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芝麻籽粒萌发过程中主要营养与功能性物质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17:11
   芝麻籽粒本身含有多种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然而,关于芝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芝麻产品方面,例如芝麻酱、芝麻香油及黑芝麻糊等,对芝麻萌发后主要成分的变化的研究甚少,萌发是一种提高食品营养功能成分的天然方法之一。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温度、水分和光照三个条件对芝麻芽生长指标及主要营养指标的影响,以胚轴长为参考指标确定最佳萌发条件,在最佳萌发条件下研究芝麻萌发过程中主要营养与功能成分的变化,进一步通过芝麻芽体外抗氧化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芝麻芽水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为芝麻产品的多元化提供参考依据。(1)随着温度升高(20~35℃),芝麻胚轴和胚根长逐渐增加,轴径无明显变化,总糖含量升高了11.90%,粗脂肪含量下降了31.02%,粗纤维含量增加了3.69%;全光照(12000 Lux)条件下,芝麻芽胚轴长较未光照减少了14.81 mm,总糖含量升高了11.93%,粗纤维含量增加了约1%;1.5倍浸泡用水比时,芝麻芽胚轴和胚根长较长,主要营养成分无明显变化。以芝麻胚轴长为参考指标,芝麻芽的适宜萌发条件为:芝麻在1.5倍用水比下浸泡,光照为无光照,萌发温度控制在30~35℃。另外,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0~12000 Lux),芝麻芽总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800 Lux时总糖含量达到最大值48.80%,Sn-2位亚油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光照强度为4800 Lux时达到最大值,为49.01%。与未光照相比较,光照条件下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总含量大于80%。不同光照强度对芝麻芽Sn-2位脂肪酸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Sn-2位脂肪酸仍是由Sn-2位油酸和Sn-2位亚油酸组成。(2)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0~72h),胚根长度、胚轴长度、鲜质量增加,轴径无明显变化,驻芝19号、赣芝10号、郑芝HL05号在萌发过程中粗纤维含量分别由3.42%、3.45%、3.02%增加到8.10%、9.14%、8.12%,总糖含量分别由12.09%、10.82%、10.77%增加至30.45%、30.03%、23.72%,粗脂肪含量均下降50%左右;相关性分析显示: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纤维含量、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极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个品种(驻芝19号、赣芝10号和郑芝HL05号)芝麻萌发至第4天,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下降,芝麻酚含量明显上升,分别从8.47、4.91、5.12 mg/100g增加至86.47、91.92、82.04 mg/100g,总酚含量分别由2.28、1.74、6.24 mg/g上升至14.15、13.8、13.49mg/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明显增强,芝麻芽的抗氧化能力急剧上升;芝麻在萌发至72h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减少,亚麻酸含量增加,芝麻萌发前后主要脂肪酸组成类别无变化,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钙含量分别增加了27.81%、30.35%、11.21%。三个品种芝麻(驻芝19号、赣芝10号和郑芝HL05号)萌发4天后,Sn-2位棕榈酸含量分别由1.00%,2.17%,1.82%增加至6.02%,7.54%,5.64%,Sn-2位硬脂酸含量分别从0.66%,1.50%,1.63%增加至4.52%,5.44%,4.34%,Sn-2位亚油酸减少了8~10%左右,主要Sn-2位脂肪酸组成为Sn-2位油酸和Sn-2位亚油酸;芝麻萌发1天后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苦味氨基酸均达到最大值,萌发至第5天,甜味氨基酸含量由27.01 mg/100g增加至288.92 mg/100g,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46.63 mg/100g,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了4.48倍。(3)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芝麻芽水提物在0.2~1.0 m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DPPH·清除能力上升,还原能力在0.15~0.90 mg/mL范围内持续增加,OH·清除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0.2~1.0 mg/mL浓度范围内,芝麻芽水提物的OH·清除能力上升;体内动物实验表明阳性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肝脏指数与正常相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小鼠血液指标表明联苯双酯药物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芝麻芽水提物(SWE)低、中、高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效果,但仍未达到其正常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且SWE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血清中AST水平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小鼠肝脏指标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SWE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SWE高剂量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SWE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SWE对CCl_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合肝脏切片观察,SWE各剂量组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学位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01.4;S565.3
【部分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芝麻


