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织物研发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16 16:02
   半立体构成作为一种在装饰性、功能性上都很有用途的立体造型形式,已经成为最具创新的当代设计语言之一。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织物作为典型的具有三维造型效果的织物,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在服装及家纺领域受到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织物基本上采用二次加工的方法制成,而采用机织法直接织造成型的折皱效果织物类型单一,针对此问题,开发了基于特殊组织结构的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面料,同时具有几何艺术和复杂创新工艺,丰富了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织物的类型,节约了织造成本,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创新面料的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了解和分析半立体构成几何特征的基础上,从特点和加工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半立体构成的原理,借助折纸的方式归纳可运用于机织物设计上的半立体构成类别为基础折叠、V形折叠、网格折叠三类,并建立织物弯折变形力学模型,分析织物的折痕及褶皱的形成原理,以及几何纹样空间折痕自优化机理,为折皱效果机织面料的高效高质量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析几何构成、几何组织铺陈、经纬纱组合、纱线原料、经纬纱密度和提花织物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呈现之间的关系。通过几何纹样设计配合纬二重组织,设计以平行四边形为一个几何单元,通过重复、变化排列为四方连续的图案,分为峰线折皱区、谷线折皱区和非折皱区;经过织物结构设计以及折皱区宽度设计,提出直接织造成型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织物的方法。实践中设计了3种折皱区宽度、3种不同芯丝规格的氨纶包覆纱和5种经纬纱密度,织造45种对比试样。分析起皱高度和非折皱区平整度的评价原理,并提出一种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织物的成型性评价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用以表征,一是通过测量并计算织物理论起皱高度与实际起皱高度的差值(35)H,二是观察非折皱区宏观及微观平整度,并参照AATCC标准,制定仅适用于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织物非折皱区平整度的评价标准。经过对45种试样进行起皱高度的测试和非折皱区平整度的评级,综合评价结果可知:(1)当氨纶包覆纱规格为22.2/83.3 dtex、折皱区宽度为2 mm、纬密为900根/10cm时,织物理论与实际起皱高度的差值(35)H最小,仅为3.8 mm,非折皱区外观评价等级为最高CN5,观察非折皱区表面非常平整且硬挺,织物的成型效果最好;(2)纬密增大,织物理论与实际起皱高度的差值(35)H总体上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改善了非折皱区的外观平整度和硬挺度;(3)氨纶丝规格因素对非折皱区平整度有较大影响,氨纶芯丝规格过大,会产生相应的弹性纱浮线,且氨纶芯丝规格为77.7 dtex时,(35)H值最大,外观评价等级皆为CN1B,织物近乎平面状态,成型效果很差;(4)(35)H值随折皱区宽度增大,有增大的趋势,折皱区宽度过大会引起非折皱区布面的不平整,导致成型效果变差。由于织物保型特性的大小不可量化,找出相对应的可测量指标,在成型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效果较好的30种试样,并测定试样的各项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折皱区宽度、不同芯丝规格的氨纶包覆纱和经纬纱密度对织物保型性的影响,评价结果如下:(1)氨纶芯丝规格为22.2 dtex、纬密为900根/10cm、折皱区宽度为6 mm时,织物的保型特性最好;(2)不同纬密的织物保型特性由好到差为:900根/10cm1000根/10cm800根/10cm700根/10cm600根/10cm;(3)氨纶芯丝规格为44.4 dtex织物的保型特性好于规格为22.2 dtex的织物;(4)当氨纶芯丝规格为22.2 dtex时,整体而言,不同折皱区宽度的织物保型特性随折皱区宽度的增大由好变差,当氨纶芯丝规格为44.4 dtex时,不同折皱区宽度的织物保型特性变化不明显,没有较强的规律性。
【学位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106.54
【部分图文】:

古埃及,服装,褶皱


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织物研发与古埃及历史悠久,自公元前 3200 年逐渐统一之后,建立了首个王朝,由此步入。古埃及人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互动有无,从而促进了当时服装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当时的服装行业本质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无垂褶和有垂褶。丘尼ic,筒形紧身连衣裙)以紧包全身的造型成为当时无垂褶的典型代表,有垂褶造型表是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如图 1.1(a)所示。缠腰布经过历史断演化出卡拉西里斯(Karasilis,宽松的长袍)、凯普(cape,披肩和斯卡特(sk、罗布(robe,长袍)等不同的衣服品种[6]。发展至第 5 王朝,开始广为流行使过后压有百褶的罗印·克罗斯服饰。第 18 王朝中期以后,出现了卡拉西里斯,要穿着者身长的长方形面料制作,把布料从中间对折,中间及两侧洞开,以便头、如图 1.1(b)所示。穿用时还要在这种宽敞的长袍外面系上压有百褶的“索什”

服装,褶皱,亚基,人文主义思潮


(a)穿多利亚基同的女子 (b)穿爱奥尼亚基同的图 1.2 古希腊时期的褶皱服装开始,西方的服装开始由平面裁剪向着立体裁剪的马的包缠式结构,但褶皱在服装中的应用并没有被型形式受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浮夸和繁琐的,设计师愿意使用褶皱的造型对服装进行装饰从而

服装,褶皱,洛可可,箱型


图 1.3 中世纪中晚期的褶皱服装图 图 1.4 洛可可时期的褶皱服装计发展至 18 世纪的洛可可时期,Fling Gown 的出现象征褶皱设计发展,Fling Gown 在当时可以称之为独一无二的裙子,其飘逸而柔美,如图 1.4子的设计中大胆的使用大量的箱型褶在其背部的设计上,这排箱型褶从背面,随着着装者的步伐而舞动翩翩。这款服装在当时吸引了一大批女性用上流社会的皇后、公主等所喜爱[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国;;高职教育立体构成课的教学方式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2 孙嘉莉;;立体构成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4期

3 郑京;;关于《空间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创新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01期

4 江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探索与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5 李旭;;浅析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J];中国包装;2018年05期

6 赵琦;;以环境设计专业为导向的立体构成教学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2期

7 方玉珊;多姿多彩的立体构成──纸浮雕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美术教育;2001年01期

8 成玥宁;;服饰立体构成[J];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14期

9 李卓瑶;;服饰立体构成[J];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14期

10 陈畅;;空间立体构成课程创新与思考[J];才智;2017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庞蕾;构成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侍康妮;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织物研发与评价[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潘丽虹;半立体构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3 赵建鹏;概念茶壶立体构成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4 潘振昌;建构设计的构成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李上;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空间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年

6 刘堃;立体构成在数字表演编排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胡毅;现代礼服构成的技术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路威;服装设计中浮雕效果的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9 周妍;服装凹陷造型立体构成及规律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巴桂玲;服装特殊结构的立体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D];东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3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43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