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乳制品中卡那霉素残留检测用纳米纤维基试剂盒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0-11-13 16:04
   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一种,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畜牧养殖过程中滥用卡那霉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过量卡那霉素会在动物源食品中大量残留,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富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必须对食品中卡那霉素残留量进行严格把控。本文围绕乳制品中卡那霉素残留检测开展课题研究,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微生物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准确性高、灵敏度高,但是检测过程复杂、耗时长、价格昂贵、需要专门检测人员,限制了其推广使用。胶体金层析免疫试纸条凭借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选择性好、无需大型仪器、检测结果裸眼可辨等优势,成为卡那霉素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检测方法之一。目前已有不少研究人员对卡那霉素胶体金试纸条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制备的试纸条灵敏度、裸眼检测限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本文依托静电纺纤维膜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堆积密度可控等优点,成功构建了基于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试剂盒并用于市售乳制品中卡那霉素残留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已内酯(PCL)纤维膜,探究了纺丝溶液浓度对纤维膜形貌结构、直径离散、成纤效率的影响,优选12.5%的PCL纤维膜(n-PCL纤维膜),15%的PCL纤维膜(m-PCL纤维膜)进行后续改性处理。通过乙醇、NaOH溶液改性处理,获得亲水性PCL静电纺纤维膜。系统研究了乙醇溶液预处理、碱液浓度及碱减量处理时间对纤维膜表观形态、机械性能、纤维形貌结构、亲疏水性、芯吸性能的影响。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纳米金粒子,将纳米金粒子与卡那霉素核酸适配体偶联在一起形成金标核酸适配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动态粒径分析、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金与核酸适配体通过共价键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将不同改性处理的PCL纤维膜与其他部件组装成试纸条,固载适量金标核酸适配体、T线探针、C线探针到试纸条上组装成卡那霉素试剂盒。对比各PCL纤维基试剂盒检测效果,结果表明,4M的NaOH溶液处理1h的n-PCL纤维基试剂盒灵敏度最高,最低裸眼检测限达0.05μg/mL,最终确定该纳米纤维膜作为试剂盒反应载体。此外,考察了试剂盒的选择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学位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52.7
【部分图文】:

乳制品中卡那霉素残留检测用纳米纤维基试剂盒的制备


兽用抗生素使用分布图

乳制品中卡那霉素残留检测用纳米纤维基试剂盒的制备


Kana分子结构

乳制品中卡那霉素残留检测用纳米纤维基试剂盒的制备


胶体金试纸条组装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承克;陈丹;陆峰;张俊俊;;免标记法快速检测牛奶中卡那霉素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5年12期

2 徐飞;栗静雅;周洁;刘茂林;刘义明;王建芬;丁双阳;李秀波;;可视化凝胶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牛奶中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J];分析化学;2015年06期

3 张亚莉;哈婧;赵静;张妍君;;动物组织中抗生素残留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马丽苹;纠敏;秦翠丽;赵君峰;张春雷;;微生物抑制法检测牛乳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1期

5 刘晓冬;林洪;江洁;;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6 孟宁生;;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7 李妮;覃小红;王善元;;溶液性质对静电纺纤维形态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8年04期

8 王志强;胡国媛;李志勇;凌莉;胡科峰;;微生物抑制法快速检测鲜奶中多种抗生素残留[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年02期

9 邓立新;利用微生物研制新药[J];福建质量信息;200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彦;静电纺纳米纤维基铅离子比色传感膜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2 王先锋;静电纺纤维膜的结构调控及其在甲醛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珊;核酸适配体试纸条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残留[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黎德;纳米纤维基比色传感膜的制备及其对Cu(Ⅱ)检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3 宋海燕;含酶纳米复合物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及环境分析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4 温雅楠;基于聚苯胺/尼龙66纳米纤维膜的维生素C颜色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2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82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7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