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构建及致病菌共增菌培养基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1-05-09 11:18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已引起广泛重视。准确快速检测这些致病菌是预防和控制相关食源性疾病的关键。传统检测致病菌的方法时间长、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快速、简单易用的现代化检测方法来检测食源性致病菌。而目前检测食源性致病菌都需要进行前增菌过程,但每种致病菌都有各自的生长习性和营养要求,不同的致病菌需要用不同的增菌培养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因此亟需研制一种能使它们等速快速增殖的通用增菌培养基。本研究第一部分以沙门氏菌为目标菌,建立了基于生物膜干涉(BLI)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实现了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准确检测,为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体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第二部分研制了一种能使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速快速增殖的通用增菌培养基,为后续利用多通道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高通量检测技术检测上述三种致病菌打下了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一种基于BLI技术的肠炎沙门氏菌实时无标记快速检测方法。抗体固定化时醋酸-醋酸...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概述
1.1.1 沙门氏菌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3 单增李斯特菌
1.2 沙门氏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培养法
1.2.2 免疫学方法
1.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2.4 生物传感检测方法
1.3 生物膜干涉技术
1.4 共增菌培养基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5.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章 基于生物膜干涉技术快速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菌株
2.1.2 材料与试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菌培养及样品制备
2.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3 生物传感器表面抗体固定化
2.2.4 稀释抗体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最佳pH值的确定
2.2.5 抗体固定化时最佳抗体浓度的确定
2.2.6 灵敏度分析和检出限的确定
2.2.7 特异性分析
2.2.8 实际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生物传感器表面抗体固定化相关条件的确定
2.3.2 灵敏度和检出限的确定
2.3.3 特异性分析
2.3.4 实际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单增李斯特菌共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3.1 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菌株
3.1.2 培养基与试剂
3.1.3 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菌种活化与保藏以及菌悬液制备
3.2.2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3.2.3 共增菌基础培养基中其他蛋白胨与营养成分的筛选
3.2.4 共增菌培养基中抑制剂与促进剂的筛选
3.2.5 共增菌培养基的正交试验优化
3.2.6 共增菌培养基最适温度、最佳p H的确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础培养基中相关成分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促进剂对三种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3.3.3 抑制剂对三种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3.4 各添加成分对三种菌生长情况影响的正交试验
3.4.1 添加剂单因素的筛选及正交试验结果
3.4.2 正交试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的试验结果分析
3.4.3 正交试验中沙门氏菌生长情况的试验结果分析
3.4.4 正交试验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情况的试验结果分析
3.4.5 基于三种目标菌正交试验结果的设计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培养基增菌效果分析
4.1 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菌株
4.1.2 培养基与试剂
4.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目标菌及非目标菌的平板计数
4.2.2 共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4.2.3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L和7.5%NaCl肉汤中的单增菌培养
4.2.4 沙门氏菌在SSL和 RV沙门菌增菌肉汤中的单增菌培养
4.2.5 单增李斯特菌在SSL和 LEB肉汤中的单增菌培养
4.2.6 SSL的共增菌培养
4.2.7 SSL对非目标菌的抑制作用考察
4.2.8 非目标菌存在情况下目标菌的生长情况考察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L和7.5%NaCl肉汤中的生长效果
4.3.2 沙门氏菌在SSL和 RV沙门菌增菌肉汤中的生长效果
4.3.3 单增李斯特菌在SSL和 LEB肉汤中的生长效果
4.3.4 SSL的共增菌效果
4.3.5 SSL对非目标菌的抑制效果
4.3.6 非目标菌存在情况下目标菌的生长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门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共增菌培养基的研制[J]. 晨凡,秦鲜菊,徐思源,宁喜斌.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9)
[2]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J]. 瞿洋,索玉娟,徐斐,赵志勇,曹慧,晏绍庆,周昌艳.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4)
