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4 15:21
[研究意义]安徽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化整理和研究较少,文章旨在对安徽省纺织类非遗项目进行系统化整理,分析其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为其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文章根据国家确认并公布的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5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文献分析、数据整理、图文采集的方法,系统分析安徽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区域分布及造成其现状的原因。[研究结果与结论]整理分析发现:①安徽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少,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仅为1项,省级纺织类非遗项目为7项。②在地域分布上,分布分散,区域特征不明显;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大多以棉麻为主要原材料。究其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发展和地区非遗项目申报倾向是分不开的。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项目的特点
3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特点成因分析
3.1 安徽纺织类非遗总量少,在省内非遗项目中占比少的原因分析
3.2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项目分布特点原因分析
3.3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产品制作多以棉麻为原材料,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徽商崛起的缘由[J]. 朱一峰. 北方文学. 2019(29)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J]. 孙方姣,李强,苏丽云,刘欢. 服饰导刊. 2019(05)
[3]望江挑花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J]. 张晓伟,梁惠娥,邬红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9(01)
[4]安徽花鼓灯舞服饰呈现的审美特征[J]. 孙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5]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彭建,王艳平,阮盛楠,孙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6]阜阳刺绣艺术特色探究[J]. 叶杨,邬红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7]明清时期安徽植棉研究[J]. 王光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博士论文
[1]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 李斌.东华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传统徽剧服装艺术元素在时装设计上的时尚化应用[D]. 胡惠子.中国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366978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项目的特点
3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特点成因分析
3.1 安徽纺织类非遗总量少,在省内非遗项目中占比少的原因分析
3.2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项目分布特点原因分析
3.3 安徽省纺织类非遗产品制作多以棉麻为原材料,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徽商崛起的缘由[J]. 朱一峰. 北方文学. 2019(29)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J]. 孙方姣,李强,苏丽云,刘欢. 服饰导刊. 2019(05)
[3]望江挑花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J]. 张晓伟,梁惠娥,邬红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9(01)
[4]安徽花鼓灯舞服饰呈现的审美特征[J]. 孙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5]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彭建,王艳平,阮盛楠,孙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6]阜阳刺绣艺术特色探究[J]. 叶杨,邬红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7]明清时期安徽植棉研究[J]. 王光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博士论文
[1]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 李斌.东华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传统徽剧服装艺术元素在时装设计上的时尚化应用[D]. 胡惠子.中国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3669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6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