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辊式磨粉机磨辊热力学与传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21:54
【摘要】:磨辊的铸造均匀性和辊体等温性是影响磨粉机磨辊性能的重要因素,磨辊辊面的温度能够较大的影响面粉的品质及口感,所以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磨辊的吸热段主要以热传导为主,遵从傅里叶导热定律。散热段以有限空间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为主。启动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磨粉机磨辊的装配质量,而等温性能主要取决于工作过程中辊面的温度均匀性。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对辊体温度场做过大量的研究,但都只限于轧钢辊,对辊式磨粉机磨辊研究甚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布勒MDDK1000/250型磨粉机中直径250mm、长1000mm磨辊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和传热学基础理论对磨辊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磨辊温度场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相应的实验对理论和仿真加以验证。明确了辊式磨粉机磨辊温升的影响要素、机理及传热规律,对降低温升预测辊体温度分布提高制粉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及结论如下:1.基于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了物料在研磨过程中1B工艺快辊辊体温度的生成及影响要素;研究了1B工艺轧区中小麦对辊面的滑动摩擦力,得出小麦对快慢辊辊面的摩擦生成热功率的比例等于快慢辊辊面与物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之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1M工艺中快慢辊辊面的摩擦生成热功率的分配。基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了1B工艺中快慢辊辊间压力及其影响要素,得到当其他量不变时,快慢辊辊间压力随磨辊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喂料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轧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快慢辊速比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2.基于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并明确了1M工艺中快慢辊辊面的摩擦生成热功率与电动机输出功率之间的量化关系。基于传热学基础理论对磨粉机正常工作中1M快辊的导热热阻、磨辊辊面与外围空气的强迫对流换热系数、磨辊左轴头处齿轮与外围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磨辊右轴头处带轮与外围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及辊面的对外辐射功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快辊的导热热阻表达式、磨辊辊面与外围空气的强迫对流换热系数为29.7687W/m ~2℃、磨辊左轴头处齿轮与外围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为4.31W/m ~2℃、磨辊右轴头处带轮与外围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为3.61W/m ~2℃、快辊辊面的对外辐射功率为294.04W。3.对磨辊建立了传热数学模型和三维建模,并对磨辊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求解,得到磨辊在开机正常工作后370.58min达到稳态,达到稳态时最大温度为78.353℃。如果改变辊体内空腔直径,模拟仿真辊体内空腔直径对辊体温度场的影响,得到辊体内空腔直径改变时,辊体温度场变化较小,可知若想降低辊体温度,增大辊体内空腔直径的途径较不可行。4.在河南省鹤壁市益民面粉厂、江苏省泰兴市曲霞面粉厂、江苏省宇宸面粉厂等对布勒MDDK 1000/250、MDDP 1000/250型磨粉机1M快辊进行了辊面测温,转速及磨粉机电流测量,得到实验数据并绘制了辊面温度、快辊转速及电流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到快辊辊面稳态温度为75℃。对辊面温度、快辊转速及电流与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明确了快辊辊面温差与磨粉机电流的量化关系并给出了表达式。5.将磨辊温度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得出辊面温度绝对误差为3.353℃,相对误差为4.47%,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11.3
【图文】:

结构图,结构图,磨辊


辊是 19 世纪初由匈牙利人发明的,外形多为圆柱体,19 世纪 70 年代的磨较小,大多数磨辊长大约为 228mm。匈牙利的公司后来研发出长~393.7mm 的磨辊,这种较长的磨辊很快被引入美国[31]。如今制粉厂常用的为 225mm 或 250mm,当用于轧制片状的成品时,辊径可设计为 350mm,磨辊直径可设计为 180~200mm[32]。 2(a)为常用磨辊的结构图,图 2(b)为磨辊外观图。它由辊体和两根于对成本、散热和制造工艺的考量,目前磨棍的辊体由双金属离心浇铸而c)所示外层为保证辊面有一定硬度和耐磨性的白口铸铁,内层为使磨辊具吸振性的灰口铸铁,辊轴材料为机械性能不低于 45 号的优质碳素结构钢轴经必要的机加工后,采用过盈配合压配成一体,再一起加工到要求的几[1]。

