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中国丝绸装饰纹样中的外来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26 02:48
  我国丝绸闻名天下,丝绸纹样丰富多彩。在对外贸易传播交流的过程中,丝绸装饰纹样受到了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开始,丝绸装饰纹样历经晋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很多纹样在题材、造型、组织等方面都受到外来装饰纹样的影响。这些外来纹样融入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使传统文化和异域文化得到了全面的交流和广泛的沟通。 

【文章来源】:美术大观.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丝绸装饰纹样中的外来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ˉ清花草纹妆花缎

绿地,纹样


唐朝是我国纹样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唐初的丝绸纹样颇具异域色彩,“明确地感受到粟特、萨珊波斯、拜占庭,以至大食的影响”(2)。这与随丝绸之路东渐的西域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些纹样已逐渐开始按照唐人的审美标准来加以变化并和以前的纹样组合,到盛唐时将中西文化的因素融为一体,形成唐代丰满富丽的丝绸纹样特征。强大的唐王朝的首都长安俨然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当时的长安云集了来自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非洲,以及东亚的新罗、日本等地的商人、使臣、僧侣、旅行家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使中国进入了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唐代的丝织品制造工艺先进,它们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西亚、中亚各国的文化元素。唐代早期的联珠纹,是当时丝绸的主要纹样之一。如1960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332号墓出土的大联珠鹿纹锦(图3),长21厘米,宽20厘米。这块锦用20个大联珠纹组成一个大圆圈,联珠纹圈内织出一只鹿,鹿略有变形夸张,身体肥硕而四条腿很短,呈行走状,昂首挺胸,颈系飘拂的绶带,头上的大角锋利,身上装饰三个绿色大圆点。同时出土的鸾鸟纹锦(图4),长12.5厘米,宽18.3厘米,为覆面面心,呈长方形;黄色地,显白、蓝、粉绿等色花纹;纹样为大型联珠、鸾鸟纹二方连续;鸾鸟作立状,颈部有绶带,口衔串珠形物。这种纹样一般是围以联珠圈,在圈中出现适合纹样,以动物纹样为常见,或单独鸟、兽,或对鸟、对兽,明显带有西方文化的特点,被称作波斯萨珊式风格。还有一件烟色地狩猎纹印花绢(图5),长44厘米,宽29厘米,为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91号墓出土的褥子边,四块拼对;属夹板印花绢,经密纬疏;烟色地,显白色或微黄色的骑马狩猎纹样。骑者右手持弓、左手搭箭拉弦,回首作欲射状。马四蹄跃起作奔驰状。马的前肩有一火印,是当时官马的标记。猎物狮子后肢单立,张牙舞爪作扑状。兔、鸟、花草等散见于狩猎纹间,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图案印模效果感强,接版痕迹明显。花版为方形,边长26厘米。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还出土了联珠红地云珠吉昌太阳神锦、猪头纹锦等。青海都兰县也出土过一批唐代文字锦,为波斯婆罗钵文字,意为“王中之王,伟大的、光荣的”,带有明显的异域文化特点。植物纹样上,忍冬纹或者变形为藤蔓、缠枝,或者以对称、均衡、动静结合等手法,组成各种形状的边饰;莲花、联珠纹等都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王朝艺术风格;而本身来源于西域、在唐代流行的卷草缠枝花卉纹,由于大唐帝国对当时东西方的强大影响力,被特称为“唐草纹”。图2ˉ方格兽纹锦

中国丝绸装饰纹样中的外来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ˉ大联珠鹿纹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丝绸纹样艺术初探[J]. 廖军.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609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09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