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谱学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几种食品添加剂与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01 17:58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对改善食品感官指标、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及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以及天然食品添加剂两种。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性质稳定,价格便宜等特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滥用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可逆或者不可逆的伤害,其安全性一直饱受争议。天然食品添加剂大多都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安全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和营养特性。血清白蛋白和DNA通常被认为是许多小分子如药物、天然活性成分和有害化学物质的作用靶点,也可用作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或功能特性的生物模型。通过研究食品添加剂与血清白蛋白和DNA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及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特性的深入了解。为了评价合成食品添加剂的潜在危害,促进天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和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本文在模拟生理酸度(pH 7.4)环境下,通过构建光谱学技术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CD)等与化学计量学和分子模拟结合的方法体系,研究了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喹啉黄(QY)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以及天然食品添加剂异丁香酚和...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与代号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人血清白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1.2.1 人血清白蛋白
1.2.2 脱氧核糖核苷酸
1.3 食品添加剂与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喹啉黄与HSA的作用机制及其对HSA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QY与 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2.3.2 热力学参数与作用力类型
2.3.3 QY在 HSA上的结合位点分析
2.3.4 QY对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2.3.5 QY对 HSA游离巯基含量的影响
2.3.6 QY对 HSA构象的影响
2.3.7 分子对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食品抗氧化剂TBHQ及其氧化产物TBQ与小牛胸腺DNA结合模式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BHQ和 TBQ与 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
3.3.2 利用MCR–ALS解析紫外光谱数据矩阵
3.3.3 ctDNA对 TBHQ/TBQ荧光光谱的影响
3.3.4 热力学参数和主要驱动力
3.3.5 TBHQ/TBQ与荧光探针竞争实验
3.3.6 粘度实验
3.3.7 圆二光谱分析
3.3.8 分子模拟
3.3.9 DNA电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食用香精异丁香酚与ctDNA的作用机制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异丁香酚与ctDNA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4.3.2 异丁香酚与ct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4.3.3 荧光竞争实验分析结合模式
4.3.4 异丁香酚对ctDNA粘度的影响
4.3.5 异丁香酚对ctDNA构象的影响
4.3.6 异丁香酚与ctDNA的对接分析
4.3.7 异丁香酚保护羟基自由基诱导的DNA损伤
4.3.8 异丁香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聚集的抑制
5.3.2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5.3.3 原儿茶酸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
5.3.4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化形态的影响
5.3.5 原儿茶酸与HSA分子对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26753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与代号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人血清白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1.2.1 人血清白蛋白
1.2.2 脱氧核糖核苷酸
1.3 食品添加剂与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喹啉黄与HSA的作用机制及其对HSA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QY与 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2.3.2 热力学参数与作用力类型
2.3.3 QY在 HSA上的结合位点分析
2.3.4 QY对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2.3.5 QY对 HSA游离巯基含量的影响
2.3.6 QY对 HSA构象的影响
2.3.7 分子对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食品抗氧化剂TBHQ及其氧化产物TBQ与小牛胸腺DNA结合模式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BHQ和 TBQ与 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
3.3.2 利用MCR–ALS解析紫外光谱数据矩阵
3.3.3 ctDNA对 TBHQ/TBQ荧光光谱的影响
3.3.4 热力学参数和主要驱动力
3.3.5 TBHQ/TBQ与荧光探针竞争实验
3.3.6 粘度实验
3.3.7 圆二光谱分析
3.3.8 分子模拟
3.3.9 DNA电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食用香精异丁香酚与ctDNA的作用机制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异丁香酚与ctDNA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4.3.2 异丁香酚与ct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4.3.3 荧光竞争实验分析结合模式
4.3.4 异丁香酚对ctDNA粘度的影响
4.3.5 异丁香酚对ctDNA构象的影响
4.3.6 异丁香酚与ctDNA的对接分析
4.3.7 异丁香酚保护羟基自由基诱导的DNA损伤
4.3.8 异丁香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聚集的抑制
5.3.2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5.3.3 原儿茶酸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
5.3.4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化形态的影响
5.3.5 原儿茶酸与HSA分子对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26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82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