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红蛋白的新分析特性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04 12:04
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R-PE)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无毒、稳定、水溶性的捕光色素蛋白。R-PE具有保守、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明亮的光致发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高的pH稳定性;具有高吸光系数、高荧光量子产率、大的斯托克斯位移等优良的光学性能。这些优异的性能使R-PE在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中作为模型蛋白和荧光标记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PE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它可以通过非共价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DNA进行非特异性结合,因此,探索R-PE与DNA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拓展R-PE作为DNA传感分析工具的应用。然而,据我们所知,R-PE-DNA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至今鲜有报道。除此以外,R-PE表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残基,有研究表明,医用消毒剂中的主要成分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与氨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衍生化反应,衍生产物的荧光强弱变化可以反映OPA浓度的大小。由此,基于R-PE优良的光学性质以及表面含有丰富氨基酸残基的双重特性,本论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OPA检测的比率型荧光探针。...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藻红蛋白的概述
1.2.1 藻红蛋白的分类
1.2.2 R-藻红蛋白的空间结构
1.2.3 R-藻红蛋白的色素分子和能量传递
1.2.4 R-藻红蛋白的理化及光谱特性
1.3 藻红蛋白的应用
1.3.1 在食品、化妆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1.3.2 在医学保健领域的应用
1.3.3 在肿瘤光动力学治疗方面的应用
1.3.4 作为荧光探针的应用
1.3.5 在能量传递方面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阳离子聚合物介导的R-藻红蛋白与DNA非共价相互作用的DNA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R-PE溶液的制备
2.2.3 R-PE的表征
2.2.4 DNA传感器的条件优化
2.2.5 阳离子聚合物PDADMAC的介导
2.2.6 荧光寿命分析
2.2.7 DNA靶目标的检测
2.2.8 实际样品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原理
2.3.2 R-PE的表征结果分析
2.3.3 DNA传感器的可行性分析
2.3.4 传感器的最优条件选择
2.3.5 PDADMAC的介导结果分析
2.3.6 反应机理的验证与分析
2.3.7 靶目标的检测及灵敏度
2.3.8 DNA传感器的选择性
2.3.9 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藻红蛋白与邻苯二甲醛衍生法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溶液的配制
3.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2.4 荧光光谱
3.2.5 探针的条件优化
3.2.6 选择性实验
3.2.7 实际样品的检测
3.2.8 比色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原理
3.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3.3 探针与OPA反应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分析
3.3.4 探针的最优条件选择
3.3.5 反应动力学实验
3.3.6 探针的灵敏度分析
3.3.7 探针的选择性分析
3.3.8 实际样品的检测
3.3.9 比色型探针的实用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54259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藻红蛋白的概述
1.2.1 藻红蛋白的分类
1.2.2 R-藻红蛋白的空间结构
1.2.3 R-藻红蛋白的色素分子和能量传递
1.2.4 R-藻红蛋白的理化及光谱特性
1.3 藻红蛋白的应用
1.3.1 在食品、化妆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1.3.2 在医学保健领域的应用
1.3.3 在肿瘤光动力学治疗方面的应用
1.3.4 作为荧光探针的应用
1.3.5 在能量传递方面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阳离子聚合物介导的R-藻红蛋白与DNA非共价相互作用的DNA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R-PE溶液的制备
2.2.3 R-PE的表征
2.2.4 DNA传感器的条件优化
2.2.5 阳离子聚合物PDADMAC的介导
2.2.6 荧光寿命分析
2.2.7 DNA靶目标的检测
2.2.8 实际样品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原理
2.3.2 R-PE的表征结果分析
2.3.3 DNA传感器的可行性分析
2.3.4 传感器的最优条件选择
2.3.5 PDADMAC的介导结果分析
2.3.6 反应机理的验证与分析
2.3.7 靶目标的检测及灵敏度
2.3.8 DNA传感器的选择性
2.3.9 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藻红蛋白与邻苯二甲醛衍生法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溶液的配制
3.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2.4 荧光光谱
3.2.5 探针的条件优化
3.2.6 选择性实验
3.2.7 实际样品的检测
3.2.8 比色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原理
3.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3.3 探针与OPA反应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分析
3.3.4 探针的最优条件选择
3.3.5 反应动力学实验
3.3.6 探针的灵敏度分析
3.3.7 探针的选择性分析
3.3.8 实际样品的检测
3.3.9 比色型探针的实用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54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75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