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字格律化设计下的服饰创新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20:41
汉字是多维形态构造下的民族符号,探寻其与格律化设计、现代服饰时尚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追溯汉字文化的历史根源,又有利于格律化汉字在服饰中应用的发展。然而目前对汉字格律化设计在现代服饰中应用研究的内容还不够清晰,本课题受国内外设计界中相关学者们对“格律化设计”革新与实践内容的启示,笔者结合当下汉字元素在国内外服饰中的应用现状,将汉字元素拟定为系统、格式、规律及结构框架的共同设计目标,从发散性的“格物致知”思维出发,透过构造形式独特、表意功能丰富的汉仪甲骨文元素,不仅实现“悠游于混沌与秩序间”东方精髓文化的寻觅,还依据服饰整体设计的需要运用解构、拆分、变形等系列手法,突出现代服饰时尚中汉字元素由二维到三维的应用设计转型。本课题按照内容一共分为六个方面,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方法等内容,并得出此课题是热点中的盲点这一状况;由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内容中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分别阐述由汉字元素多作为装饰纹样转向当下汉字格律化设计应用于服饰中的发展轨迹、流行元素解读以及其未来发展的影响,笔者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近几年在各大秀场中频繁涌现的相关汉字元素应用的服饰形象,其设计手法主要以直...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
1.2.2 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方法
1.3.2 归纳总结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4 技术路线
1.5 课题可行性分析
2 服饰设计中的汉字应用现状
2.1 服饰中汉字应用的演变形式
2.1.1 运用汉字诠释装饰图案
2.1.2 利用汉字寓意性突出服饰表征
2.1.3 汉字融合其他图案增加冲击力
2.2 服饰中汉字流行元素解读
2.2.1 日常服饰文化的追崇
2.2.2 民族精神风貌的提升
2.3 小结
3 汉字格律化与设计应用
3.1 格律化设计的发展轨迹
3.1.1 前期:概念思维
3.1.2 中期:超越设计
3.1.3 后期:整合性创造
3.2 视觉传达中格律化设计案例分析
3.2.1 数字化甲骨文设计
3.2.2 汉字的灵力运动
3.3 服饰中汉字格律化设计应用启示
3.3.1 服饰观念的转变
3.3.2 东方特色的形成
3.4 小结
4 服饰设计中汉字格律化应用方法
4.1 特征元素的提取与简化
4.1.1 直接运用:具象图纹
4.1.2 内涵提炼:传统文化
4.1.3 简化渗入:符号特征
4.2 服饰时尚观念的更迭
4.2.1 打破款式单一局面
4.2.2 加速了服饰现代化进程
4.3 小结
5 服饰中汉字格律化设计实践
5.1 实践一:局部字符元素烘托
5.1.1 元素的归纳与提取
5.1.2 设计构思与字符工艺
5.2 实践二:汉字装饰元素重塑
5.2.1 元素的提取与重构
5.2.2 字符工艺及文创应用
5.3 实践三:汉字廓形元素表达
5.3.1 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
5.3.2 设计构思及效果图展示
5.4 小结
6 汉字格律化下的毕业设计实践
6.1 主题灵感来源
6.2 色彩提案及面料选择
6.3 廓形款式设计及妆饰搭配
6.4 效果图展示及字符工艺实践
6.5 成衣制作过程
6.6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 Ⅱ: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专利及社会实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汉字在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中的演变[J]. 杨贤. 汉字文化. 2018(14)
[2]汉字在服饰图案中的创新与应用[J]. 毕丹妮. 中国艺术. 2018(06)
[3]汉字图形的解构与重组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谭丽,胡斐迪. 大众文艺. 2017(09)
[4]汉语言文字交互设计艺术属性研究[J]. 杨洁. 美与时代(上). 2016(04)
[5]汉字在服饰图案中的创意分析[J]. 江慧芝. 艺术科技. 2015(12)
[6]汉字文化的意境与当代东亚服装情境塑造[J]. 唐勇. 美术大观. 2015(11)
[7]论服饰图案设计的艺术特性与审美价值[J]. 贾京生. 服饰导刊. 2014(02)
[8]吉祥寓意汉字设计初探[J]. 达志翔.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4(02)
[9]浅析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吴雪平. 美与时代(上). 2014(01)
[10]近代民间服饰中“文字”的艺术解析[J]. 李非非,崔荣荣. 纺织学报. 2013(09)
博士论文
[1]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D]. 蒋建辉.湖南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汉字在服饰图案中的创意设计与研究[D]. 夏琴琴.安徽工程大学 2013
