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萌发对青稞加工品质、营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27 06:38
【摘要】:现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萌发在糙米、荞麦等作物中的应用,但是关于青稞萌发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从青稞主食化产品开发入手,重点研究了浸泡时间和萌发条件对参试三种青稞营养功能成分、蒸煮食用品质、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浸泡时间和萌发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萌发处理对青稞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萌发青稞保健功能食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原料青稞品质评价:昆仑15号脂肪、总淀粉含量最高,昆仑20号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瓦蓝青稞β-葡聚糖、纤维含量最高。三种青稞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7.72%、25.20%、27.16%。瓦蓝青稞、昆仑20号酚类物质含量更丰富。昆仑20号青稞抗氧化活性最强。(2)浸泡12 h时,参试三种青稞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昆仑20号青稞必需氨基酸含量升高5.85%;瓦蓝青稞、昆仑20号青稞结合酚含量升高11.54%、6.37%,结合黄酮含量升高9.87%、20.24%;浸泡处理可以改善青稞的食味品质;综上所述,参试三种青稞的适宜浸泡时间为12 h。(3)昆仑15号、瓦蓝青稞、昆仑20号在25℃、22℃、28℃萌发12 h,糊化特性得以改善,昆仑15号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分别提高了56.28%、86.83%、19.12%、72.32%,瓦蓝青稞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崩解值分别提高了33.84%、15.59%、61.78%,昆仑20号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崩解值分别提高了35.03%、14.25%、63.87%,萌发12~24 h感官品质有所改善。(4)昆仑15号22℃下萌发12 h,终止糊化温度和糊化焓降低了1.55%、18.55%,瓦蓝青稞25℃下萌发12 h,起始糊化温度和糊化焓降低了6.64%、20.00%,昆仑20号28℃下萌发24 h,糊化焓降低了6.87%。参试青稞的适宜萌发温度和时间为昆仑15号22℃萌发12 h,瓦蓝青稞25℃萌发12 h,昆仑20号28℃萌发24 h。(5)经萌发处理后,参试青稞中,昆仑15号、昆仑20号抗氧化活性下降,瓦蓝青稞抗氧化活性上升。昆仑20号萌发后α-葡萄糖苷酶、ACE、脂肪酶抑制活性均高于另两种青稞。昆仑20号三种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161.16%、31.22%、59.74%,结合型多酚提取物的ACE抑制率提高了32.87%,三种活性成分对脂肪酶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19.61%、15.34%、21.18%。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10.4
【图文】:

形态图,青稞,昆仑,形态


图 4.1 不同温度下昆仑 15 号青稞萌发不同时间的形态.1 Morphology of germination of Kunlun No.15 in different time temperatures22℃25℃28℃

形态图,青稞,形态,昆仑


图 4.1 不同温度下昆仑 15 号青稞萌发不同时间的形态1 Morphology of germination of Kunlun No.15 in different timetemperatures25℃28℃22℃12 h 24 h 36 h 48 h 60 h

形态图,青稞,昆仑,形态


图 4.3 不同温度下昆仑 20 号青稞萌发不同时间的形态.3 Morphology of germination of Kunlun No.20 in different timetemperatures表 4.2 不同温度下三种青稞萌发不同时间的根芽长度ot bud length of three kinds of hulless barley sprouting at differenttemperatures度℃芽长/cm12 h 24 h 36 h 48 h 22 0 0 0.10±0.02 0.50±0.025 0.10±0.02 0.15±0.03 0.80±0.03 1.00±0.028 0.10±0.01 0.15±0.02 0.80±0.03 1.50±0.022 0 0.10±0.02 0.15±0.03 0.70±0.025 0 0.10±0.02 0.50±0.02 1.50±0.028 0.10±0.02 0.15±0.03 1.20±0.04 1.50±0.022 0 0.10±0.02 0.20±0.03 0.70±0.025 0.10±0.01 0.15±0.01 0.60±0.03 1.00±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宪泽;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良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2 李金良;赵俊锋;贾清显;蒋文禄;;南阳地区小麦加工品质利用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1987年03期