侧面图,侧面图,外观图,物料


图 2(b) 磨棍的外观图 图 2(c) 磨棍的侧面图图 2 磨棍的结构图、外观图及侧面图粉碎理论19 世纪,在工厂实际生产过程中粉碎耗能较大,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对此较为关注此出现了一些关于粉碎能耗的理论学说,以便寻求省能的粉碎途径,其中以 3 种学为突出。德国科学家 P.R 雷廷格(P.R.Rittinger)于 1867 年提出粉碎面积学说。他认为:物料时,输入功和物料新生表面积具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俄国科学家吉尔彼切夫、德学家基克(Kick)分别于1874年和1883年各自独立提出粉碎体积学说。体积学说认为碎时输入功使物料产生形变,形变达到临界值时物料即粉碎。而物料蓄有的变形能

粉碎区,物料,磨辊,生成热


磨粉机正常工作时 1M 物料温度为 37℃,1M为 75℃。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secondlawofthermodynam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虽然物料在粉碎热,但其主要储存在物料中,当辊面温度上升至 37℃时,面传递给辊体。当辊面温度继续升高超过 37℃时,流入辊因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生成热,所以研究磨辊摩擦生成热示,建立:磨辊-单颗粒小麦-磨辊模型,对磨粉机 1B 磨辊计辊轴与轴承及各转动副之间的摩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娜;赵俊凯;李孟红;;磨粉机磨辊及其力学特性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18年01期

2 张玉华;贾华坡;武文斌;陈林林;;冷却式磨辊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粮食加工;2017年03期

3 谢晓利;;磨辊材料及铸造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铸造技术;2016年03期

4 刘刚;许艳玲;王友亮;;浅析辊磨磨辊漏油的原因[J];水泥技术;2015年05期

5 苑兵丰;武文斌;贾勉;;磨粉机冷却磨辊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年05期

6 朱良成;杨瑞东;;浅谈面粉加工中磨辊的选择和使用[J];现代面粉工业;2013年03期

7 曹建宁;严凯;;中厚板车间磨辊间的布置和换辊方式[J];轧钢;2010年02期

8 裴永胜;李明现;朱俊玲;王素凤;;立式辊磨机的磨辊加载系统研究与应用进展[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8期

9 刘涛;;制粉生产中的磨辊[J];现代面粉工业;2009年06期

10 王荫森;;要理性认识磨辊的拉丝[J];粮食加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春霞;李强;岳长福;陈雷;;磨辊磨损后期的立磨操作[A];2012年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朱海华;;计算机回归分析在磨辊间管理上的应用研究[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廖云辉;曾祥宁;;热轧磨辊间的计算机管理[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4 叶菲;;在线磨辊技术在热轧板形控制中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丹元;李瑞骏;;宝钢冷轧薄板厂磨辊机组过程机系统[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汇文;;某电厂磨煤机磨辊损坏原因分析[A];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9年

7 Eng.T.Schmitz;杜鑫;李文武;;世界第一台磨辊驱动的立式辊磨——Quadropol RD[A];2015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5年

8 刘宁昌;程福安;;LOESCHE磨液压系统原理[A];2009全国水泥立磨技术和装备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焦新生;;磨辊间变频器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焦新生;;磨辊间变频器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中材水泥备件有限公司 徐春亮 张杰;立式辊磨磨辊装配技术[N];中国建材报;2012年

2 ;磨辊装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张庆;新型四辊焦粒破碎机抗磨辊研制成功[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记者 张兆军;仿生新疆沙蜥 研制耐磨磨辊[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驻江苏记者 杜小卫;NRM型高效节能大型立式辊磨机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大宏;“智慧”创造高效益[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潘杰宗;立磨磨辊轴承性能分析[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柴星腾 刘箴 刘子河;国内最大型TRM生料辊磨的开发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9 王欣;立磨磨辊焊材的选择与ZD-O系列药芯焊丝的应用效果[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刘友存;能改善镀锡板和汽车板表面质量的磨辊机[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晓红;立式辊磨机动态特性及非稳态振动机理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张克平;辊式磨粉机理及磨辊磨损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聪;辊式磨粉机磨辊热力学与传热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2 林冬华;磨粉机磨辊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3 赵慧彬;立磨磨辊动载荷的计算方法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马燕;高压辊磨机磨辊堆焊修复过程的有限元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王庆波;仿生横纹形水泥磨辊磨损试验及耐磨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6 吕中辉;卧辊磨磨辊机构有限元分析与工作载荷识别[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7 潘晶雯;MPS-190型中速磨煤机磨辊磨损特性及过程仿真的初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8 颜晨悦;浮碾环辊磨机的结构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史晓奇;冷轧磨辊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年

10 李强;计算机辅助立式辊磨机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0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70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