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光固化调温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8:23
相变调温织物指的是对外界环境温度具有智能响应能力的纺织品。目前,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纺丝法、中空纤维法和后整理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条件苛刻,潜热低,对织物服用性能(如强力、手感、透气透湿性等)影响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基于此,本课题提出新思路:应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在织物上直接进行原位光聚合反应制备相变调温纺织品。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境友好等特点,并且扩大了相变材料在实际应用领域的范围。本文主要开展了3方面的工作:(1)原位光固化工作液的制备:以正十四醇为相变材料、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壁材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方法,通过优化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光引发剂种类和用量、单体的配比、芯壁比和乳化条件,制备原位光固化工作液;(2)采用浸渍法,将原位光固化工作液整理到纺织品上,通过研究紫外光照时间和光照距离,制备相变调温织物,应用SEM、DSC、TG、FTIR、热红外成像仪、织物风格仪和全自动透气仪等仪器测试表征了相变调温织物的表面形貌、潜热性能、热稳定性能、化学组成、调温性能、相对手感和透气性等;(3)在原位光固化工作液中添加纳米SiO2制...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变材料概述
1.2.1 相变材料的定义
1.2.2 相变材料的分类
1.3 相变调温织物的研究现状
1.3.1 相变调温织物简介
1.3.2 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方法
1.4 紫外光固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4.1 紫外光固化技术简介
1.4.2 紫外光固化的应用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3 原位光固化工作液的制备
2.4 原位光固化反应制备相变调温织物
2增强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 "> 2.5 纳米SiO2增强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
2.6 原位光固化工作液稳定性表征
2.7 相变调温织物的测试与表征
2.7.1 表面形貌观察
2.7.2 热性能表征
2.7.3 单体聚合速率测试
2.7.4 红外光谱表征
2.7.5 调温性能测试
2.7.6 手感和透气性测试
第三章 原位光固化工作液的制备研究
3.1 引言
3.2 乳化剂优选
3.2.1 乳化剂种类的优选
3.2.2 乳化剂用量的优选
3.3 光引发剂优选
3.3.1 光引发剂种类的优选
3.3.2 引发剂用量的优选
3.4 单体优选
3.5 芯壁比优选
3.6 乳化条件优选
3.7 结论
第四章 原位光固化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及性能调控
4.1 引言
4.2 原位光固化相变调温织物制备因素探究
4.2.1 紫外光固化时间的优选
4.2.2 光固化距离的优选
4.3 相变调温织物的性能研究
4.3.1 表面形貌分析
4.3.2 表面官能团分析
4.3.3 热性能分析
4.3.4 手感
4.3.5 透气性
4.3.6 耐水洗性
4.3.7 调温性能研究
4.4 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型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4.1 二氧化硅浓度优化
4.4.2 表面形貌分析
4.4.3 耐水洗牢度分析
4.4.4 热稳定性分析
4.5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设计制备及光固化性能[J]. 董文静,段华军,陶晓晓,汪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10)
[2]冷藏运输用新型低温相变材料及装备的研制[J]. 李靖,谢如鹤,刘广海,Alan Foster. 制冷学报. 2018(04)
[3]相变材料的新兴应用[J]. 周正强,洪海志,孙寒雪,魏慧娟,牟鹏,李安.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6)
[4]水性光固化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J]. 张志丰,余文君,秦羊阳,闫福安. 中国涂料. 2018(05)
[5]低温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应用[J]. 郑涛杰,陈志莉,刘洪涛,刘强,尹文琪. 当代化工. 2017(12)
[6]正十四醇相变微胶囊的储能调温性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J]. 柯孝明,王汉,张国庆,冯新星,陈建勇,肖吕明,周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7]相变微胶囊及其在红外伪装涂层中的应用[J]. 邵竞尧,王文华,姜子燕,郭军红,杨保平,崔锦峰. 涂料工业. 2017(02)
[8]水性油墨在塑料薄膜上的应用[J]. 程新荣. 科技与创新. 2016(15)
[9]悬浮聚合制备包含十二醇的相变微胶囊[J]. 刘兆吉,刘峰,杨洪梅,张玉军,喻国聪,孙伟贤,陈宝生,罗颖. 塑料. 2015(05)
[10]紫外光引发聚合的研究与应用[J]. 马江雅,付坤,张源林,秦川,赵相南.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10)
博士论文
