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桑叶提取物、茶多酚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

发布时间:2020-12-04 09:10
  本论文以―药食同源‖的桑叶提取物(MLE)和天然、高效、安全的茶多酚(TP)为原料,对其理化性质、组分含量、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及其联合复配效果进行分析;此外,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阐明MLE、TP及其复配物在口腔-胃-小肠消化系统中的消化特点,并进一步探究MLE、TP及其复配物对淀粉消化吸收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安全高效的天然降血糖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桑叶提取物及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分析。采用苯酚硫酸法、福林酚法和硝酸铝络合法测定桑叶提取物MLE中总糖、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多酚TP中游离酚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MLE中总糖含量为12.23±0.07%,多酚含量为24.69±0.31%,黄酮含量为20.12±0.36%。此外,TP的纯度为97.91±7.21%,其主要单体为表儿茶素(EC)、儿茶素(DL-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其中EGCG含量最高,占42.57±2.41%。2、桑叶提取物、茶多酚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MLE、TP及复配物...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桑叶提取物、茶多酚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


桑树上新鲜桑叶及干叶Fig.1-1TheFreshanddriedmulberryleaves

儿茶素,结构通式


图 1-2 儿茶素结构通式Fig. 1-2 The general structural formula of catechin式可知,C 环属于吡喃环,是一种含氧杂原子构象中,由于 C 环上的 C2、C3取代基(—H、,可构成立体异构体,如图 1-3 所示。在 C 环环平面内的同一侧,—OR′与 B 环在另一侧时常在英文简称前加―E‖(即 epi);反之,C2、侧,—OR′与 B 环在也不在相同一侧时,便称由于儿茶素的结构中有不对称性的碳原子,因之左旋光用(-)表示。儿茶素类化合物的主要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ate,EGCG)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

茶多酚,化学结构


图 1-4 茶多酚中主要单体的化学结构Fig. 1-4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main monomers in tea polyphenols1.3.1.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茶多酚存在形式较多,有淡黄或褐色的水溶液,淡黄色或灰白色无定型的粉末状固体以及白色针状的结晶形式。茶多酚相对分子量较小,在 290~600 的范围之间,固体茶多酚易溶于热水,能溶于极性较大的溶剂,如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微溶于油脂由于茶多酚的分子中含有多个的酚羟基,亲水性较强,故而在难溶或不溶于石油醚、苯等有机溶剂。茶多酚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因此储藏时需要注意储藏环境及其密封性。茶多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酸性,在 pH 2~7 的酸性条件中较为稳定,但在 pH>7 的碱性环境或光照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并产生褐变。茶多酚中的某些化合物,其结构中含有多个邻位的酚羟基,在溶液中极易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产生沉淀,如能和 Fe3+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产生黑色的络合物沉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杏叶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保护作用及机制[J]. 齐若,周利晓,顾志敏,霍银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09)
[2]影响肝糖代谢的中药活性成分抗糖尿病研究进展[J]. 岳颖,周珺,贾正平,李茂星,张汝学.  医药导报. 2018(04)
[3]桑叶-苦瓜混合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 李玲,秦樱瑞,丁晓雯,黄先智.  食品科技. 2016(12)
[4]Intermittent energy restri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A short discussion of medication management[J]. Sharayah Carter,Peter M Clifton,Jennifer B Keogh.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6(20)
[5]桑叶活性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映.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9)
[6]香椿叶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体外对糖尿病关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 扶雄,张伟,朱思明,李超,游丽君,赵振刚,刘瑞海.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7)
[7]HPLC-MS-MS分析桑叶总生物碱组成及含量[J]. 尚磊,欧阳臻,赵明,王吉标,王璠,汪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02)
[8]茶树酯型儿茶素生物合成及水解途径研究进展[J]. 夏涛,高丽萍,刘亚军,王云生,刘莉,赵磊,蒋晓岚,钱玉梅.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1)
[9]桑叶黄酮与鬼针草黄酮组分配伍抗氧化协同作用研究[J]. 马燕妮,张清华,刘玉红,张玲,蒋海强.  食品与药品. 2013(03)
[10]中药桑叶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 张欧,谭志平,李颜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6)

博士论文
[1]桑葚多糖的结构鉴定、活性评价及其体外消化酵解[D]. 陈春.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桑叶抗糖尿病药理学机制及活性组分研究[D]. 周珺.兰州大学 2017
[3]桑葚酚类化合物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 李富华.华南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机体健康的影响[D]. 何俊金.四川农业大学 2017
[2]桑活性成分促胰岛素分泌效果和机制的比较研究[D]. 郑云翀.华东理工大学 2017
[3]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凝血活性的研究[D]. 张入飞.安徽工程大学 2015
[4]奶茶中茶多酚的检测及其与牛乳蛋白的互作研究[D]. 杜淑霞.暨南大学 2010
[5]天然酯型儿茶素EGCG的分离纯化及药学研究[D]. 周庆秋.黑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89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9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