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杆织机打纬凸轮接触碰撞力建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2-12-08 05:15
针对剑杆织机打纬凸轮副接触碰撞建模及仿真验证比较困难的问题,探讨便捷有效的接触碰撞力建模方法。首先,基于L-N接触碰撞模型,在现有接触碰撞力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并建立适用于打纬凸轮系统的接触碰撞力模型,进而对碰撞力及碰撞变形进行求解;其次,应用瞬态碰撞分析软件ANSYS/LS-DYNA并配合可视化软件LS-PrePost,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在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后,分别计算碰撞初速度和碰撞点曲率半径对碰撞力和变形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碰撞初始速度和凸轮曲率半径都会对碰撞过程动态响应产生影响,但碰撞初速度对系统碰撞力和碰撞变形量影响更为明显。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接触碰撞力模型
1.1 L-N接触力模型
1.2 修正的接触碰撞力混合模型
2 打纬凸轮系统接触碰撞力模型
3 接触碰撞动力学模型
4 碰撞力和碰撞变形的求解与仿真
5 影响碰撞动态响应的因素
5.1 初速度的影响
5.2 碰撞点曲率半径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J]. 金国光,魏晓勇,魏展,畅博彦,张旭阳. 纺织学报. 2018(09)
[2]共轭凸轮引纬机构的凸轮轮廓线光顺与反求[J]. 张雷,苏宗帅,季祖鹏,顾萍萍. 纺织学报. 2017(12)
[3]多体系统动力学碰撞问题研究综述[J]. 董富祥,洪嘉振. 力学进展. 2009(03)
博士论文
[1]考虑铰间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D]. 白争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1362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接触碰撞力模型
1.1 L-N接触力模型
1.2 修正的接触碰撞力混合模型
2 打纬凸轮系统接触碰撞力模型
3 接触碰撞动力学模型
4 碰撞力和碰撞变形的求解与仿真
5 影响碰撞动态响应的因素
5.1 初速度的影响
5.2 碰撞点曲率半径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J]. 金国光,魏晓勇,魏展,畅博彦,张旭阳. 纺织学报. 2018(09)
[2]共轭凸轮引纬机构的凸轮轮廓线光顺与反求[J]. 张雷,苏宗帅,季祖鹏,顾萍萍. 纺织学报. 2017(12)
[3]多体系统动力学碰撞问题研究综述[J]. 董富祥,洪嘉振. 力学进展. 2009(03)
博士论文
[1]考虑铰间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D]. 白争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13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71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