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9-29 01:14
  本课题以燕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不同燕麦淀粉脂肪酸酯。以制备燕麦淀粉硬脂酸酯(OS-S)为例,取代度(DS)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制备工艺优化;研究了燕麦淀粉及其不同淀粉脂肪酸酯之间结构及理化性质差异;进行了燕麦淀粉肉豆蔻酸酯(OS-M)在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中的应用性研究。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燕麦淀粉脂肪酸酯的制备:以燕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得OS-S,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了OS-S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用量4 u/g,燕麦淀粉乳浓度7%,硬脂酸的添加比例占燕麦淀粉干重的9%,微波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OS-S的DS为0.0345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燕麦淀粉软脂酸酯(OS-P)、OS-M、燕麦淀粉油酸酯(OS-O),DS分别为0.04393、0.05465、0.03823。研究了OS、OS-S、OS-P、OS-M、OS-O结构及其理化性质间的差异性:通过红外光谱、XRD对不同淀粉脂肪酸酯进行结构表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OS-S、OS-P、OS-M、OS-O分别在1 710 cm-1、1 712 cm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燕麦淀粉的研究现状
        1.1.1 燕麦淀粉的提取方法
        1.1.2 燕麦淀粉的理化性质
        1.1.3 不同加工方式对燕麦淀粉的影响
    1.2 燕麦抗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1.2.1 燕麦抗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1.2.2 影响燕麦抗性淀粉形成的因素
    1.3 谷物淀粉脂肪酸酯研究现状
        1.3.1 谷物淀粉脂肪酸酯制备方法
        1.3.2 淀粉脂肪酸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
        2.3.2 响应面试验
    2.4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的制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统计学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2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3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淀粉-碘扫描光谱分析
        3.3.4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表观结构观察(SEM)
        3.3.5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粒径分布
        3.3.6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热特性研究(DSC)
        3.3.7 不同温度条件下燕麦淀粉酯溶解度及膨胀度的测定
        3.3.8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吸水性及吸油性的测定
        3.3.9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3.3.10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透光率的测定
        3.3.11 燕麦淀粉脂肪酸酯体外消化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S-M在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主要材料与试剂
        4.2.1 主要材料及菌种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4.3.2 菌种活化
        4.3.3 植物乳杆菌GIM1.191生长曲线的绘制
        4.3.4 植物乳杆菌胶囊的制备(一次包埋)
        4.3.5 单因素试验
        4.3.6 正交试验设计
        4.3.7 经二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
        4.3.8 分析测定方法
        4.3.9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
        4.4.2 单因素试验
        4.4.3 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优化
        4.4.4 经一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外观形态
        4.4.5 经一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粒径及其活菌数的测定
        4.4.6 经一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体外消化模拟
        4.4.7 经二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形态观察
        4.4.8 经二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粒径及其活菌数的测定
        4.4.9 经二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体外消化模拟
        4.4.10 经二次包埋后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贮存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课题来源
致谢



本文编号:3848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848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