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9:57
【摘要】: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主要想表达的思想是:从民族 学或叫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到底有哪些突出的贡献和明显的弊 端。之所以要以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中国饮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而且它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联系到目前世界上尚有8亿多人不得温 饱,而中国能以人均耕地面积很少的资源养活占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其中定有许多 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论文共分十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饮食文化的界定与研究范围、饮食 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典籍丰富”。主要说饮食文化始于人类用火熟食, 中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许多原始人的遗址中都有用火的实物证据;中国是农业文 明古国,许多农产品起源于中国;中国有许多饮食的制作方法历史悠久,如馒头、豆腐、 酒、茶等。中国数千年历史延绵不断,前人留下了丰富的典籍,其中有不少是饮食文化 方面的书。该章简介了部分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的饮食思想系统科学”。饮食原料来自农业,中国长期以农为本;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主张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礼仪和道德,而不仅仅追求口腹之 欲。 第四章“中国食疗理论独特完整”。中国自古讲究医食结合、医食同源,而且形成 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平衡饮食来保健,以饮食的性味来调和五脏并疗疾,对人类尤 其是对穷人真是功德无量的贡献。 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内容博大丰富”。论及的有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饮食 文化和风味食品;目前仍存的原始食风,如石烹;多样的饮食体系,如主食、副食、零 食、点心、饮料、调料、配料等;各类文艺作品中的饮食文化,如小说、诗词、绘画、 雕塑、戏剧、曲艺等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中国几大菜系;名人与饮食的轶闻;著名餐店 文化:汉语中“吃”字的泛化应用:便捷的筷子;新产生的饮食节日。 第六章“中国饮食文化的美学表现”。主要论述和分析了食雕、花模、油香、点心 的造型及文化内涵;餐饮具和餐厅的美学表现及中国人表现在饮食文化中的美学理想; 对食物色、香、味、名、音及饮食环境的综合美追求。 第七章“悠久典雅的茶文化”。主要分析少数民族茶文化特色及中国茶事茶艺茶道 的文化精神。其核心是乐生、保健、廉洁、淡雅、和谐。 第八章“多彩的酒文化”。主要研究各民族酒俗;中国传统酒典章、制度、礼仪、 酒戏、酒令、酒歌、酒器、酒联等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人在酒文化中追求与自然亲合, 与人亲近,渴望表现天性的自由豪放和洒脱旷达。同时,中国人也辩证地关注到酒的利 弊功过。 第九章“中国饮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中国饮食文化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它的巨 大包容性、豁达开放性和不断创新性上。它的包容性主要反映在国内各民族饮食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上,除个别的饮食禁忌外,中国人不分民族和地区,只要是美味佳肴,就能 风行全国,甚至外国饮食也能大行其道。豁达的开放性表现在,除引进外国饮食外,中 国的餐饮店也开到了世界各国,与古代中国在某些方面的封闭保守,简直是针锋相对, 反其道而行。不断创新主要表现在新的菜谱和新的食疗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第十章“中国饮食文化弊端举例分析”。主要分析悬殊的阶级(贫富)差别、腐败 现象、环保与卫生观念不普及,以吃论身份、酗酒、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假冒伪劣食品 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饮食文化贡献弊端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C955;TS9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投稿须知[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2 ;投稿须知[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3 其其格;;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研究论文索引(1991)[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马兴龙;;我看民族学研究——理论、方法与“田野”[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5 甘珏晟;;餐桌上的语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1期

6 ;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晓霞研究员[J];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03期

7 顾红兵;;再谈中餐菜单的英译[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曹毅;;土家族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皇甫超伟;;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式菜单英译及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李继昌;;幽幽怀古情——古歌的原生文化信息[J];校园歌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光大;韦光化;;全球化世界中的现代民族学研究价值[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侯方岳;;关于民族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3 倪英才;张雁南;;民族学研究的历史回顾[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陈永龄;;民族学研究必须密切结合实际[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5 王承权;;民族学研究必须从围墙里走出来[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6 杨小雄;;民族学研究必须重视影视手段的应用[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7 李宏烈;;民族学研究要坚持为四化建设服务[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8 孔繁芝;;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天使”[A];庆祝北京食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论文集[C];1994年

9 宋蜀华;;中国的民族学研究必须和历史学紧密结合[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10 孟海棠;;创新与中国饮食文化[A];“自主创新推进上海食文化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牛锐;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 覃乃昌;广西民族学研究回眸[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吴晋婷;从《九寨风情》的出版引发的对民族学研究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李杨乐;建设有西南民族特色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徐黎丽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非传统安全视界下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春海;“用脚做学问”的民族学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269# 姜先达;借中国饮食文化与现代科技寻找突破口[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宋兆麟;民族学研究的重大突破[N];文艺报;2001年

9 杨绍文;中国饮食文化寓意杂谈[N];中国老年报;2002年

10 李澜;把我国民族学研究推向新高度[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堒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周粟;周代饮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伍婷婷;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术[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娜;中亚现代民族过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耿毅;白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晖;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晓磊;涉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技巧[D];山东大学;2005年

3 徐焱;论近世中西文化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之新变[D];江南大学;2008年

4 李莉;济南地区饮食文化的地方特色及发展前景探讨[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乐辉;从文化角度谈中式菜单英译[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赵静;回族清真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李苏南;家庭厨房用具的情感化设计[D];江南大学;2007年

8 林晓芝;中国饮食文化英译的文化移植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志高;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勇梅;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看中国烹饪文化与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9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39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