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五花茶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7:08
   广式凉茶“五花茶”的主要原料为菊花、金银花、槐花、代代花和白扁豆花。“五花茶”原料的质量、不同原料的配伍和主要功能成份的提取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而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的功效。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1.以总黄酮含量作为原料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对不同来源的五花茶原料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金银花总黄酮含量较高的产区为湖南湘潭和重庆秀山,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9.15±3.44 mg RE/g和98.40±8.32 mg RE/g;菊花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雪菊和胎菊,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4.36±5.55 mg RE/g和112.34±7.23 mg RE/g,野生菊花的总黄酮含量最低,其总黄酮含量仅为35.73±2.52mg RE/g;槐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区是广西全州,其总黄酮含量为291.80±11.87 mg RE/g,辽宁大连产的槐花中总黄酮含量最低,其总黄酮含量为89.49±1.38 mg RE/g;白扁豆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区是安徽亳州,其总黄酮含量为19.91±1.53 mg RE/g,广西玉林产的白扁豆花中总黄酮含量最低,其总黄酮含量为11.36±1.22 mg RE/g;代代花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区为浙江嘉兴,其总黄酮含量为13.17±0.98 mg RE/g。2.研究了原料粉碎对五花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五花茶原料经粉碎后有助于黄酮的提取,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原料经粉碎后黄酮提取率均有明显提高,槐花、金银花、代代花、菊花和白扁豆花中的黄酮提取率分别提高了115.57%、46.64%、28.01%、22.89%和16.29%。五花茶的五种原料经混合和粉碎后,黄酮提取率增加了35.04%。3.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了三种五花茶提取方法。常压水提得到的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100(g/mL),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120 min,优化条件下五花茶黄酮的提取率为62.63%;回流提取得到的最佳工艺: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100 min,料液比为1:100(g/mL),优化条件下五花茶黄酮的提取率为74.73%。加压提取得到的最佳工艺:温度为113℃,提取时间为22 min,料液比为1:120(g/mL),优化条件下五花茶黄酮的提取率为90.33%。三种提取方法中,加压提取得到的黄酮提取率最高。4.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试验评价菊花、金银花、槐花、代代花、白扁豆花水提物和水提物的复配物(菊花50%,槐花18%,白扁豆花15%,代代花12%,金银花5%)的抗氧化性能,并讨论五花茶原料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五花茶原料的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在DPPH体系中,根据清除自由基的IC_(50)值,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复配物(IC_(50)=97.83μg/mL)槐花(IC_(50)=98.63μg/mL)菊花(IC_(50)=140.79μg/mL)金银花(IC_(50)=146.35μg/mL)代代花(IC_(50)=692.24μg/mL)白扁豆花(IC_(50)=701.51μg/mL)。根据直接比较法,复配物抗氧化能力最强,表明复配物具有一定的协同抗氧化效果。根据代数和相加法,当复配物浓度为300μg/mL时,加和得到的清除率为84.54%,此结果小于实际测得值87.54%±0.85%,同样表明五花茶五种原料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抗氧化效果。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体系中,复配物和槐花提取物表现出很强的溶血抑制作用,而金银花、菊花、代代花以及白扁豆花提取物仅表现出较弱的抑制作用。剂量在50~300μg/mL时槐花提取物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小于复配物,当剂量达到300μg/mL时,槐花提取物和复配物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分别为77.83%±1.85%和80.94%±1.46%,根据直接比较法,五种药食同源花提取物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72.5
【部分图文】:

金银花,总黄酮,不同产地


8 数据分析数据结果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统计分析采用统M SPSS 22.0 数据编辑器处理,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编辑器中的 Dun以 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与讨论1 不同来源金银花中的总黄酮含量山东省与河南省是金银花的道地产地及主要栽培地,目前,金银花商品也是来源于山东与河南的栽培品种,种植面积大,产量大[101-102]。根据分布特点以及本地的购买条件,选择了 11 个知名产地的金银花作为参产地金银花总黄酮的含量检测结果见图 2-3。

总黄酮含量,菊花,显著性差异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4 不同品种的菊花总黄酮含量Fig.2-4 Total flavonoids in chrysanthemum of different varieties注:图中不同小写字母(a~f)表示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无显著性差异;采用 IBM SPSS 22.0 中的 Duncan’s 分析法分析其显著性差异。如图2-4所示,总黄酮含量以干物质计,10种不同来源的菊花之间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从大到小为雪菊(新疆和田)124.36±5.55 mg RE/g,胎菊(浙江桐乡)112.34±7.23 mg RE/g,滁菊(安徽滁州)72.41±4.07 mg RE/g,怀菊花(河南修武县)64.61±5.49 mg RE/g,怀菊花(河南温县)59.82±6.68 mg RE/g,杭白菊(浙江杭州)55.58±5.11 mg RE/g

槐花,总黄酮,不同产地,不同来源


第二章 五花茶原料的选择及前处理3 不同来源槐花中的总黄酮含量槐花,生于山坡、平原或植于庭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大部分地产。而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辽宁等地为主产区。0 种不同来源的槐花进行参考,检测不同来源槐花中的总黄酮含量,结-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庆新;李思阳;;玳玳花保健茶的开发研究[J];食品工业;2015年12期

2 党磊;王小雪;张美姿;庞欣;;代代花中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11期

3 高晓东;李雪萍;李永辉;张永东;杨凯;李海宁;;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5年11期

4 吴海江;张莹;远辉;赵建勇;张煌涛;杨文菊;;雪菊与市售菊花感官、多酚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对比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22期

5 李亚英;李燕;付新梅;何浩然;王景辉;;系统药理学法研究“上火”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J];分子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6 赵文英;黄巧燕;戎晋华;张娣;;菊花中黄酮成分加压提取的动力学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7 叶陈丽;贺帅;曹伟灵;张忠义;;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年03期

8 王光铭;陈昱倩;刘万里;;花类药在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5年02期

9 陈康;Oh Young Joo;李洪军;Tae Seok Kim;贺稚非;Ik Hyun Yeo;;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凉茶浸提工艺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10 杨雯雯;郭志芳;傅航;;雪菊罗汉果绞股蓝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德举;蛋清源小肽的结构与协同抗氧化活性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何浩天;五花茶饮料的开发研究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黄德峰;5种菊科中草药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敏;荞麦凉茶工艺研究及其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韩碧群;中国别样茶的系统整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杨绍艳;广东凉茶原料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7 赵海燕;代代花中三种单体化合物的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何秋彤;凉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丽;代代花化学成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盛雪飞;柑橘黄酮抗氧化及协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4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54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