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甘薯的营养成分及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10:03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如β-胡萝卜素、酚酸、花青素和生育酚等。橙色甘薯(OFSP)是β-胡萝卜素的优质来源,能同时提供大量的维生素A和能量,因此有助于解决维生素A缺乏和营养不良等问题。本文研究了25个甘薯品种的营养与功能特性,评估了不同烹饪方式对OFSP中类胡萝卜素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此外,以乳清分离蛋白(W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乳化剂,研究了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的改善作用。研究了25个甘薯品种的营养和功能特性。淀粉、粗蛋白、粗脂肪、总膳食纤维、还原糖和灰分含量分别在51.88 69.21、2.36 7.79、0.24 1.11、5.02 14.35、1.07 9.78、1.95 4.29 g/100 g干重之间。龙薯515、普薯32号和秦薯7号(陕西省)的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9.38、9.11和8.76mg GAE/g干重),黄玫瑰的黄酮含量较高(2.54 mg RE/g干重),湘薯2号的花青素含量较高(1.02mg/g干重),普薯32号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208.11μg/g干重)。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多酚和黄酮是甘薯中必需的抗氧化剂。在所有品种中,普薯32号表现出最高的灰色关联度(GRG)值(0.7811),表明其作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研究了不同烹调方式(煮制、蒸制、微波、烘烤、油炸)对普薯32号的基本组成、类胡萝卜素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煮制(15-35 min)、蒸制(15、35和45 min)和微波(15 min)后,β-胡萝卜素含量的保留率为66.30-82.19%。所有蒸制过程中,(9Z)-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均较高,其中蒸制45 min后为515.40%。煮制15-35 min后α-胡萝卜素的保留率较高,为103.77-106.74%。蒸制(35 min)后,总酚的保留率高达91.37%,而蒸制(15-45 min)和微波(15 min)后维生素C的保留率高达98.98-102.36%。所有蒸制过程都提高了普薯32号的抗氧化活性,且胡萝卜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抗氧化活性可能与(9Z)-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有关。上述结果表明,煮制和蒸制是保持橙色甘薯中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活性的较好方法。β-胡萝卜素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很大影响。为了将β-胡萝卜素潜在的应用于食品中,评价了不同乳化剂(WPI和SPI)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性能的影响。用1%WPI和2%SPI稳定的纳米乳液的初始液滴粒径分别为206和210 nm。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液滴粒径和ζ-电位均显著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所有纳米乳液粘度均呈现出假塑性行为。与其它乳液相比,光照条件下1%和2%WPI与避光条件下1%WPI和2%SPI稳定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没有观察到相分离。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贮藏后,所有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均显著降低。其中,避光条件下1%WPI稳定的纳米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最高,为55.93μg/mL,且在贮藏30天后呈现较好的稳定性。研究了EGCG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的改善作用。由1%WPI+EGCG、2%WPI+EGCG和2%SPI+EGCG稳定的β-胡萝卜素乳液初始粒径分别为193.80、194.46、277.06和194.53nm。储存30天后,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液滴粒径和ζ-电位显著增加。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所有纳米乳液粘度均呈现出假塑性行为。光照下1%WPI+EGCG和避光下1-2%WPI+EGCG稳定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在贮存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相分离。1-2%WPI+EGCG稳定的纳米乳液中的初始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74.08和173.24μg/ml;而在光照下1%SPI+EGCG稳定的乳液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低,为135.83μg/ml。经体外消化后,各消化阶段乳液中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1%SPI+EGCG稳定的乳液中β-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最高,为55.04%。与初始纳米乳液相比,经贮藏后所有乳液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WPI和EGCG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普薯32号甘薯品种可被视为功能性食品市场天然β-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蒸制和煮制可较好的维持普薯32号甘薯的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活性。此外,WPI+EGCG稳定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更高,而SPI+EGCG在体外消化后显示出最高的生物利用率,因此可潜在的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承起;;β-胡萝卜素食疗菜[J];食品与生活;2019年06期

2 王波;;β-胡萝卜素在奶牛饲养中的作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01期

3 张莉华;陈少军;王胜南;俞钰莉;章鹏飞;许新德;;β-胡萝卜素制品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年11期

4 柳茗;;保护眼睛 要多吃有色彩的食物[J];现代养生;2017年04期

5 蔡怡畅;;压力锅炖胡萝卜能保营养[J];老同志之友;2017年16期

6 邵和彬;;提取β-胡萝卜素的工艺探索[J];职业;2013年36期

7 ;天津工生所在生物法制造β-胡萝卜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J];发酵科技通讯;2013年02期

8 孙术国;高彦祥;尹红;麻成金;王小虎;;橙汁饮料中β-胡萝卜素乳状液的稳定性[J];食品科学;2012年11期

9 宋焕;陈小兵;;β-胡萝卜素饲用功能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9年02期

10 宋焕;陈小兵;;β-胡萝卜素饲用功能研究进展[J];广东饲料;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仲来福;;β-胡萝卜素的生物功能及健康效益[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2 申慧琴;高应;;β-胡萝卜素抗氧化作用研究——β-胡萝卜素对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太光平;杨家驹;糜漫天;朱俊东;;β-胡萝卜素对MΦ抗肿瘤作用及淋巴因子分泌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太光平;杨家驹;糜漫天;朱俊东;;β-胡萝卜素对M 抗肿瘤作用及淋巴因子分泌的影响[A];四川省营养学会96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郭红卫;伍佩英;蒋容芳;李斌;席静;;β-胡萝卜素抗突变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庆利;黄志明;周力;;天然β-胡萝卜素成分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李蕾;荫士安;;影响蔬菜中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因素[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王庆利;黄志明;周力;;天然β-胡萝卜素的成份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不同剂量β-胡萝卜素抗氧化活性的分子生物学效应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项目论文汇编之一[C];2006年

10 颜秀花;方彦杰;王正武;;β-胡萝卜素液晶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蒲昭和;怎样吃胡萝卜最营养[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朱本浩;合理营养帮你撑起遮阳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吃出好记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源;南瓜到底有没有降血糖作用(三)[N];科技日报;2004年

5 ;β-胡萝卜素对吸烟致癌的研究[N];科技日报;2005年

6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徐庆;“生吃”最好别跟风[N];健康时报;2006年

7 营养师 臧全宜;明眸是可以吃出来的[N];21世纪药店;2014年

8 ;着色剂和营养强化剂——β-胡萝卜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9 常小西;秋季生吃蔬菜有讲究[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庞利萍;绿色合成从“52”到“38”[N];中国化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翔宇;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业化关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Vamougne Kourouma;甘薯的营养成分及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洪盼;β-胡萝卜素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4 尹升明;代谢工程改造耶罗维解脂酵母生产β-胡萝卜素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17年

5 王树林;沙棘酒香味前体物β-胡萝卜素降解产香规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泽慧;β-胡萝卜素及角黄素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杨冬梅;莲藕抗氧化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吴疆;枸杞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刘绍;红酵母产β-胡萝卜素及其体外转化为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吴e

本文编号:2805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05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