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氧化物修饰的纺织基敷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20:39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起着保护机体和维持机体环境稳定性的作用。但是皮肤的完整性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导致皮肤表面急性和慢性伤口的产生。虽然在伤口的治疗过程中,医用敷料能够为伤口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但是目前的医用敷料仍然没有解决伤口治疗周期长、愈合过程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已经成为医用敷料研究领域的一大重点问题。自19世纪中叶德国生理学家雷蒙发现了受伤的手指创面存在微弱的电流后,研究学者不仅证明伤口处的微电场对伤口愈合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发现外加电场还具有加速细胞的迁移和促进细胞的增殖的作用。因此,提供外加电场是医用敷料加速细胞迁移,促进伤口愈合的又一研究方向。本课题以微电场促进细胞迁移理论为基础,结合丝网印刷技术,研究开发一种慢性伤口微电流基布,并对基布的电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进行系统评价,旨在研发不仅具有良好的细胞活性,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微电流基布,从而解决慢性伤口愈合周期长的问题。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基于涤纶非织造基布的金属Ag、Zn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分别配制不同水性丙烯酸乳液(AAE)组分的Ag、Zn金属油墨,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得到不同AAE组...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皮肤的结构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21.1.2皮肤创面的愈合皮肤创面愈合的过程十分复杂(图1-2),历经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5,6]。在皮肤损伤发生后,炎症反应即刻发生,以防止液体的流失和皮肤的感染。皮肤损伤大约3天后,巨噬细胞进入损伤区并通过对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的吞噬作用[7,8]以及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使增殖期的伤口愈合。皮肤损伤大约3-10天后,伤口表面开始形成肉芽组织和重建血管网络。此时,成纤维细胞开始沿着纤维蛋白网络向创面中心迁移,伤口边缘开始再上皮化,毛细血管发芽激活新生血管的生成[9]。当迁移的细胞彼此接触,关闭的GTP酶可能导致细胞骨架的重组,细胞间的粘附接触取代了丝状伪足中的肌动蛋白实现了相对的上皮细胞的融合,最终伤口像拉链一样闭合[10]。皮肤损伤后的第21天至第1年,皮肤创面愈合处于重塑期。细胞的凋亡使得肉芽组织形成终止,在增殖期产生的胶原蛋白III被胶原蛋白I所取代。此外血管生成过程减少,伤口处的血流减少,急性伤口代谢活动减慢并最终停止[5]。图1-2创伤愈合时间图1.1.3创面内源性电场实际上,在皮肤受损时,跨上皮电位短路,伤口处的电位下降,在距离伤口较远的基底处带正电,伤口处带负电,从而形成一个电位梯度。这种电位梯度驱动电流从电势较高的地方向电势较低的地方流动,使得创面产生一个横向的、指向创面中心的内源性创面电场[11]。据报道,角膜创伤处的最低内源性电场强度为42mV/mm[12]。通过对豚鼠的皮肤测试表明,在距离伤口边缘3mm处的电场强度为140mV/mm,但在伤口中心的电场强度为零[13]。同样地,人的皮肤伤口也存在类似的内源性电场强度(图1-3)。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3图1-3创面内源性电场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创面内源性电场对创面的愈合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用微电流敷料的开发对增加创面电场,加快创面愈合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1.2医用敷料及其发展医用敷料是对创面进行临时覆盖,使之免受外界环境和细菌感染影响,能够保护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类医用卫生材料[14]。理想的医用敷料应该具有如下功能:1)能够为创面提供湿润的愈合环境,加速上皮组织的形成;2)能够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阻隔外界微生物和创面接触;3)能够清除创面多余的渗出物,保持创面清洁;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凝血性能,不会造成创面出现局部炎症反应;5)加工方便,能够批量化生产[15]。1.2.1传统纱布类敷料近年来,在中国22类年出口额过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产品中,棉质手术巾、药棉和纱布等传统医用敷料的出口名列前茅[16]。传统的纱布类材料具有隔离外界环境、保护创面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吸收性,制作简单,成本低廉[17]。但是它同时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1)无法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不利于肉芽组织的形成;2)纱布上的纤维容易脱落并且长入组织,造成异物反应,不利于伤口的愈合;3)不具有止血效果,不能够完全阻止微生物侵入伤口;4)创面新生的肉芽组织容易长入纱布的孔眼中,造成清创二次损伤,给患者带来二次伤痛。为改善传统纱布类敷料的性能,目前有很多研究将纱布进行改性,如加入凡士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聚噻吩基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印刷适性研究[J]. 曾慧,张诗浩,谢勇,蒋海云,李曼川. 包装学报. 2019(03)