[3]1种选择性富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共增菌培养基SSSV研究[J]. 翁思聪,朱军莉,冯立芳,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2013(01)
[4]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增菌培养基的研制[J]. 王永志,余以刚,黄秀丽,肖性龙,吴晖. 食品科学. 2013(17)
[5]选择性富集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共增菌培养基SVV[J]. 覃倚莹,吴晖,肖性龙,余以刚,刘冬梅,李晓凤,唐语谦. 生物工程学报. 2009(10)
本文编号:317721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概述
1.1.1 沙门氏菌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3 单增李斯特菌
1.2 沙门氏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培养法
1.2.2 免疫学方法
1.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2.4 生物传感检测方法
1.3 生物膜干涉技术
1.4 共增菌培养基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5.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章 基于生物膜干涉技术快速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菌株
2.1.2 材料与试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菌培养及样品制备
2.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3 生物传感器表面抗体固定化
2.2.4 稀释抗体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最佳pH值的确定
2.2.5 抗体固定化时最佳抗体浓度的确定
2.2.6 灵敏度分析和检出限的确定
2.2.7 特异性分析
2.2.8 实际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生物传感器表面抗体固定化相关条件的确定
2.3.2 灵敏度和检出限的确定
2.3.3 特异性分析
2.3.4 实际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单增李斯特菌共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3.1 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菌株
3.1.2 培养基与试剂
3.1.3 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菌种活化与保藏以及菌悬液制备
3.2.2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3.2.3 共增菌基础培养基中其他蛋白胨与营养成分的筛选
3.2.4 共增菌培养基中抑制剂与促进剂的筛选
3.2.5 共增菌培养基的正交试验优化
3.2.6 共增菌培养基最适温度、最佳p H的确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础培养基中相关成分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促进剂对三种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3.3.3 抑制剂对三种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3.4 各添加成分对三种菌生长情况影响的正交试验
3.4.1 添加剂单因素的筛选及正交试验结果
3.4.2 正交试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的试验结果分析
3.4.3 正交试验中沙门氏菌生长情况的试验结果分析
3.4.4 正交试验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情况的试验结果分析
3.4.5 基于三种目标菌正交试验结果的设计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复合增菌培养基增菌效果分析
4.1 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菌株
4.1.2 培养基与试剂
4.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目标菌及非目标菌的平板计数
4.2.2 共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4.2.3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L和7.5%NaCl肉汤中的单增菌培养
4.2.4 沙门氏菌在SSL和 RV沙门菌增菌肉汤中的单增菌培养
4.2.5 单增李斯特菌在SSL和 LEB肉汤中的单增菌培养
4.2.6 SSL的共增菌培养
4.2.7 SSL对非目标菌的抑制作用考察
4.2.8 非目标菌存在情况下目标菌的生长情况考察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L和7.5%NaCl肉汤中的生长效果
4.3.2 沙门氏菌在SSL和 RV沙门菌增菌肉汤中的生长效果
4.3.3 单增李斯特菌在SSL和 LEB肉汤中的生长效果
4.3.4 SSL的共增菌效果
4.3.5 SSL对非目标菌的抑制效果
4.3.6 非目标菌存在情况下目标菌的生长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门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共增菌培养基的研制[J]. 晨凡,秦鲜菊,徐思源,宁喜斌.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9)
[2]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J]. 瞿洋,索玉娟,徐斐,赵志勇,曹慧,晏绍庆,周昌艳.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4)
[3]1种选择性富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共增菌培养基SSSV研究[J]. 翁思聪,朱军莉,冯立芳,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2013(01)
[4]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增菌培养基的研制[J]. 王永志,余以刚,黄秀丽,肖性龙,吴晖. 食品科学. 2013(17)
[5]选择性富集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共增菌培养基SVV[J]. 覃倚莹,吴晖,肖性龙,余以刚,刘冬梅,李晓凤,唐语谦. 生物工程学报. 2009(10)
本文编号:3177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17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