1.9 研究技术路线图主要选取三个芝麻品种,分别研究发芽条件对芝麻芽的影响以及芝麻萌发过程中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变化,并对芝麻芽的水提物进行动物实验,进一步研究芝麻芽的生理功能作用。以下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松彪;张秀荣;汪强;王林海;汤海峰;徐彦辉;程国旺;李阳;;新时代我国芝麻产业发展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Z1期

2 周世明;周雄;;夏季芝麻种植管理技术[J];科学种养;2019年06期

3 宋哲;胡龙保;王宏远;魏德永;;宛东地区芝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无害化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年05期

4 王龙彬;郝淑杰;田忠飞;;芝麻综合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8年12期

5 王若鹏;韩俊梅;任果香;文飞;吕伟;张琦;吴越莉;李娜;刘文萍;;不同肥料对芝麻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年11期

6 苏作;;新审定的芝麻品种[J];农家致富;2017年01期

7 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赵君;;不同芝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比较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8 ;高油芝麻品种——中芝12号[J];农家科技;2011年01期

9 ;几个芝麻品种的简介[J];农技服务;2009年04期

10 刘翠霞;杨素勤;王友华;陈锋;谭金芳;韩燕来;;不同芝麻品种施磷效应差异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向华;张少泽;段莹;石明权;阚跃峰;周林娜;周霞丽;;芝麻新品种驻芝22号的选育及应用[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2 魏其超;汪学德;苗红梅;袁青丽;;渍水和干旱胁迫对芝麻品质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3 刘红艳;赵应忠;;芝麻DUS测试中31个标准品种质量性状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4 徐桂珍;汪强;赵莉;林勇翔;张垎;;优质皖芝系列新品种选育与高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5 唐雪辉;;不同施肥水平对鄂芝6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专家委员会油料大豆组成员 徐桂真;芝麻优良品种选择及引种注意问题[N];河北科技报;2019年

2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何录秋;芝麻“黑白”两道有“兄弟”[N];湖南科技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陈高鹏;邯郸大名:小芝麻 大乾坤[N];国际商报;2019年

4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王录梅;我省专用芝麻产业开发步入快车道[N];河南科技报;2019年

5 记者 杨晓晖;市政协做大做优我市芝麻产业双月协商座谈会召开[N];驻马店日报;2017年

6 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昌文;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小芝麻有了大作为[N];河南科技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乔地;小小芝麻 大大成果[N];科技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吴佩;芝麻育种节节高[N];农民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李宁;中非商品贸易:更多选择 更多机会[N];国际商报;2009年

10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室主任 徐桂真;芝麻科学抗旱减灾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丹;油料作物种子脂肪酸累积模式及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辉;芝麻木酚素对植物油模拟脱臭及煎炸过程中缩水甘油酯的抑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瑞;芝麻籽粒萌发过程中主要营养与功能性物质变化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3 陈燕华;芝麻品种茎点枯病抗性鉴定及SiPYL4、SiTLP基因的功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4 汪丹丹;基于代谢组学的油菜和芝麻特质营养成分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5 盛晨;芝麻株型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基因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曹艳明;新型焙炒工艺对芝麻香油品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赵赛茹;高温焙炒对芝麻主要成分及芝麻油风味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袁青丽;渍害处理对芝麻籽粒及制品品质的影响[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9 闫政;浸出芝麻油提取芝麻木酚素及精炼工艺设计[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10 杨文娟;芝麻应用核心种质DNA分子身份证和种质资源数据库共享平台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07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07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