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制备、理化功能特性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18:33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药两用的大宗食用菌品种。杏鲍菇干物质中蛋白含量约35%,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蛋白来源。本论文以市售新鲜杏鲍菇为原料,对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蛋白结构、功能及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研究,为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碱法提取杏鲍菇分离蛋白,经响应面优化后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pH值10.00,提取时间4.1 h,提取温度为41 ℃,此时蛋白回收率为(67.09±0.26)%,纯度为(73.25±0.17)%。使用复合法得到>100 kDa、50-100 kDa和10-50 kDa三种组分,其中>100 kDa蛋白组分的蛋白回收率为(22.16±1.54)%,纯度为(64.87±3.05)%,50-100 kDa蛋白组分和10-50kDa蛋白组分的蛋白回收率分别为(8.35±0.57)%、(13.73±0.19)%,纯度分别为(80.23±1.36)%和(79.85±0.51)%。(2)50-100 kDa、10-50 ...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料液比(m/V)对蛋白回收率的影响??Fig_?2-1?Effect?of?solid-liquid?ratio?on?protein?recov^y?rate??...
Fig.?2-2?Effects?of?pH?values?on?protein?recovery?rate??2.4.2.3不同提取时间对杏鲍菇分离蛋白回收率的影响??在物料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物质的溶出量随之增加,称为扩散定律。从图2-3??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回收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在提取??时间为4?h时回收率达到最大值(48.16±0.91)?%,此时与提取时间分别为3?h、6?h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回收率却有所下降。??据研宄发现,蛋白的溶解过程是蛋白中的一些基团与溶剂(去离子水)发生溶剂化作用,??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达到平衡状态【98]。因此提取时间过短,蛋白从不能从原料中完全溶??解。但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蛋白溶出量达到饱和,因此继续延长提取时间,蛋白回收??率不再有明显的增加。因此杏鲍菇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值为4?h。??18??
2.4.2.4不同提取温度对杏鲍菇分离蛋白回收率的影响??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蛋白分子之间运动加快,蛋白回收率上升,在不影响蛋白变性??的情况下考察提取温度对蛋白回收率的影响。从图2-4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温度的增加,??杏鲍菇分离蛋白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少,并在40?°C时达到最大值为(45.38±0.91)?%,??此时与提取温度分别为30°C、50°C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温度升高时,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回收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使蛋白分子??立体结构得到伸展,有利于水和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溶解度得到提升。而如果温度过高??的话,疏水相互作用减弱,蛋白结构过度展开,一些非极性基团暴露,蛋白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回收率降低[44]。因此选择提取杏鲍菇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温度值为40?°C。??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造型杏鲍菇即食脆片的工艺研究[J]. 刘晶晶,冀宏,郑雪平,朱月明,乙安婷,王倩玉. 食品工业. 2018(10)
[2]杏鲍菇分离蛋白和清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分析[J]. 魏君慧,薛媛,冯莉,张若曦,王小晶,雷宏杰,徐怀德. 食品科学. 2018(18)
[3]白灵菇蛋白提取及功能特性和结构分析[J]. 张艳荣,高宇航,刘婷婷,宋云禹,陈丙宇,王大为. 食品科学. 2018(14)
[4]超声波辅助盐溶法提取杏鲍菇蛋白的工艺优化[J]. 郎田田,雷姝敏,陈红. 中国调味品. 2018(06)
[5]杏鲍菇蛋白质功能特性研究[J]. 史瑞婕,郭丰铭,董亚楠,宋天亮,冯翠萍. 食品科技. 2018(02)
[6]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状况分析[J]. 罗洁霞,许世卫. 农业展望. 2017(10)
[7]世界人口展望:人口、资源与环境[J]. 乌拉尔·沙尔赛开. 生态经济. 2017(09)
[8]杏鲍菇蛋白质提取及功能性质测定[J]. 陈雪洋,刘亚琼,于振林,刘珊珊. 食品科技. 2017(05)
[9]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J]. 孙佳悦,钱方,姜淑娟,妥彦峰,牟光庆. 食品科学. 2017(23)
[10]双孢蘑菇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电泳分析[J]. 王淑玲,刘战丽. 食品科技. 2016(03)
博士论文
[1]超声和超声协同碱预处理对大米蛋白酶解效果影响及过程模拟研究[D]. 李素云.江苏大学 2017
[2]食用菌/菌糠多糖提取分离构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张颖.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3]杏鲍菇蛋白抗氧化活性、抗增殖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 Alfred Mugambi Mariga.南京农业大学 2014
[4]喷射蒸煮制备米糠、碎米蛋白及其功能性研究[D]. 夏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鹰嘴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功能性质研究[D]. 张涛.江南大学 2005
[6]食用菌抗病毒蛋白的特性、基因克隆与表达[D]. 付鸣佳.福建农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D]. 张阿强.兰州交通大学 2017
[2]猪血浆白蛋白的双水相萃取、纯化及鉴定[D]. 贾春晓.广西大学 2017
[3]超声辅助酶法水解杏鲍菇制备高F值寡肽液[D]. 漆倩涯.甘肃农业大学 2017
[4]杏鲍菇蛋白质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 郭丰铭.山西农业大学 2017
[5]双孢蘑菇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 赵肖通.天津商业大学 2017
[6]杏鲍菇脆片工艺优化及产品开发研究[D]. 马征祥.山东农业大学 2016
[7]富硒平菇中硒蛋白的提取及特膳食品的开发[D]. 彭炜.贵州大学 2016
[8]褐蘑菇营养和活性成分分析及体外抗氧化功能研究[D]. 梁晓丽.扬州大学 2015
[9]香菇肽制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于晓平.吉林农业大学 2015
[10]陕北羊肚菌菌丝体活性多肽的分离方法及抗氧化性的研究[D]. 姚尧.延安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33171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料液比(m/V)对蛋白回收率的影响??Fig_?2-1?Effect?of?solid-liquid?ratio?on?protein?recov^y?rate??...
