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大豆蛋白和酪蛋白非共价结合蓝莓花色苷稳定性作用机理

发布时间:2021-03-15 08:05
  花色苷是蓝莓等浆果中重要的天然功能色素,在加工过程中蔗糖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显著,传统物理包埋、酰基化修饰等保持花色苷稳定性的方法存在影响色泽和安全的问题。本试验利用pH示差法、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对蓝莓花色苷的稳定性、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及两种蛋白质与蓝莓花色苷的相互作用机理。最后,将蓝莓花色苷及蓝莓花色苷-蛋白质复合物依次进行了体外唾液、胃、小肠消化模拟,明确酪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对蓝莓花色苷与蓝莓花色苷复合后的消化性能。得出结论如下:(1)酪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通过光照、80℃热、以及抗坏血酸的加入评价了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光照、热处理和抗坏血酸的加入都降低了花色苷的颜色稳定性和总花色苷含量,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的存在明显减缓了花色苷的光降解和氧化降解,但是对花色苷的热稳定性保护作用不明显;此外,大豆分离蛋白含量越高,对花色苷的保护作用越好,而酪蛋白在0.10 mg/ml的时候保护作用最好。(2)酪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对蓝莓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的研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下花色...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豆蛋白和酪蛋白非共价结合蓝莓花色苷稳定性作用机理


食品中六类常见的花青素及其颜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药食同源植物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J]. 王亚冬,李秀梅,潘方方,张海英,杨培龙,马文建.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5)
[2]自拟养心饮辅助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效果[J]. 王海涛,黄春莉,翟瑶瑶.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5)
[3]大豆蛋白结构柔性与界面功能的构效关系[J]. 江连洲,朱颖,王中江.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1)
[4]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薰衣草花色苷及其热降解动力学[J]. 李楠,曾永明,王国振,魏婷,宋武林,王丽娟.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1)
[5]国内外蓝莓加工技术与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J]. 李斌,谢旭,孙希云,田金龙,王月华,束弛,孟宪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9(05)
[6]东北6种红树莓叶酚类化合物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 贾仕杰,张海华,张焕,刘畅,陈思睿,唐琳琳,王金玲.  食品科学. 2019(20)
[7]葡萄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J]. 陈雅纯,韩玮钰,张拓,解雨欣.  农产品加工. 2019(19)
[8]天然花色苷色素稳定化研究进展[J]. 江玉婷,秦昉,陈洁,何志勇.  食品与机械. 2019(05)
[9]花色苷抗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进展[J]. 迪娜·吐尔洪,刘新莲,李建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4)
[10]花青素稳定性影响因素与应用研究进展[J]. 卓毓光,刘儒华,古福生,曾善荣.  广东化工. 2018(24)

博士论文
[1]益肾活血方颗粒抗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杜娜.吉林大学 2019
[2]基于UPLC-QQQ-MS/MS和循环伏安法的猕猴桃疏果多酚鉴定及功能特性研究[D]. 焦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食用花色苷与常见内源性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 张娇娇.浙江大学 2019
[4]黄烷三醇的酯化修饰和脂溶性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性能研究[D]. 陈明舜.华南理工大学 2019
[5]儿茶素-蛋清蛋白抗氧化性载体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D]. 顾璐萍.江南大学 2018
[6]莲原花青素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段玉清.华中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桑葚渣中α-淀粉酶抑制物成分分析及其降糖降脂功能研究[D]. 范铭.浙江师范大学 2019
[2]金钗石斛花花色苷和精油的纯化、产物分析及其活性研究[D]. 宋小蒙.江南大学 2017
[3]大叶冬青化学成分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 关玥.吉林农业大学 2017
[4]黑胡萝卜花色苷结构鉴定、稳定性及生物学作用研究[D]. 姜红.华中农业大学 2016
[5]澳洲坚果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D]. 刘秋月.暨南大学 2016
[6]豆奶茶的制备、特性及机理研究[D]. 刘勤勤.江南大学 2015
[7]三种抗氧化剂在不同体系中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D]. 侯留鑫.南京师范大学 2014
[8]不同花青素提取物的组成、稳定性及抗氧化性比较研究[D]. 李敏.南京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83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083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