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乙烯和抗氰呼吸参与水杨酸增强李果实采后抗冷能力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5 21:24
  本文以中成熟度“布朗”李果实为试材,首先探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李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并从李果实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两方面探讨了 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性的作用机理,然后探索了乙烯(ethylene,ET)信号参与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性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抗氰呼吸在ET信号参与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能力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能够延缓李果实低温贮藏条件下成熟衰老的进程,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上升的时间被显著推迟,且维持了李果实较高的渗透调节物质,此外,SA处理李果实显著提高了 ASA-GSH循环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时清除过量产生的H2O2,降低李果实膜脂过氧化程度,同时保证了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再生以及ASA-GSH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强了李果实的抗冷能力。2.ET信号参与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采后果蔬的冷害
    1.2 采后果蔬冷害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变化
        1.2.1 细胞膜渗透性增加
        1.2.2 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
        1.2.3 ET合成系统受损
        1.2.4 细胞壁物质代谢异常
    1.3 SA对冷害的影响
    1.4 ET与冷害以及SA信号的关系
        1.4.1 ET与冷害的关系
        1.4.2 ET与SA信号的关系及在抗冷诱导中的体现
    1.5 抗氰呼吸与植物逆境胁迫及果蔬抗冷诱导
        1.5.1 抗氰呼吸
        1.5.2 SA对采后果实抗氰呼吸的影响
        1.5.3 ET对采后果实抗氰呼吸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主要内容
    1.8 研究创新点
2 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材料处理方法
        2.1.4 指标测定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率的影响
        2.2.2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指数的影响
        2.2.3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SA含量的影响
        2.2.4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可滴定酸度的影响
        2.2.5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2.6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
        2.2.7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2.2.8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9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2.10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ASA含量的影响
        2.2.11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GSH含量的影响
        2.2.12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GR活性的影响
        2.2.13 采后SA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APX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3 ET信号参与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材料处理方法
        3.1.4 指标测定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率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指数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SA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POD活性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PPO活性的影响
        3.2.6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细胞膜渗透率的影响
        3.2.7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MDA含量的影响
        3.2.8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SOD活性的影响
        3.2.9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CAT活性的影响
        3.2.10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PAL活性的影响
        3.2.11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总酚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抗氰呼吸在ET信号参与SA提高采后李果实抗冷能力过程中的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材料处理方法
        4.1.4 指标测定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率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指数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SA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ET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POD活性的影响
        4.2.7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PPO活性的影响
        4.2.8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MDA含量的影响
        4.2.9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SOD活性的影响
        4.2.10 不同处理对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CAT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3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843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