Fig.?2-2?Effects?of?pH?values?on?protein?recovery?rate??2.4.2.3不同提取时间对杏鲍菇分离蛋白回收率的影响??在物料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物质的溶出量随之增加,称为扩散定律。从图2-3??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回收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在提取??时间为4?h时回收率达到最大值(48.16±0.91)?%,此时与提取时间分别为3?h、6?h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回收率却有所下降。??据研宄发现,蛋白的溶解过程是蛋白中的一些基团与溶剂(去离子水)发生溶剂化作用,??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达到平衡状态【98]。因此提取时间过短,蛋白从不能从原料中完全溶??解。但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蛋白溶出量达到饱和,因此继续延长提取时间,蛋白回收??率不再有明显的增加。因此杏鲍菇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值为4?h。??18??
2.4.2.4不同提取温度对杏鲍菇分离蛋白回收率的影响??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蛋白分子之间运动加快,蛋白回收率上升,在不影响蛋白变性??的情况下考察提取温度对蛋白回收率的影响。从图2-4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温度的增加,??杏鲍菇分离蛋白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少,并在40?°C时达到最大值为(45.38±0.91)?%,??此时与提取温度分别为30°C、50°C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温度升高时,杏鲍菇??分离蛋白的回收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使蛋白分子??立体结构得到伸展,有利于水和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溶解度得到提升。而如果温度过高??的话,疏水相互作用减弱,蛋白结构过度展开,一些非极性基团暴露,蛋白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回收率降低[44]。因此选择提取杏鲍菇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温度值为40?°C。??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造型杏鲍菇即食脆片的工艺研究[J]. 刘晶晶,冀宏,郑雪平,朱月明,乙安婷,王倩玉. 食品工业. 2018(10)
[2]杏鲍菇分离蛋白和清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分析[J]. 魏君慧,薛媛,冯莉,张若曦,王小晶,雷宏杰,徐怀德. 食品科学. 2018(18)
[3]白灵菇蛋白提取及功能特性和结构分析[J]. 张艳荣,高宇航,刘婷婷,宋云禹,陈丙宇,王大为. 食品科学. 2018(14)
[4]超声波辅助盐溶法提取杏鲍菇蛋白的工艺优化[J]. 郎田田,雷姝敏,陈红. 中国调味品. 2018(06)
[5]杏鲍菇蛋白质功能特性研究[J]. 史瑞婕,郭丰铭,董亚楠,宋天亮,冯翠萍. 食品科技. 2018(02)
[6]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状况分析[J]. 罗洁霞,许世卫. 农业展望. 2017(10)
[7]世界人口展望:人口、资源与环境[J]. 乌拉尔·沙尔赛开. 生态经济. 2017(09)
[8]杏鲍菇蛋白质提取及功能性质测定[J]. 陈雪洋,刘亚琼,于振林,刘珊珊. 食品科技. 2017(05)
[9]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J]. 孙佳悦,钱方,姜淑娟,妥彦峰,牟光庆. 食品科学. 2017(23)
[10]双孢蘑菇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电泳分析[J]. 王淑玲,刘战丽. 食品科技. 2016(03)
博士论文
[1]超声和超声协同碱预处理对大米蛋白酶解效果影响及过程模拟研究[D]. 李素云.江苏大学 2017
[2]食用菌/菌糠多糖提取分离构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张颖.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3]杏鲍菇蛋白抗氧化活性、抗增殖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 Alfred Mugambi Mariga.南京农业大学 2014
[4]喷射蒸煮制备米糠、碎米蛋白及其功能性研究[D]. 夏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鹰嘴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功能性质研究[D]. 张涛.江南大学 2005
[6]食用菌抗病毒蛋白的特性、基因克隆与表达[D]. 付鸣佳.福建农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D]. 张阿强.兰州交通大学 2017
[2]猪血浆白蛋白的双水相萃取、纯化及鉴定[D]. 贾春晓.广西大学 2017
[3]超声辅助酶法水解杏鲍菇制备高F值寡肽液[D]. 漆倩涯.甘肃农业大学 2017
[4]杏鲍菇蛋白质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 郭丰铭.山西农业大学 2017
[5]双孢蘑菇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 赵肖通.天津商业大学 2017
[6]杏鲍菇脆片工艺优化及产品开发研究[D]. 马征祥.山东农业大学 2016
[7]富硒平菇中硒蛋白的提取及特膳食品的开发[D]. 彭炜.贵州大学 2016
[8]褐蘑菇营养和活性成分分析及体外抗氧化功能研究[D]. 梁晓丽.扬州大学 2015
[9]香菇肽制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于晓平.吉林农业大学 2015
[10]陕北羊肚菌菌丝体活性多肽的分离方法及抗氧化性的研究[D]. 姚尧.延安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33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53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