[2]喷墨印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 宁布,张睿,刘忠俊,程光耀. 包装工程. 2018(17)
[3]印刷技术在柔性电池中的应用进展[J]. 徐志彬,李杨,桑林,丁飞,刘兴江. 电源技术. 2018(08)
[4]可吸收性鳕鱼皮明胶复合止血敷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刘晗,王月坤,侯虎,李八方. 中国海洋药物. 2018(04)
[5]3D打印光敏树脂中的二氧化钛颜料抗沉降性能研究[J]. 王燕,吴纯,黄硕羲,孟庆华. 信息记录材料. 2016(04)
[6]纳米银材料溶血试验研究[J]. 杨立峰,颜林,柯军,曹穗兰,田胜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13)
[7]生物材料在新型医用敷料中的应用[J]. 葛芸伶. 明胶科学与技术. 2016(02)
[8]采用几种参数制作的激光熔积钴铬合金表面EDS能谱分析[J]. 钱亮,曾丽,魏斌,宫耀. 上海口腔医学. 2015(03)
[9]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 microcurrent dressing on skin wound healing: a review[J]. Chao Yu,Zong-Qian Hu,Rui-Yun Pe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2014(03)
[10]浅析喷墨印刷技术应用进展[J]. 孙加振. 今日印刷. 2013(04)
博士论文
[1]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 陈平.中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的压电性能研究[D]. 卢彬彬.天津工业大学 2019
[2]石墨烯/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D]. 朱华杨.西安理工大学 2018
[3]水性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萍.西安理工大学 2017
[4]基于印刷辐射元的纺织复合材料天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栾赫.东华大学 2017
[5]纳米银诱导氧化应激及其毒性机制研究[D]. 张帮勇.东南大学 2016
[6]低浓度纳米银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增殖的影响[D]. 韩瑞.新乡医学院 2016
[7]锌—空气电池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琦.太原理工大学 2015
[8]含银敷料表征和银的释放及纳米银毒理学研究[D]. 程祥.西南交通大学 2015
[9]锌银电池新型锌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 代洪秀.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10]纳米银胶与导电喷墨的制备及在柔性电路的应用[D]. 翟丹丹.北京化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2818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皮肤的结构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21.1.2皮肤创面的愈合皮肤创面愈合的过程十分复杂(图1-2),历经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5,6]。在皮肤损伤发生后,炎症反应即刻发生,以防止液体的流失和皮肤的感染。皮肤损伤大约3天后,巨噬细胞进入损伤区并通过对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的吞噬作用[7,8]以及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使增殖期的伤口愈合。皮肤损伤大约3-10天后,伤口表面开始形成肉芽组织和重建血管网络。此时,成纤维细胞开始沿着纤维蛋白网络向创面中心迁移,伤口边缘开始再上皮化,毛细血管发芽激活新生血管的生成[9]。当迁移的细胞彼此接触,关闭的GTP酶可能导致细胞骨架的重组,细胞间的粘附接触取代了丝状伪足中的肌动蛋白实现了相对的上皮细胞的融合,最终伤口像拉链一样闭合[10]。皮肤损伤后的第21天至第1年,皮肤创面愈合处于重塑期。细胞的凋亡使得肉芽组织形成终止,在增殖期产生的胶原蛋白III被胶原蛋白I所取代。此外血管生成过程减少,伤口处的血流减少,急性伤口代谢活动减慢并最终停止[5]。图1-2创伤愈合时间图1.1.3创面内源性电场实际上,在皮肤受损时,跨上皮电位短路,伤口处的电位下降,在距离伤口较远的基底处带正电,伤口处带负电,从而形成一个电位梯度。这种电位梯度驱动电流从电势较高的地方向电势较低的地方流动,使得创面产生一个横向的、指向创面中心的内源性创面电场[11]。据报道,角膜创伤处的最低内源性电场强度为42mV/mm[12]。通过对豚鼠的皮肤测试表明,在距离伤口边缘3mm处的电场强度为140mV/mm,但在伤口中心的电场强度为零[13]。同样地,人的皮肤伤口也存在类似的内源性电场强度(图1-3)。