏服饰和汉逡逑元素服装)。1其中,表演服饰和衍生服饰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汉服。对于逡逑功用的划分也有人提出便服、常服、礼服以及衍生服饰的划分方式。便服指闲居逡逑在家或私人聚会场合的服饰,常服(包含公服)指在公共场合中的日常服饰,礼逡逑

功能体系,服饰


根据当今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现代汉服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是逡逑从单件款式方面划分,分为:内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饰、首服、足衣,以逡逑此方式划分,意在解决汉服复兴运动初期阶段名称混淆的问题,使各种形制的汉逡逑服各有其名。第二种是从功用、场合方面划分,分为:礼服(大礼服、小礼服)、逡逑常服、弓武服饰、僧道服饰、表演服饰、衍生服饰(影视、漫画、游戏服饰和汉逡逑元素服装)。1其中,表演服饰和衍生服饰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汉服。对于逡逑功用的划分也有人提出便服、常服、礼服以及衍生服饰的划分方式。便服指闲居逡逑在家或私人聚会场合的服饰,常服(包含公服)指在公共场合中的日常服饰,礼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希品;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一)[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殷浩强;动荡不定的穆斯林世界——“伊斯兰复兴运动”学术讨论会侧记[J];世界经济与政治;1988年12期

3 南文渊;关于当代宗教复兴运动的原因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4 陈娅彬;;浅谈汉服文化的复兴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8年02期

5 董希品;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二)[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张世均;;20世纪50年代印度的佛教复兴运动及其影响[J];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03期

7 何嘉欣;;浅谈当代汉服复兴运动对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J];西部皮革;2019年08期

8 高长江;从全球化视角看全球宗教复兴运动[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1期

9 刘峰;;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农村复兴运动探论[J];求索;2013年02期

10 何宗旺;居士与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J];长沙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奥默·塔斯皮那(Omer Taspinar)/文 刘宇鸥/译;欧洲的“穆斯林复兴运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喻宁 实习记者 徐珊;蜀商复兴运动[N];经理日报;2010年

3 本报特派突尼斯记者 焦翔 本报记者 孙健;突尼斯政局显露新走向[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超;十五:资源复兴运动[N];中国黄金报;2006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罗静 张黎黎;酒博会:重振贵州白酒的一场复兴运动?[N];贵州民族报;2011年

6 武洁;别把“中医复兴”变成“复辟”[N];医药经济报;2012年

7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毅;议员遭暗杀,突尼斯又陷政坛危机[N];光明日报;2013年

8 蒲珏伶 任沁沁;中国民谣:春天未到花香已至[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记者 蔡胤;解困“百岁”松下 津贺一宏掀起复兴运动[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1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 周榕;从拒绝到寻找,中式居住回潮[N];中国建设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晓玲;当代俄罗斯哥萨克复兴运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刘峰;20世纪30年代农村复兴思潮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李艳枝;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曹庆锋;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雅;汉服复兴运动的审美与实践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陈亮;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运动的兴起[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艳慧;自由派学人对“民族复兴运动”的回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索南卓玛;中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新疆安全稳定的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D];西北大学;2005年

6 王豪斌;民国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颜娉婷;20世纪30年代河南农村复兴运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辉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政治发展[D];厦门大学;2006年

9 王跃平;希伯来语复兴[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贝卡;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6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16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