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缅甸血茶琥珀宝石学特征及相关改色实验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03 16:16
   缅甸血茶琥珀为琥珀市场上出现的一类新品种,因其橙红-金红色的颜色、明艳鲜亮的外观而得名。本文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缅甸血茶琥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缅甸金珀进行了热处理、辐照等改色实验以探讨能否通过热处理或辐照使缅甸金珀呈现血茶琥珀的外观,并为缅甸琥珀的热处理及辐照处理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缅甸血茶琥珀内部可见较多盘状裂隙、暗色不透明包裹体及红棕色色团等包裹体。折射率1.54,相对密度为1.0584,在长波紫外灯下呈现强蓝色荧光,在正交偏光下呈现波状异常消光并伴有丰富的干涉色。EDXRF测试结果显示缅甸血茶琥珀的S元素含量较高,且S元素含量越高颜色越深。FTIR测试结果显示缅甸血茶琥珀的基本分子骨架为脂肪族结构,且含有醇、酯、醚等含氧结构。缅甸血茶琥珀的紫外光谱可见250nm的n→π~*跃迁吸收峰。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缅甸血茶琥珀存在2800-3000cm~(-1)处、1400-1500cm~(-1)处等强振动峰,这些拉曼振动峰主要由碳链骨架振动导致。选取ν(C=C)和δ(CH_2)的强度比值N=(I_(1600-1700cm-1)/I_(1450cm-1))来表征琥珀成熟度,发现N_(缅甸血茶琥珀)N_(缅甸金珀)N_(缅甸烤色“血珀”),即成熟度排序是缅甸血茶琥珀缅甸金珀缅甸烤色“血珀”。通过热处理、辐照等方式对缅甸金珀进行了改色实验,处理后的样品都带有明显棕色调、透明度略微下降,无法呈现缅甸血茶琥珀鲜艳透亮的外观。通过实验前后样品性质对比可知:折射率大于1.54,长波紫外光下呈现无荧光或弱黄绿色、土黄色荧光,红外光谱中I=2930cm~(-1)/I=1735cm~(-1)≤1,紫外光谱、拉曼光谱变得平滑等特征可以作为鉴定缅甸琥珀热处理的重要依据;辐照处理较难鉴别,近紫外区的平滑宽吸收带、拉曼特征峰的明显减弱或消失,可以作为鉴定缅甸琥珀辐照处理的辅助依据。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933
【部分图文】:

缅甸,琥珀,样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 3 章 宝石学特征分析3.1 外观特征3.1.1 手标本观察本文所选用的实验样品可分为 3 组,共 8 块,分别是:3 块缅甸血茶琥珀样品 HPR-1、HPR-2、HPR-3(图 3-1),3 块缅甸金珀样品 HPY-1、HPY-2、HPY-3(图 3-2)以及 2 块市面上常见的缅甸烤色“血珀”(经热处理改色呈现血珀外观)样品 HPX-1、HPX-2(图 3-3)。

缅甸,样品,琥珀


3.1.1 手标本观察本文所选用的实验样品可分为 3 组,共 8 块,分别是:3 块缅甸血茶琥珀样品 HPR-1、HPR-2、HPR-3(图 3-1),3 块缅甸金珀样品 HPY-1、HPY-2、HPY-3(图 3-2)以及 2 块市面上常见的缅甸烤色“血珀”(经热处理改色呈现血珀外观)样品 HPX-1、HPX-2(图 3-3)。图 3-1 缅甸血茶琥珀样品

缅甸,样品


缅甸烤色“血珀”样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婷婷;廖宗廷;;宝石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法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年02期

2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06期

3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6期

4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征稿简则[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6期

5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年06期

6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征稿简则[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4期

7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敬告读者:谨防网络诈骗[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5年06期

8 万绮娟;;特色科技期刊《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品牌建设实践[J];编辑学报;2015年S1期

9 张琨;刘佳;;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鉴定特征与分析[J];科技展望;2016年20期

10 赵增宝;张建伟;;一件“清代”翡翠的宝石学特征[J];中国宝玉石;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亮光;黄文慧;程佑法;刘化峰;;X射线衍射貌相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2 薛源;邓旺晖;何雪梅;张雪梅;李丹丹;;鄂陕地区绿松石宝石学特征分析[A];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欧阳秋眉;;三种类型黑色翡翠的宝石学研究及其归属问题[A];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健;陆太进;陈华;;覆膜翡翠的宝石学特征研究[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宝军;;内蒙古“佘太翠”的地质学和宝石学特征研究[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彭艳菊;吕林素;毛冰;;察沃石宝石学特征及分布[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白峰;王永生;;西藏“象牙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A];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然;何雪梅;徐璐;;内蒙古“黄岗玉”的宝石学特征[A];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徐立;陈美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金刚石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迎新;张琳琪;;蛋白石的宝石学特征及二氧化硅相组成研究[A];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子清;古柏林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宝石种源证明[N];中国黄金报;2019年

2 周自进 张利群;共同携手开展宝石学教育[N];中国黄金报;2010年

3 刘曙甲 刘志伟;我国掌握在钻石上刻字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4 江晨;赠送宝石学问多[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记者 高茹琨;美国宝石学会与华东国际珠宝城牵手[N];中国黄金报;2008年

6 周祺/译;美国宝石学会出台新动议[N];中国黄金报;2005年

7 记者 庞颖;业内人士热议宝石学话题[N];中国黄金报;2007年

8 阿力;中国地大着手培养高级珠宝专业人才[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孟庆华;新加坡珠宝首饰检测及贸易的发展[N];中国黄金报;2000年

10 沈美冬 陈格格;中以在宝石科技领域开展全面合作[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小慧;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范陆薇;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陈全莉;绿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艺和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冉;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潘彦玫;缅甸血茶琥珀宝石学特征及相关改色实验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韩旭;“老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赵思艺;绿色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刘影影;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曹莹;吉林蛟河宝石级橄榄石特征及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7 徐娅芬;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和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8 高寒;阿富汗祖母绿的宝石学及产地特征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9年

9 鲁楠楠;云南保山南红玛瑙与四川凉山南红玛瑙的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10 刘翊萱;波罗的海和缅甸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及有机成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1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11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