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的艾德莱斯绸纹样创新设计

发布时间:2021-07-19 23:58
  采用文献收集、实物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族"非遗"艾德莱斯绸纹样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其典型艺术特色,并选取部分经典纹样作为原始形状引入转译与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设计,旨在寻找出一种适用于本土化"非遗"特色纹样的演化设计方法,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现代特征的审美需求并传承于当代社会。为验证设计实践效果,文章还进一步将演化出的新纹样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中,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演化出的创新纹样,既巧妙的遗传了传统纹样的固有基因特性,又创造性的发掘了其当代语言,为传统纺织业在当代时尚文化中的转型提供可行性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认为,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的设计方法适用于艾德莱斯绸纹样创新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0,33(0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的艾德莱斯绸纹样创新设计


生成性规则

镜像,形状,集合性,文法


生成的新形状可看作一个集合性整体被进一步应用,进而生成更多的衍生图形(见图3),其中,规则6为R6倾斜镜像;规则7和规则8为不同方向的水平镜像;规则9为R9垂直镜像;规则10为R10顺时针旋转90度。当形状文法应用于具体的传统纹样进行演变中时,提取的初始形状不仅具有典型特征还更加复杂,转译过程和生成的形状也会更加繁复。(二)设计应用流程框架

文法,车型,形状


转译在生物学中是指生物按照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以信使核糖核酸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而在艺术设计学中,转译可以理解为以某种初始的传统纹样为模板,按照一定的规律性,将原始纹样作为遗传性特征结合成新纹样的过程。其中形状文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20世纪70年代,George Stiny基于语言学中衍生文法的概念首次提出了形状文法,它是一种以规律性运算为主的形状设计方法[9],即能够使形状(纹样)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出新的形状(纹样),并留有原始形状的基因特性[10]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出现后,逐渐被设计实践领域所应用。初期学者们仅将其应用于绘画与雕塑艺术创作分析中,后扩展到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和图形设计等多个领域[11]。如图1所示为别克汽车以形状文法为设计方案进行的车型设计案例,设计师杰伊·麦科马克通过调查,归纳了别克汽车前脸的造型风格,将其品牌的重点元素编码为一种可再用的语言,生成了与其他品牌一致的汽车造型,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实了形状文法在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目前,该设计方法的研究方向基本分为:(1)基于设计中现存的或传统经典风格的分析与归纳;(2)如何延续、再现原有产品风格或在原有产品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保留原有效率的基础下能够大量缩减设计师的工作量,设计师只需在初期设定明确的初始状态和语法规则,形状文法将会在此前提下生成所有可能性方案,之后可根据个人判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形状进行后期调整,省去了设计师研发可能性方案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图2 生成性规则


本文编号:3291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91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