[2]文字图形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唐淑娥.湖南师范大学 2013
[3]楚简在服装设计中的解构运用[D]. 何觉非.武汉纺织大学 2011
[4]汉字图形化的创造性显现研究[D]. 杨艳红.中原工学院 2011
[5]中国现代美术字的起源与流变研究[D]. 王承振.苏州大学 2009
[6]汉字的视觉传达特征研究[D]. 符赋.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7]汉字图形的表意特征及其视觉传达[D]. 蔡东娜.清华大学 2007
[8]汉字标志研究[D]. 董永红.青岛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44886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
1.2.2 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方法
1.3.2 归纳总结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4 技术路线
1.5 课题可行性分析
2 服饰设计中的汉字应用现状
2.1 服饰中汉字应用的演变形式
2.1.1 运用汉字诠释装饰图案
2.1.2 利用汉字寓意性突出服饰表征
2.1.3 汉字融合其他图案增加冲击力
2.2 服饰中汉字流行元素解读
2.2.1 日常服饰文化的追崇
2.2.2 民族精神风貌的提升
2.3 小结
3 汉字格律化与设计应用
3.1 格律化设计的发展轨迹
3.1.1 前期:概念思维
3.1.2 中期:超越设计
3.1.3 后期:整合性创造
3.2 视觉传达中格律化设计案例分析
3.2.1 数字化甲骨文设计
3.2.2 汉字的灵力运动
3.3 服饰中汉字格律化设计应用启示
3.3.1 服饰观念的转变
3.3.2 东方特色的形成
3.4 小结
4 服饰设计中汉字格律化应用方法
4.1 特征元素的提取与简化
4.1.1 直接运用:具象图纹
4.1.2 内涵提炼:传统文化
4.1.3 简化渗入:符号特征
4.2 服饰时尚观念的更迭
4.2.1 打破款式单一局面
4.2.2 加速了服饰现代化进程
4.3 小结
5 服饰中汉字格律化设计实践
5.1 实践一:局部字符元素烘托
5.1.1 元素的归纳与提取
5.1.2 设计构思与字符工艺
5.2 实践二:汉字装饰元素重塑
5.2.1 元素的提取与重构
5.2.2 字符工艺及文创应用
5.3 实践三:汉字廓形元素表达
5.3.1 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
5.3.2 设计构思及效果图展示
5.4 小结
6 汉字格律化下的毕业设计实践
6.1 主题灵感来源
6.2 色彩提案及面料选择
6.3 廓形款式设计及妆饰搭配
6.4 效果图展示及字符工艺实践
6.5 成衣制作过程
6.6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 Ⅱ: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专利及社会实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汉字在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中的演变[J]. 杨贤. 汉字文化. 2018(14)
[2]汉字在服饰图案中的创新与应用[J]. 毕丹妮. 中国艺术. 2018(06)
[3]汉字图形的解构与重组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谭丽,胡斐迪. 大众文艺. 2017(09)
[4]汉语言文字交互设计艺术属性研究[J]. 杨洁. 美与时代(上). 2016(04)
[5]汉字在服饰图案中的创意分析[J]. 江慧芝. 艺术科技. 2015(12)
[6]汉字文化的意境与当代东亚服装情境塑造[J]. 唐勇. 美术大观. 2015(11)
[7]论服饰图案设计的艺术特性与审美价值[J]. 贾京生. 服饰导刊. 2014(02)
[8]吉祥寓意汉字设计初探[J]. 达志翔.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4(02)
[9]浅析中国传统服饰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吴雪平. 美与时代(上). 2014(01)
[10]近代民间服饰中“文字”的艺术解析[J]. 李非非,崔荣荣. 纺织学报. 2013(09)
博士论文
[1]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D]. 蒋建辉.湖南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汉字在服饰图案中的创意设计与研究[D]. 夏琴琴.安徽工程大学 2013
[2]文字图形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唐淑娥.湖南师范大学 2013
[3]楚简在服装设计中的解构运用[D]. 何觉非.武汉纺织大学 2011
[4]汉字图形化的创造性显现研究[D]. 杨艳红.中原工学院 2011
[5]中国现代美术字的起源与流变研究[D]. 王承振.苏州大学 2009
[6]汉字的视觉传达特征研究[D]. 符赋.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7]汉字图形的表意特征及其视觉传达[D]. 蔡东娜.清华大学 2007
[8]汉字标志研究[D]. 董永红.青岛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44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04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