[1]轧制工艺乳化液的行为及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D]. 吴建清.重庆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油水乳化液破乳分子模拟及动态膜分离研究[D]. 陈鹏鹏.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石蜡基相变材料在红外低辐射涂层中的应用研究[D]. 喻树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3]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高分子微球[D]. 刘奎.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丙烯酸酯微凝胶乳液与不饱和聚酯酰胺脲可降解涂膜的研制[D]. 彭荡.湖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5484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变材料概述
1.2.1 相变材料的定义
1.2.2 相变材料的分类
1.3 相变调温织物的研究现状
1.3.1 相变调温织物简介
1.3.2 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方法
1.4 紫外光固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4.1 紫外光固化技术简介
1.4.2 紫外光固化的应用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3 原位光固化工作液的制备
2.4 原位光固化反应制备相变调温织物
2增强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 "> 2.5 纳米SiO2增强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
2.6 原位光固化工作液稳定性表征
2.7 相变调温织物的测试与表征
2.7.1 表面形貌观察
2.7.2 热性能表征
2.7.3 单体聚合速率测试
2.7.4 红外光谱表征
2.7.5 调温性能测试
2.7.6 手感和透气性测试
第三章 原位光固化工作液的制备研究
3.1 引言
3.2 乳化剂优选
3.2.1 乳化剂种类的优选
3.2.2 乳化剂用量的优选
3.3 光引发剂优选
3.3.1 光引发剂种类的优选
3.3.2 引发剂用量的优选
3.4 单体优选
3.5 芯壁比优选
3.6 乳化条件优选
3.7 结论
第四章 原位光固化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及性能调控
4.1 引言
4.2 原位光固化相变调温织物制备因素探究
4.2.1 紫外光固化时间的优选
4.2.2 光固化距离的优选
4.3 相变调温织物的性能研究
4.3.1 表面形貌分析
4.3.2 表面官能团分析
4.3.3 热性能分析
4.3.4 手感
4.3.5 透气性
4.3.6 耐水洗性
4.3.7 调温性能研究
4.4 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型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4.1 二氧化硅浓度优化
4.4.2 表面形貌分析
4.4.3 耐水洗牢度分析
4.4.4 热稳定性分析
4.5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设计制备及光固化性能[J]. 董文静,段华军,陶晓晓,汪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10)
[2]冷藏运输用新型低温相变材料及装备的研制[J]. 李靖,谢如鹤,刘广海,Alan Foster. 制冷学报. 2018(04)
[3]相变材料的新兴应用[J]. 周正强,洪海志,孙寒雪,魏慧娟,牟鹏,李安.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6)
[4]水性光固化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J]. 张志丰,余文君,秦羊阳,闫福安. 中国涂料. 2018(05)
[5]低温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应用[J]. 郑涛杰,陈志莉,刘洪涛,刘强,尹文琪. 当代化工. 2017(12)
[6]正十四醇相变微胶囊的储能调温性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J]. 柯孝明,王汉,张国庆,冯新星,陈建勇,肖吕明,周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7]相变微胶囊及其在红外伪装涂层中的应用[J]. 邵竞尧,王文华,姜子燕,郭军红,杨保平,崔锦峰. 涂料工业. 2017(02)
[8]水性油墨在塑料薄膜上的应用[J]. 程新荣. 科技与创新. 2016(15)
[9]悬浮聚合制备包含十二醇的相变微胶囊[J]. 刘兆吉,刘峰,杨洪梅,张玉军,喻国聪,孙伟贤,陈宝生,罗颖. 塑料. 2015(05)
[10]紫外光引发聚合的研究与应用[J]. 马江雅,付坤,张源林,秦川,赵相南.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10)
博士论文
[1]轧制工艺乳化液的行为及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D]. 吴建清.重庆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油水乳化液破乳分子模拟及动态膜分离研究[D]. 陈鹏鹏.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石蜡基相变材料在红外低辐射涂层中的应用研究[D]. 喻树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3]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高分子微球[D]. 刘奎.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丙烯酸酯微凝胶乳液与不饱和聚酯酰胺脲可降解涂膜的研制[D]. 彭荡.湖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5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90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