3 王中琪,张国平,郭方其,陈锡臣;浙江省主要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4 茜大彬,张贵民,张松树;肥水条件对小麦加工品质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9年01期

5 尹成华,陈云娥;施肥和灌溉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89年Z1期

6 杨紫兑;陈宜;;不同投叶量对加工品质与工效影响的研究[J];蚕桑茶叶通讯;1989年02期

7 张彩英;李宗智;;冬小麦若干加工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8 王立秋;;小麦加工品质遗传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9 褚洪强;张玉荣;周显青;伦利芳;马记红;;糙米加工品质评价指标及检测技术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年04期

10 孙希生,丛佩华,聂继云;我国果蔬及其加工品质量标准化[J];保鲜与加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杰;李保云;康明辉;尤明山;刘春雷;林作楫;刘广田;;细胞质对普通小麦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郑琪;李欣;任根深;张爱民;;面包加工品质基因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品种中的分布与比较分析[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3 孙通;陶志强;范仲卿;王德梅;杨玉双;王艳杰;常旭虹;赵广才;;中筋早熟品种中麦8的产量与加工品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4 杨恩年;邹裕春;杨武云;;小麦加工品质在四川生态区表达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世杰;尤明山;康明辉;林作楫;李保云;刘广田;;普通小麦面包体积及加工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朱英杰;冯金凤;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艳杰;陶志强;赵广才;;氮磷钾肥对不同冬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7 熊晓燕;姜泽群;宋斐;张金锐;何光源;;杂交育种改良小麦加工品质的初步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建军;何中虎;赵振东;R.J.Pena;;1B/1R易位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胡俊美;王宏伟;孔令让;;半野生和驯化小麦组成的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加工品质的QTL定位[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10 郑琪;任根深;李兴茂;;甘肃冬小麦加工品质检测及其品质现状分析[A];甘肃现代思路寒旱农业发展论坛——2019年甘肃省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论文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建;面条面包好吃又好看[N];科技日报;2004年

2 范建 闫佳;兼具高产和优良加工品质小麦新品育成[N];农资导报;2007年

3 林佳仁;云南粮食加工品质量总体较好[N];粮油市场报;2011年

4 沧州市粮食局 张荣胜;优质小麦优势不再[N];河北科技报;2019年

5 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尹成华;调结构强扶持 打造优质小麦粉产业[N];粮油市场报;2017年

6 ;恩施金叶公司提高烟叶生产加工品质[N];恩施日报;2009年

7 郑惊鸿;强筋中麦578区试效果显:优质高产抗寒[N];粮油市场报;2019年

8 本报特约分析师 张荣胜;往年的“狂热”哪里去了[N];粮油市场报;2019年

9 冯雁瑶 本报记者 杨丹丹;安徽合肥举办小麦产业“把脉问政会”[N];农民日报;2019年

10 记者 范建邋实习生 闫佳;高产优质小麦“锌”品种育成[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亭;小麦加工品质响应氮素水平调控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邓志英;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及其对加工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平平;贮藏蛋白组份对小麦面团特性与食品加工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毛翔;创制重组自交系和回交导入系研究超表达的1Ax1和1Dx5亚基对小麦食品加工品质参数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付蕾;抗性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引;Puroindoline及其与1Ax1组合对小麦籽粒硬度和食品加工品质参数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金慧;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全基因组连锁与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8 高红云;白粉病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赵秀兰;春小麦品质性状形成动态及氮磷水平和气象要素对加工品质的效应[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姜鸿明;小麦谷蛋白聚合体与加工品质性状的关系及其对氮肥和环境的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雨荷;萌发对青稞加工品质、营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D];青海大学;2019年

2 宋雅;中国北方馒头加工品质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0年

3 陈晨;四川小麦加工品质参数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4 曹永立;播期对四川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5 王琰;高分子量谷蛋白Dy10-m328SF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的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6 方雅洁;水稻种质资源外观和加工品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7 刘广晓;HMW-GS缺失对宁麦9号加工品质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D];扬州大学;2016年

8 刘佟佟;小麦面筋强度和馒头加工品质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9 徐红宇;基于SPC的汽车发动机加工品质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李青常;施用氮肥对小麦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05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05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