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富产琥珀酸米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13:39
  琥珀酸是酱油中主要呈味物质之一,其含量越高,酱油味道愈加鲜美。同时,琥珀酸对人体有许多益处,可以增强人体机能,促进人的新陈代谢。本文以酱油酿造用米曲霉AS3.042作为原始菌株,通过诱变选育出富产琥珀酸的米曲霉菌株,将该菌株用于酱油发酵,进而可提高酱油发酵过程中米曲霉分泌琥珀酸的能力,增加成品酱油中琥珀酸的浓度,提升酱油的品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米曲霉AS3.042作为原始菌株,采用米曲霉孢子原生质体为诱变材料,分别以二次紫外线诱变,二次亚硝基胍诱变和紫外线与亚硝基胍复合诱变三种方式对米曲霉进行筛选。摇瓶培养这三种方式诱变得到的突变菌株产琥珀酸量分别为1.54 g/L,0.83 g/L和2.86 g/L,其中复合诱变突变菌株ASQ-1产酸效果最好,比原始出发菌株的产琥珀酸量提高了294倍。(2)米曲霉ASQ-1菌株成曲制备培养基的优化。选择4种酱油酿造用原材料作为制曲原料,分别为豆粕、麸皮、小麦粉和大麦粉。其中的豆粕作为蛋白质原料,其余作为淀粉原料,然后应用Design-Expert 8.0.6.1中的Simplex Centroid法来筛选最优配方和配比。制曲条件为润水...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富产琥珀酸米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麸曲交互因子的等高线

等高线图,麸曲,响应面,麸皮


由图3-2等高线图可以看出,不同原料成分对琥珀酸产量有着重要影响,豆粕对琥珀酸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麸皮,这两者对琥珀酸产量的影响最大。由图3-3的麸曲交互因子响应面可看出,麸曲的4种原料之间有互相影响的关系。由表3-7以看出,培养基最佳原料配比为:豆粕:麸皮=0.645:0.355。考虑到生产过程的管理等因素,所以最佳原料配比需要圆整,将豆粕与麸皮的比例调整为0.60:0.40。结果验证:用豆粕:麸皮=0.6:0.4的比例,用相同的工艺制备成曲,其成曲中琥珀酸浓度为14.07 g/kg,在表3-5所示的实验结果中属于最高值,与表3-7的情况相符,证明该原料配比确?

润水,琥珀酸,接种量,交互作用


拟合度良好,具有显著性。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如表3-9所示),同时作出响应面分析图并拟合响应面分析图(如图3-7、3-8、3-9所示)。从表3-9可知A2(P=0.0014)、B2(P=0.0279)对Y值的影响显著(P<0.05),再结合响应面分析图得出,3个因素对培养基中琥珀酸产量的影响为:润水量>接种量>培养时间。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成曲曲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润水量52%,培养时间89 h,接种量3.3×106个/g。对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得到此条件下琥珀酸产量为16.72 g/kg,达到所需要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琥珀酸二钠与谷氨酸钠相互作用及喜好度分析[J]. 王晶,李蓓,王文利,张丹妮,刘源.  食品科学. 2018(22)
[2]酱油选育菌种制曲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万萍,周琳,孙杰,吴枚枚,段献银,刘达玉.  中国调味品. 2018(10)
[3]琥珀酸对酵母细胞转录组的影响[J]. THEKRA Khushafa,童侨,范磊,刘雪飞,黄新河.  生物信息学. 2018(03)
[4]响应面法优化紫苏豆酱的制曲工艺[J]. 胡文康,孙莉,熊坤,付彬,沈婉莹,付彩霞,高冰,汪超,徐宁.  中国酿造. 2018(05)
[5]琥珀酸在免疫代谢中的研究进展[J]. 陈蓉,曹玉敏,郁鑫鑫,全呈颖.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42)
[6]酱油酿造中米曲霉和酱油曲霉复合制曲的研究[J]. 李荔,童星.  中国调味品. 2018(05)
[7]丁二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J]. 苏晓娆,郑延红,席丹,吕志堂.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8]米曲霉双菌株组合制曲对产蛋白酶的影响[J]. 李鹏,张艳芳,王选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8(02)
[9]不同高粱品种酿造酱香型白酒发酵特性的研究[J]. 郭敏,保玉心,黄永光,黄蕴利.  中国酿造. 2018(01)
[10]采用多菌种酿造酱油技术及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研究进展[J]. 闫冬梅,邓远均,刘凯,黄永杰.  现代食品. 2018(01)

硕士论文
[1]红曲霉与米曲霉混合制曲对发酵高盐稀态酱油影响的研究[D]. 陈之瑶.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产氨基酰化酶米曲霉的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优化[D]. 刘欢.河南大学 2014
[3]大肠杆菌木糖生物合成琥珀酸的代谢工程研究[D]. 张小叶.吉林大学 2013
[4]多菌种酱油制曲工艺及其对酱油风味影响的研究[D]. 李保英.浙江工商大学 2013
[5]霉菌SH-24好氧发酵产生琥珀酸的初步研究[D]. 孙莹.烟台大学 2007
[6]酱油制曲与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D]. 姚永明.吉林大学 2006
[7]传统豆酱自然发酵的动态分析及人工接种多菌种发酵研究[D]. 贡汉坤.江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32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