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3图1-3创面内源性电场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创面内源性电场对创面的愈合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用微电流敷料的开发对增加创面电场,加快创面愈合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1.2医用敷料及其发展医用敷料是对创面进行临时覆盖,使之免受外界环境和细菌感染影响,能够保护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类医用卫生材料[14]。理想的医用敷料应该具有如下功能:1)能够为创面提供湿润的愈合环境,加速上皮组织的形成;2)能够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阻隔外界微生物和创面接触;3)能够清除创面多余的渗出物,保持创面清洁;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凝血性能,不会造成创面出现局部炎症反应;5)加工方便,能够批量化生产[15]。1.2.1传统纱布类敷料近年来,在中国22类年出口额过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产品中,棉质手术巾、药棉和纱布等传统医用敷料的出口名列前茅[16]。传统的纱布类材料具有隔离外界环境、保护创面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吸收性,制作简单,成本低廉[17]。但是它同时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1)无法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不利于肉芽组织的形成;2)纱布上的纤维容易脱落并且长入组织,造成异物反应,不利于伤口的愈合;3)不具有止血效果,不能够完全阻止微生物侵入伤口;4)创面新生的肉芽组织容易长入纱布的孔眼中,造成清创二次损伤,给患者带来二次伤痛。为改善传统纱布类敷料的性能,目前有很多研究将纱布进行改性,如加入凡士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聚噻吩基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印刷适性研究[J]. 曾慧,张诗浩,谢勇,蒋海云,李曼川. 包装学报. 2019(03)
[2]喷墨印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 宁布,张睿,刘忠俊,程光耀. 包装工程. 2018(17)
[3]印刷技术在柔性电池中的应用进展[J]. 徐志彬,李杨,桑林,丁飞,刘兴江. 电源技术. 2018(08)
[4]可吸收性鳕鱼皮明胶复合止血敷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刘晗,王月坤,侯虎,李八方. 中国海洋药物. 2018(04)
[5]3D打印光敏树脂中的二氧化钛颜料抗沉降性能研究[J]. 王燕,吴纯,黄硕羲,孟庆华. 信息记录材料. 2016(04)
[6]纳米银材料溶血试验研究[J]. 杨立峰,颜林,柯军,曹穗兰,田胜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13)
[7]生物材料在新型医用敷料中的应用[J]. 葛芸伶. 明胶科学与技术. 2016(02)
[8]采用几种参数制作的激光熔积钴铬合金表面EDS能谱分析[J]. 钱亮,曾丽,魏斌,宫耀. 上海口腔医学. 2015(03)
[9]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 microcurrent dressing on skin wound healing: a review[J]. Chao Yu,Zong-Qian Hu,Rui-Yun Pe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2014(03)
[10]浅析喷墨印刷技术应用进展[J]. 孙加振. 今日印刷. 2013(04)
博士论文
[1]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 陈平.中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的压电性能研究[D]. 卢彬彬.天津工业大学 2019
[2]石墨烯/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D]. 朱华杨.西安理工大学 2018
[3]水性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萍.西安理工大学 2017
[4]基于印刷辐射元的纺织复合材料天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栾赫.东华大学 2017
[5]纳米银诱导氧化应激及其毒性机制研究[D]. 张帮勇.东南大学 2016
[6]低浓度纳米银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增殖的影响[D]. 韩瑞.新乡医学院 2016
[7]锌—空气电池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琦.太原理工大学 2015
[8]含银敷料表征和银的释放及纳米银毒理学研究[D]. 程祥.西南交通大学 2015
[9]锌银电池新型锌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 代洪秀.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10]纳米银胶与导电喷墨的制备及在柔性电路的应用[D]. 翟丹丹.北京化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2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36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